我家媽媽今年快七十了,之前都很硬朗,什麼都自己來。但這半年她開始常常說:「下樓梯膝蓋會痛」、「早上起來腳有點僵」之類的話,雖然沒有嚴重到走不動,但日常真的能明顯感覺她動作變慢了不少。
我們原本以為只是老化正常現象,但後來去診所看了一次,醫師說這是退化性關節炎的初期症狀。雖然沒辦法完全治療或逆轉,但目前可以透過「減重、運動、飲食」這三塊來控制狀況不要惡化。
以前我只覺得長輩膝蓋不好就是年紀大、缺鈣,頂多補個牛奶、鈣片,沒想過飲食還能影響發炎。
開始研究「飲食影響關節」這件事
後來看到這篇康健雜誌的文章,整理得滿清楚,也蠻容易理解:
裡面提到幾個容易讓關節發炎的地雷食物,其實我們家以前滿常出現的,像是:
- 香腸、熱狗這類加工肉品(媽媽喜歡早餐配)
- 油炸的豆腐或蝦捲(拜拜完常會吃)
- 有時候中午還會吃點甜點、湯圓、含糖飲料等等
其實這些都不是什麼「垃圾食物」,但對關節來說確實是個壓力來源。
飲食怎麼調整比較實際?
老實說,長輩的口味很難完全改變,我也沒有想要逼媽媽「從此只吃水煮菜或健康食物」,但我做了一些小小的調整,她也比較能接受,例如:
- 紅肉減量,改吃白肉或魚:特別是像鯖魚、秋刀魚這些含 Omega-3 的,煎一煎她也吃得很開心
- 甜湯類改成無糖/用紅棗、枸杞提味:她喜歡煮湯,我就幫她準備替代食材
- 早餐改成蒸蛋+地瓜+一杯豆漿,取代以前香腸吐司組合
- 用橄欖油、亞麻仁油取代沙拉醬或調味包:她說口感有變但「沒那麼油膩比較舒服」
這些調整沒有讓她覺得「被限制」,但慢慢吃了一兩個月後,她自己也說「最近爬樓梯沒以前那麼卡」。
小改變不難,重點是陪著做
我覺得照顧長輩有時候不是「改變他們」,而是讓他們覺得你是在幫他們一起做選擇。
媽媽看到我也一起吃清淡點,反而比較願意配合,而且她開始注意吃什麼之後,整個人精神也變好一點。
康健那篇文章裡不只列出地雷食物,也有列出可以幫助抗發炎的東西,像是:
- 深海魚(Omega-3)
- 綠花椰、羽衣甘藍
- 綠茶、豆類、堅果等等
我覺得很實用,也適合家庭主婦做菜時參考。
如果你家裡也有關節退化初期的長輩,不妨花一點時間陪他們看看這類文章,然後慢慢調整冰箱裡的選擇,不用一次到位,但開始做,真的會看到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