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義(三)

雷冥-avatar-img
發佈於禮記
更新 發佈閱讀 18 分鐘

三一、


1. 原文

是故朝廷同爵則尚齒。七十杖於朝,君問則席。八十不俟朝,君問則就之,而弟達乎朝廷矣。


2. 注釋


1. 同爵:官位相同。



2. 尚齒:尊重年齡大的。



3. 杖:拄杖,古代對年高者的禮遇。



4. 席:設坐席,表示尊敬。



5. 不俟朝:不必參加朝會。



6. 就之:君王親自前往拜訪。



7. 弟達:尊卑有序而通達。




3. 白話文

因此,在朝廷上如果官爵相同,就以年齡作為尊卑的依據。年滿七十者,可以在朝廷上拄杖;君王若詢問他,便設席讓他坐。年滿八十者,不必參與朝會;君王若詢問他,則親自前往拜訪,這就使長幼有序之道通行於朝廷了。


4. 總結

本段說明古代朝廷對年長者的尊崇,體現了「尚齒」的禮制精神,使尊老之風貫徹於政治制度與君臣關係中。


啟示


尊老是社會倫理與政治制度的重要組成。


年齡與德行並重,有助於政教和諧與社會穩定。


制度化的禮儀可強化長幼尊卑、秩序分明的文化觀念。





三二、


1. 原文

行,肩而不并,不錯則隨。見老者,則車徒辟;斑白者不以其任行乎道路,而弟達乎道路矣。居鄉以齒,而老窮不遺,強不犯弱,眾不暴寡,而弟達乎州巷矣。


2. 注釋


1. 肩而不并:走路肩靠肩,但不並行以示禮讓。



2. 錯:交錯、搶先。



3. 車徒辟:車輛與僕從讓路。



4. 斑白者:頭髮花白的老人。



5. 任:職責、負擔。



6. 州巷:指鄉里、地方社區。



7. 弟達:兄弟般的尊敬通行,即「悌道通行」。




3. 白話文

走路時,肩膀可以並列,但不搶先行走;不爭路的,就跟在後面。遇見老人,車輛與僕人會主動讓道;頭髮花白的老人,不讓他們負擔重物走在路上,這就是悌道行於道路。住在鄉里,以年齡排序而尊重;貧困的老人不被遺忘,強者不欺負弱者,人多不欺負人少,這就是悌道行於鄉里。


4. 總結

本段強調悌道(尊老愛幼之德)應落實於日常生活與社會各層面,包括行路、讓道、居鄉、扶弱,體現出儒家倫理的實踐性與普遍性。


啟示


尊老愛幼不只是個人品德,也是社會秩序的基礎。


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亦能彰顯倫理之道。


道德風尚須由個體延伸至整體,才能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





三三、


1. 原文

古之道,五十不為甸徒,頒禽隆諸長者,而弟達乎蒐狩矣。軍旅什伍,同爵則尚齒,而弟達乎軍旅矣。


2. 注釋


1. 古之道:古代的禮制、風俗。



2. 甸徒:服勞役、奔走工作的小吏。



3. 頒禽:分配打獵所得的獵物。



4. 隆:優厚對待、敬重。



5. 蒐狩:春蒐秋狩,古代王侯練兵狩獵之禮。



6. 軍旅:軍隊、征伐之事。



7. 什伍:軍中十人、五人編制。



8. 同爵則尚齒:爵位相同則以年齡為尊。



9. 弟達:悌道通行,即兄弟之道、尊敬長者的行為落實。




3. 白話文

依照古代的制度,年過五十就不再服苦役,獵得的禽獸也會優先分給年長者,這就是悌道在狩獵制度中的體現。軍中按什伍編制,爵位相同則尊敬年長者,這就是悌道在軍隊中的體現。


4. 總結

本段指出悌道不僅體現在日常生活中,也應落實於國家制度與軍事體制,從勞役制度到軍中秩序皆尊老重齒,顯示出儒家對「悌」的普遍實踐要求。


啟示


尊敬長者是古代政治與軍事制度中重要的倫理依據。


禮儀不只是私德修養,更可內化為制度規範。


悌道是維繫社會秩序與人倫關係的重要核心,應全面實施於生活各層面。





三四、


1. 原文


孝弟發諸朝廷,行乎道路,至乎州巷,放乎蒐狩,修乎軍旅,眾以義死之,而弗敢犯也。


2. 注釋


1. 孝弟:孝敬父母與友愛兄弟。



2. 發:推行、施行。



3. 朝廷:朝政機關,指政府。



4. 道路:公共道路,指社會大眾的生活場域。



5. 州巷:城鎮鄉里。



6. 放:推廣、實施。



7. 蒐狩:狩獵活動,古代用以訓練軍事。



8. 修:治理、整頓。



9. 軍旅:軍隊。



10. 眾以義死之:百姓願意為道義而犧牲生命。



11. 弗敢犯也:不敢違犯。




3. 白話文


孝敬父母、友愛兄弟的德行,在朝廷推行,在道路實踐,深入鄉鎮巷弄,推廣狩獵活動,整頓軍隊,人民願意為正義犧牲生命,無人敢違背。


4. 總結


孝弟之道能夠從中央到地方、從平民到軍隊全面推行,使社會秩序穩定,人民願意為正義獻身,展現其強大的凝聚力和影響力。


啟示


孝弟不只是家庭倫理,更是社會治理的重要基石。


尊重與推行孝弟,可促成社會和諧與穩定。


有了共同的道義認同,人民願意團結奉獻,維護秩序。





三五、


1. 原文


祀乎明堂,所以教諸侯之孝也;食三老五更於大學,所以教諸侯之弟也。祀先賢於西學,所以教諸侯之德也;耕藉,所以教諸侯之養也;朝覲,所以教諸侯之臣也。五者,天下之大教也。


2. 注釋


1. 明堂:古代祭祀天地及先王的場所。



2. 諸侯:封建時代的諸侯王。



3. 食三老五更:指在大學中供奉三位老人,並於五更時分進行祭祀。



4. 西學:祭祀先賢的地方。



5. 耕藉:農耕和土地的管理。



6. 朝覲:諸侯向天子進貢或朝見。



7. 大教:指重要的教化或教育。




3. 白話文


在明堂祭祀,是用來教導諸侯孝道;在大學供奉三位老人並於五更時分祭祀,是用來教導諸侯弟道;在西學祭祀先賢,是教導諸侯德行;從事農耕,是教導諸侯勤於生產;朝見天子,是教導諸侯臣服。這五項,便是天下重要的教化內容。


4. 總結


本段說明五種主要的禮教活動及其教育功能,涵蓋孝弟、德行、耕作及臣服,體現了先王教化諸侯的全方位理念。


啟示


教育涵蓋倫理、德行與實務,缺一不可。


禮制與教化是維持社會秩序的重要手段。


各種教化內容相輔相成,形成完整的治理體系。





三六、


1. 原文

食三老五更於大學,天子袒而割牲,執醬而饋,執爵而酳,冕而總干,所以教諸侯之弟也。是故,鄉里有齒,而老窮不遺,強不犯弱,眾不暴寡,此由大學來者也。天子設四學,當入學,而大子齒。


2. 注釋


1. 三老五更:古代尊老制度中的賢者與長者,象徵德行與年齡的尊崇。



2. 大學:古代國家設立的高等學校,用以教化諸侯與貴族子弟。



3. 袒而割牲:天子親自袒露手臂割祭牲,以示敬意。



4. 執醬而饋:捧著祭祀所用的醬料親自進獻。



5. 執爵而酳:拿著酒器酌酒以祭祀神靈或祖先。



6. 冕而總干:穿戴禮冠、持盾致敬。



7. 有齒:尊敬年長者,以年齒(年齡)為序。



8. 大子齒:太子按照年齡次序入學受教。




3. 白話文

在大學中設宴款待三老五更,天子親自袒臂割牲、奉醬、斟酒、戴冕執盾,以示對長者的尊敬,藉此教導諸侯要懂得敬老、行弟道。因此,在鄉里中按照年齡排序,年老貧窮者不被遺棄,強者不欺負弱者,人多不欺負人少,這些風氣都是從大學的教化中來的。天子設立四學,學生入學時,太子也按年齡順序參加學習。


4. 總結

本段描寫天子親行禮儀以教導諸侯敬老愛人之道,並強調大學制度對於鄉里社會風氣的正面影響,顯示出教育在整個政治倫理秩序中的基礎作用。


啟示


領導者以身作則是教化的最高境界。


教育制度的核心價值應該延伸至社會基層,影響民風。


敬老尊賢與守秩序的社會風尚,需從制度與儀禮中培養。





三七、


1. 原文

天子巡守,諸侯待于竟。天子先見百年者。八、十九十者東行,西行者弗敢過;西行,東行者弗敢過。欲言政者,君就之可也。


2. 注釋


1. 巡守:指天子巡行各地以視察政事與教化百姓。



2. 竟:國境,指諸侯在國界迎接天子。



3. 百年者:年齡達到一百歲的老人。



4. 東行/西行:指人行走的方向,強調長幼尊卑有序,年長者行走時,年少者須避讓。



5. 欲言政者:有意提出政事建議的人。



6. 君就之:君主親自前往聽取其意見。




3. 白話文

當天子出巡各地時,諸侯會在國境迎接。天子會先會見百歲老人。若有八九十歲的老人向東走,向西走的人不敢超越他;若向西走,向東走的人也不敢超越。若有人想要談論政事,君主應該親自前去聽取意見。


4. 總結

此段強調尊老敬賢的風尚與秩序,並指出在政治治理中,君主應謙虛下問,重視賢者意見,體現出上位者應有的德行與治國之道。


啟示


尊敬長者應體現在日常行動與社會秩序中。


政治領導應虛心納諫,尊重經驗與智慧。


社會若能貫徹長幼有序,則能維持和諧與尊重的風氣。





三八、


1. 原文

壹命齒于鄉里,再命齒于族,三命不齒;族有七十者,弗敢先。七十者,不有大故不入朝;若有大故而入,君必與之揖讓,而後及爵者。


2. 注釋


1. 壹命、再命、三命:古代官階,壹命為初授官,再命為升任一次,三命為更高官職。



2. 齒:以年齡排序,尊老。



3. 族:宗族、家族。



4. 弗敢先:不敢在年長者前行。



5. 大故:重大事件或變故。



6. 揖讓:拱手行禮,禮讓。



7. 及爵者:指爵位較高之人。




3. 白話文

初授官職者在鄉里以年齒排位,升任一次後在宗族中依年齒排序,若授三命則不再以齒排序。但若宗族中有七十歲以上者,則即使有官職也不敢居前。年七十者,除非有重大事情,不進朝參政;若有重大事情需入朝,君主必定先與之行禮、禮讓,然後才對爵位較高者行禮。


4. 總結

本段強調即使有官爵之別,年齒尊長仍不可忽略。尊老的禮制貫穿於政治與社會秩序中,反映出對年齡與經驗的高度尊崇。


啟示


官位再高,也不能忽視對年長者的基本尊敬。


社會應以禮讓與尊齒為本,維持倫理秩序。


尊老精神不僅體現在私德,也應納入制度與政治實踐。





三九、


1. 原文

天子有善,讓德於天;諸侯有善,歸諸天子;卿大夫有善,薦於諸侯;士、庶人有善,本諸父母,存諸長老;祿爵慶賞,成諸宗廟;所以示順也。


2. 注釋


1. 善:美德、善行。



2. 讓德於天:將功勞歸於上天,表謙讓。



3. 歸諸天子:歸功於天子。



4. 薦:推薦、上報。



5. 本諸父母:根本歸於父母。



6. 存諸長老:歸功於族中年長者。



7. 祿爵慶賞:俸祿、爵位、賞賜。



8. 成諸宗廟:最終歸於宗廟,供奉先祖。



9. 示順:表示順從、謙遜之德。




3. 白話文

天子有了善行,就把功德歸於上天;諸侯有了善行,便歸功於天子;卿大夫有了善行,推薦給諸侯;士人或平民有了善行,則歸本於父母,託存於長老;所得的俸祿、爵位與賞賜,最終都歸於宗廟,以示對祖先的順從。


4. 總結

此段闡述古人對善行的處理方式,體現出一種「歸功於上、謙讓於人」的倫理觀。透過層層謙讓,展現了敬天、尊君、敬親的忠孝之道,並讓一切榮耀回歸於祖先。


啟示


善行不自誇,而是歸功於他人或更高存在,展現謙德。


榮譽應與家庭、祖先、社會共享,培養感恩與連結。


層級分明的推薦與謙讓制度,有助於維持社會和諧與秩序。





四十、


1. 原文

昔者,聖人建陰陽天地之情,立以為《易》。易抱龜南面,天子卷冕北面,雖有明知之心,必進斷其志焉。示不敢專,以尊天也。善則稱人,過則稱己。教不伐以尊賢也。


2. 注釋


1. 建陰陽天地之情:揭示宇宙自然的道理與變化法則。



2. 《易》:指《易經》,古代探討天地變化與人事吉凶的經典。



3. 抱龜南面:占卜者(如卜人)抱龜坐南朝北,占卜方向。



4. 卷冕北面:天子脫下冠冕,面北表示尊敬謙讓。



5. 必進斷其志焉:即使天子也須進言請教,不可自斷。



6. 示不敢專:表明自己不敢專權決斷。



7. 善則稱人:有功則歸功他人。



8. 過則稱己:有過則自己承擔。



9. 教不伐:教育之道不自誇。



10. 以尊賢也:藉此尊崇賢德之人。




3. 白話文

從前,聖人觀察天地陰陽之道,創立了《易經》來說明自然規律與變化。占卜者坐南朝北抱龜問卜,天子脫冠冕坐北面南,儘管天子擁有明智之心,仍必須請示卜人決斷,以表示不敢專斷、尊敬上天。做了好事則歸功於他人,有過錯則自己承擔,教育時不自誇,是為了尊敬與提升賢者的地位。


4. 總結

此段從《易經》的制定與運用,說明聖人與天子皆需順天而行,不可專斷,強調謙虛與尊賢的精神。即便位高如天子,也須進退有度、善用人才、勇於自責,以成為榜樣。


啟示


領導者應以尊天敬人為本,不可專斷獨行。


謙遜與擔當是品德修養的核心,有功讓人、有過自責才能服眾。


教化之道須避自誇,重在推崇賢者,建立良好典範。





四一、


1. 原文

孝子將祭祀,必有齊莊之心以慮事,以具服物,以修宮室,以治百事。及祭之日,顏色必溫,行必恐,如懼不及愛然。其奠之也,容貌必溫,身必詘,如語焉而未之然。宿者皆出,其立卑靜以正,如將弗見然。及祭之後,陶陶遂遂,如將復入然。是故,愨善不違身,耳目不違心,思慮不違親。結諸心,形諸色,而術省之,孝子之志也。


2. 注釋


1. 齊莊:齋戒莊重。



2. 慮事:籌畫、準備祭祀事務。



3. 恐:謹慎、敬畏的樣子。



4. 不及愛:生前的愛尚未報答便已失去,心存愧疚。



5. 奠:獻上祭品。



6. 詘:彎曲、謙恭之態。



7. 宿者:指陪宿者,祭祀前的守夜人員。



8. 陶陶遂遂:神情安然、心情舒坦。



9. 愨善:誠懇善良。



10. 術省之:反覆檢討省察。




3. 白話文

孝子準備祭祀時,一定懷著齋戒莊重之心來思考安排,備齊祭品衣物,修繕祖廟,處理一切大小事務。到祭祀當日,神情溫和,舉止謹慎,好像擔心來不及報答父母之愛一樣。獻祭時,表情誠懇恭敬,身體彎曲低下,好像正在和父母說話但對方未應答。陪宿者退下後,他站得謙卑安靜又端正,好像怕被看見一般。祭祀結束後,他神情平靜安適,彷彿父母還會再回來似的。因此,誠懇與善良之心不離身體,耳目與內心一致,思慮不違背對雙親的感情。將這一切懷於心、現於色,並不斷反省檢視,這就是孝子的志向。


4. 總結

本段詳述孝子在祭祀前後的心態與行動,強調敬慎、誠懇與思親之情,體現孝道不僅止於形式,更重於內心的真誠與恆常的自我省察。


啟示


孝不僅在行禮,更在心意;每個細節都應帶著敬與愛。


祭祀是孝道的實踐場,更是自省的機會。


真正的孝子,表於色,動於心,貫穿行住坐臥,時時不忘親恩。





四二、


1. 原文

建國之神位:右社稷,而左宗廟。


2. 注釋


1. 建國:建立國家。



2. 神位:祭祀之神所處的位置。



3. 社稷:土地與穀神,象徵國家的根基。



4. 宗廟:祭祀祖先的廟堂。



5. 右、左:古代以面南為尊,右為上位,左次之。




3. 白話文

國家設立之初,在祭祀禮制中,社稷之神的位置設在右邊,宗廟則設在左邊。


4. 總結

此句表達了古代國家建置時對神明祭祀次序的安排,顯示國以社稷為本,祖先為源,尊右而次左的禮制觀念。


啟示


國家重視祭祀秩序,反映其對天地祖宗的尊敬與治國理念。


社稷象徵民生根本,宗廟代表血脈傳承,兩者並重。


透過禮制體現政治與文化價值,治理需根植於傳統與制度之中。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雷冥的沙龍
18會員
655內容數
雷冥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8/07
十六、 1. 原文 祭之日,君牽牲,穆答君,卿大夫序從。既入廟門,麗于碑,卿大夫袒,而毛牛尚耳,鸞刀以刲,取膟菺,乃退。爓祭,祭腥而退,敬之至也。 2. 注釋 1. 君牽牲:君主牽引祭祀用的牲畜。 2. 穆答君:祭司恭敬地對君主答禮。 3. 卿大夫:古代官
2025/08/07
十六、 1. 原文 祭之日,君牽牲,穆答君,卿大夫序從。既入廟門,麗于碑,卿大夫袒,而毛牛尚耳,鸞刀以刲,取膟菺,乃退。爓祭,祭腥而退,敬之至也。 2. 注釋 1. 君牽牲:君主牽引祭祀用的牲畜。 2. 穆答君:祭司恭敬地對君主答禮。 3. 卿大夫:古代官
2025/08/07
一、 1. 原文 祭不欲數,數則煩,煩則不敬。祭不欲疏,疏則怠,怠則忘。是故君子合諸天道:春禘秋嘗。霜露既降,君子履之,必有凄愴之心,非其寒之謂也。春,雨露既濡,君子履之,必有怵惕之心,如將見之。樂以迎來,哀以送往,故禘有樂而嘗無樂。 2. 注釋 1. 數:頻繁。
2025/08/07
一、 1. 原文 祭不欲數,數則煩,煩則不敬。祭不欲疏,疏則怠,怠則忘。是故君子合諸天道:春禘秋嘗。霜露既降,君子履之,必有凄愴之心,非其寒之謂也。春,雨露既濡,君子履之,必有怵惕之心,如將見之。樂以迎來,哀以送往,故禘有樂而嘗無樂。 2. 注釋 1. 數:頻繁。
2025/08/05
一、 1. 原文 祭法:有虞氏禘黃帝而郊嚳,祖顓頊而宗堯。夏后氏亦禘黃帝而郊鯀,祖顓頊而宗禹。殷人禘嚳而郊冥,祖契而宗湯。周人禘嚳而郊稷,祖文王而宗武王。 2. 注釋 1. 祭法:祭祀的制度與禮儀。 2. 禘:大祭,用以祭祖的一種最隆重的祭祀儀式。 3.
2025/08/05
一、 1. 原文 祭法:有虞氏禘黃帝而郊嚳,祖顓頊而宗堯。夏后氏亦禘黃帝而郊鯀,祖顓頊而宗禹。殷人禘嚳而郊冥,祖契而宗湯。周人禘嚳而郊稷,祖文王而宗武王。 2. 注釋 1. 祭法:祭祀的制度與禮儀。 2. 禘:大祭,用以祭祖的一種最隆重的祭祀儀式。 3.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成語中的古代年齡趣談
Thumbnail
成語中的古代年齡趣談
Thumbnail
三界的笑柄、奇葩,曾經的仙樂太子謝憐又飛升啦!八百年飛升三次,從武神、瘟神,一路做到破爛神,過去下屬如今的地位還比他高。對此謝憐表示:還好呀!為掙得八百八十八萬功德「還債」,謝憐接下查明與君山鬼新郎屢劫新娘一案。
Thumbnail
三界的笑柄、奇葩,曾經的仙樂太子謝憐又飛升啦!八百年飛升三次,從武神、瘟神,一路做到破爛神,過去下屬如今的地位還比他高。對此謝憐表示:還好呀!為掙得八百八十八萬功德「還債」,謝憐接下查明與君山鬼新郎屢劫新娘一案。
Thumbnail
三師兄三師兄 天冷雨細細,夜黑風微微 復聞撞鐘聲,響徹雲霄中 若聲無往來,不聚亦不散 若耳往聲處,趨善亦趨惡 若聲來耳邊,有集亦有滅 聞識與聞聲,在於修己心 三千法界心,理事則無礙 人與禽獸之別,在於有識 識之所以為業,不辨是非 是非舉措之難,未受師說 尊師明道之禮,文化之
Thumbnail
三師兄三師兄 天冷雨細細,夜黑風微微 復聞撞鐘聲,響徹雲霄中 若聲無往來,不聚亦不散 若耳往聲處,趨善亦趨惡 若聲來耳邊,有集亦有滅 聞識與聞聲,在於修己心 三千法界心,理事則無礙 人與禽獸之別,在於有識 識之所以為業,不辨是非 是非舉措之難,未受師說 尊師明道之禮,文化之
Thumbnail
前面我們把朝廷派到地方的一把長官說的跟二傻子似的,那是不是這光杆司令就不重要了呢? 絕對不是。 地方上會很尊重這個花架子領導。 因為很有可能你家出息的大官在你現在領導的老家當地方官呢,咱們都是一個圈兒里的。 一般來講,高級圈兒里往往是互相捧的。(討論的概率哈) 因為利益互相牽扯,而且總會有
Thumbnail
前面我們把朝廷派到地方的一把長官說的跟二傻子似的,那是不是這光杆司令就不重要了呢? 絕對不是。 地方上會很尊重這個花架子領導。 因為很有可能你家出息的大官在你現在領導的老家當地方官呢,咱們都是一個圈兒里的。 一般來講,高級圈兒里往往是互相捧的。(討論的概率哈) 因為利益互相牽扯,而且總會有
Thumbnail
三師兄三師兄 蹓完烏龜曬太陽了,向你來說江湖小道 聽說有新興的替天行道商旅:紅葉山寨 今天罵他是山寨賊寇,早已非昨日土匪 天道無常,當知春秋,莫以己是論人非 天下萬疆都是天的,黎民百姓也是天的 道法一如,常人動靜分殊,本性當自如 道且如此,遑論於虛名實寶權勢利祿養 法,一葉扁舟,
Thumbnail
三師兄三師兄 蹓完烏龜曬太陽了,向你來說江湖小道 聽說有新興的替天行道商旅:紅葉山寨 今天罵他是山寨賊寇,早已非昨日土匪 天道無常,當知春秋,莫以己是論人非 天下萬疆都是天的,黎民百姓也是天的 道法一如,常人動靜分殊,本性當自如 道且如此,遑論於虛名實寶權勢利祿養 法,一葉扁舟,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