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節,對麗華的爸爸來說,不是慶祝,而是穿越。
穿越回那個夏夜——醫院走廊裡的腳步聲、急促的呼吸、來不及說出口的話。
三十多年過去了,他依舊沒說過「父親節快樂」,只在抽屜裡,替阿公收好一封沒有收件人的信。===
麗華的爸爸,今年七十多歲了。
每到父親節,他就特別沉默,沉默像影子,從她小學四年級那年起,便貼著父親走過三十多年。那年夏天,阿公心臟病突發,走得急,沒有留下任何交代。父親的家像被抽空了聲音,父親節、阿公的生日與忌日,成了他最不願觸碰的日子。
阿公是二戰後從廣東漂來台的青年,十八歲時,在台北街頭打零工,認識了無父無母的阿媽,兩人借住牛舍為家。父親十歲那年,便開始跟著阿公搬東西、幫阿媽收拾餐具。生活雖困,但兄弟姐妹的感情總在柴米油鹽間彼此支撐。
父親國中畢業便養家,還供弟妹讀書。當兵時,因家境清寒,只服三個月國民兵。二十歲買下第一間房,二十二歲創業,三十六歲已是中小企業老闆。那時,他以為自己終於能讓父母享福。
然而,一個普通的夜晚,阿公因不適送醫,兩小時後便離開人世,享年六十一歲,父親的世界從此多了一道縫,無人能縫合。
多年來,麗華不懂父親為何如此抗拒慶祝父親節。直到今年,她回娘家幫忙整理父親書桌,無意間拉開半掩的抽屜——裡面疊放著一封封厚厚的紅包,全是寫給阿公的。
她怔住,淚水立刻湧上。還沒回過神,一張卡片從桌上滑落。
她彎腰撿起,上面寫著:
阿爸,你在哪裡?你好嗎?
這封我永遠也寄不出去,因為我找不到住址。
阿爸,祝你父親節快樂。
信封正面,還有一行字:
樹欲靜而風不息;子欲養而親不在。
麗華強忍著,把卡片收回抽屜。隨即快步走向洗手間,反鎖門,在小小的空間裡無聲地哭。
她心疼父親的痛,對著空氣輕聲祈求——
「阿公,請你保佑你的兒子,別再心痛了。他已經比你離開時的年紀還大了。」
門外傳來父親的呼喚,她趕緊開水洗臉,隨口說:「快好了,肚子痛。」
走出時,父親關心地問:「要不要吃止痛藥?」
她笑笑回:「拉一拉,可以瘦身啦!」
離開前,她望著坐在書桌前工作的父親,多麼想走過去說一句——
「父親節快樂。」
可那句話,仍卡在心口。
==
父親節快樂。
在沒有人聽見的地方,我把它放進風裡,
讓它穿過沒有地址的路,回到你和阿公都在的那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