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第廿九章 自然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raw-image

【原文】

將欲取天下而為之,

吾見其不得已。

天下神器,不可畏也,不可執也,

畏者敗之,執者失之。

故物或行或隨,或歔或吹,

或強或羸,或載或隳。

是以聖人去甚、去奢、去泰。


【譯文】

將欲取天下而為之,

道雖然順從我們的需求而護持,


吾見其不得已。

卻不能讓道顯現。


天下神器,不可畏也,不可執也,

生靈需要尊重,不可嚇唬,不可隔絕,


畏者敗之,執者失之。

嚇唬就會讓事情不成功,隔絕就會失去他們。


故物或行或隨,或歔或吹,

所以萬物是獨行或結伴,是死或生,


或強或羸,或載或隳。

是強大或低劣,是成功或失敗。


是以聖人去甚、去奢、去泰。

這些天道都不干預,只會去掉過度的、華貴的和安逸的。


【註解】

「將」「欲」:「將」是順從﹔「欲」是需要

「取」天下而「為」之:「取」是得到﹔「為」讀ㄨㄟˋ護持

「吾」「見」:「吾」指﹔「見」讀ㄒㄧㄢˋ等於「現」,讓其顯現

其「不得已」:不能夠、罷了

「天下」「神器」:「天下」指生靈﹔「神器」指地位崇高

不可「畏」也:嚇唬

不可「執」也:隔絕

畏者「敗」之:事不成功

執者「失」之:丟掉、遺落

故「物」或行或隨:萬物

或「歔」或吹:讀ㄒㄩ哈氣

或強或「羸」:讀ㄌㄟˊ低劣

或「載」或「隳」:「載」指成功﹔「隳」讀ㄏㄨㄟ失敗

是以聖人去「甚」:過度

去「奢」:華貴

去「泰」:安逸


【解析】

當我們需要護持時,雖然能感受「道」的存在,卻無法真的看見「道」,這是為了讓生靈萬物能自然發展,不因偏愛或威嚇而有所失。


《道德經》總覽 https://comprehend2020.blogspot.com/2023/01/blog-post_973.html

我們的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comprehend2020/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示現我聞
0會員
48內容數
記錄吾師之「教」,及我的「學習」。 我所見,你可能看不見,我所聞,你可能聞所未聞。
示現我聞的其他內容
2025/08/09
【原文】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谿; 為天下谿,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 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 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於無極。 知其榮,守其孺,為天下谷; 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於僕, 樸椮則為器,故大制不割。 【譯文】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谿; ➡管理雄心壯志,維
Thumbnail
2025/08/09
【原文】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谿; 為天下谿,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 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 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於無極。 知其榮,守其孺,為天下谷; 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於僕, 樸椮則為器,故大制不割。 【譯文】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谿; ➡管理雄心壯志,維
Thumbnail
2025/08/08
【原文】 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謫, 善數不用籌策, 善閉無關鍵而不可開, 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 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 常善救物,故無棄物。 是謂襲明。 故善人者,不善人師; 不善人者,善人之資。 不貴其師,不愛其資; 雖智大迷,是謂要妙。 【譯文】 善行無轍跡,
Thumbnail
2025/08/08
【原文】 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謫, 善數不用籌策, 善閉無關鍵而不可開, 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 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 常善救物,故無棄物。 是謂襲明。 故善人者,不善人師; 不善人者,善人之資。 不貴其師,不愛其資; 雖智大迷,是謂要妙。 【譯文】 善行無轍跡,
Thumbnail
2025/08/07
【原文】 重為輕根,靜為躁君, 是以聖人終日行不離輜重, 雖有榮觀,燕處超然。 奈何萬乘之主,而以身輕天下! 輕則失根,躁則失名。 【譯文】 重為輕根,靜為躁君, ➡「重」是「輕」的根源,有「重」才有「輕」;「靜」是「躁」的引導,有「靜」才能讓「躁」獲得控制, 是以聖人終日
Thumbnail
2025/08/07
【原文】 重為輕根,靜為躁君, 是以聖人終日行不離輜重, 雖有榮觀,燕處超然。 奈何萬乘之主,而以身輕天下! 輕則失根,躁則失名。 【譯文】 重為輕根,靜為躁君, ➡「重」是「輕」的根源,有「重」才有「輕」;「靜」是「躁」的引導,有「靜」才能讓「躁」獲得控制, 是以聖人終日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原文: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城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這一篇講的是道生成於無形的天,生生息息周而運行的天是大地的
Thumbnail
原文: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城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這一篇講的是道生成於無形的天,生生息息周而運行的天是大地的
Thumbnail
中國到處都是寶藏,但是,在於你願不願意、會不會:靜心、體悟與接受........值得與大家分享,關鍵是你願不願意、會不會:靜心、體悟與接受...... 不負三光不負人,不欺神道不欺貧。有人問我修行法,只種心田養此身。 一日清閒自在仙,六神和合服平安。丹田有寶休問道,對境無心莫問禪。 奉真修道守
Thumbnail
中國到處都是寶藏,但是,在於你願不願意、會不會:靜心、體悟與接受........值得與大家分享,關鍵是你願不願意、會不會:靜心、體悟與接受...... 不負三光不負人,不欺神道不欺貧。有人問我修行法,只種心田養此身。 一日清閒自在仙,六神和合服平安。丹田有寶休問道,對境無心莫問禪。 奉真修道守
Thumbnail
本文講解了《道德經》中的一些架空禪談和對地球生態環境的關懷。
Thumbnail
本文講解了《道德經》中的一些架空禪談和對地球生態環境的關懷。
Thumbnail
背景: 所羅門的箴言,此篇主題在於神的主權和人的責任。神能創造,神能安排、定奪,祂的眼目也看顧屬祂的百姓。人的責任則在於相信祂對人的心意,以追尋真正屬神的智慧。
Thumbnail
背景: 所羅門的箴言,此篇主題在於神的主權和人的責任。神能創造,神能安排、定奪,祂的眼目也看顧屬祂的百姓。人的責任則在於相信祂對人的心意,以追尋真正屬神的智慧。
Thumbnail
人們通常養成以知、欲過生活的習慣,但在道裡,使民無知無欲,是要放下知、欲的,要放下個人的想法、習性、個性等。在知道如何走入道後,第四章則是說明我們要如何真正在道裡,而能體驗到道帶給我們什麼力量。
Thumbnail
人們通常養成以知、欲過生活的習慣,但在道裡,使民無知無欲,是要放下知、欲的,要放下個人的想法、習性、個性等。在知道如何走入道後,第四章則是說明我們要如何真正在道裡,而能體驗到道帶給我們什麼力量。
Thumbnail
第二章的主旨則接續首章「常有欲,以觀其徼」,在朝往目標奮鬥時,如何回歸於道、保持在道中前進的竅門。
Thumbnail
第二章的主旨則接續首章「常有欲,以觀其徼」,在朝往目標奮鬥時,如何回歸於道、保持在道中前進的竅門。
Thumbnail
求得神的國就能認識神,認識神的道,認識神國的奧祕,我們要用正確的人生觀,過聖潔的生活,用智慧的生命,認識天上人間。
Thumbnail
求得神的國就能認識神,認識神的道,認識神國的奧祕,我們要用正確的人生觀,過聖潔的生活,用智慧的生命,認識天上人間。
Thumbnail
修習不淨觀,可以克服所有的怖畏;厭離輪迴,希求解脫;可以轉修觀禪,證悟道果;特別是心有不樂、無聊,或貪欲生起時,要記得用這個修行法對治。
Thumbnail
修習不淨觀,可以克服所有的怖畏;厭離輪迴,希求解脫;可以轉修觀禪,證悟道果;特別是心有不樂、無聊,或貪欲生起時,要記得用這個修行法對治。
Thumbnail
家中閱觀道德經,文中細理撥心弦; 若非得道難深行,依究分別私慾逞。 一指點開玄妙竅,明心修德渡迷童; 若能如水常不爭,德化眾生悟清靜。   多年以來,未曾細悟道德經之文,或因修道日淺難悟明,故難得休假回家中展經閱讀。歷經多少的人事困心之後,現今再閱聞經義,方能細細體悟箇中所得,然因人心多欲
Thumbnail
家中閱觀道德經,文中細理撥心弦; 若非得道難深行,依究分別私慾逞。 一指點開玄妙竅,明心修德渡迷童; 若能如水常不爭,德化眾生悟清靜。   多年以來,未曾細悟道德經之文,或因修道日淺難悟明,故難得休假回家中展經閱讀。歷經多少的人事困心之後,現今再閱聞經義,方能細細體悟箇中所得,然因人心多欲
Thumbnail
假如一個人永遠保持清醒,世間無罪惡事,因為人無法永遠清醒,所以才會有所謂的法存在,這個法叫做世間法,由於有世間法的存在讓人與人之間有了約束,彼此互相尊重,合作,生活下去。一旦這個世間法不存在或者被破壞,人就像畜生一樣,自相殺戮,彼此之間不懂得尊重,依我行我素的行為讓這個世間變得人人自危。  
Thumbnail
假如一個人永遠保持清醒,世間無罪惡事,因為人無法永遠清醒,所以才會有所謂的法存在,這個法叫做世間法,由於有世間法的存在讓人與人之間有了約束,彼此互相尊重,合作,生活下去。一旦這個世間法不存在或者被破壞,人就像畜生一樣,自相殺戮,彼此之間不懂得尊重,依我行我素的行為讓這個世間變得人人自危。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