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槓青年」一詞不知紅多久了,現在回頭來看2017年出版的這本《斜槓青年》,據說是中文出版第一本以斜槓青年為題的書,介紹寫著:
共享經濟時代,越來越多人不再滿足於單一職業和身份的束縛,開始選擇一種能夠利用自身專業和才藝,經營多重身份的多職人生。這些人都擁有一個共同的名字:斜槓青年/Slash。
那時看起來是翩翩降臨的新名詞,如今已成為許多年輕世代的常態。原以為這本書會談許多斜槓青年的工作實務,不過讀完才發現,其實是在談世界趨勢造就斜槓工作的「水到渠成」以及如何轉換自身的認知與心態。

Photo by <a href="https://unsplash.com/@milinjohn?utm_content=creditCopyText&utm_medium=referral&utm_source=unsplash">Milin John</a> on <a href="https://unsplash.com/photos/an-aerial-view-of-a-person-walking-down-a-street-FmNUTgAJnOc?utm_content=creditCopyText&utm_medium=referral&utm_source=unsplash">Unsplash</a>
世界為斜槓準備了什麼趨勢
作者從自身在大公司的經驗發現,過往倚靠前輩傳承的「經驗」的價值正在下降,隨著技術進步、傳播方式改變,消費者行為也跟過往大不同,個人的成功不需要依附企業才能獲得,而是由市場來決定。
如此慷慨激昂的看好斜槓工作前景,她的分析基於以下幾點:
- 人才是商品成功的核心價值(相較於過往是資金)
- 媒體去中心化,自媒體當道
- 知識與技能就是商品(當時有不少靠知識分享、串聯的付費服務開始變得可行。)
- 共享經濟崛起:特定時間內開放物品的使用權(例如常見的Uber、Airbnb)或提供服務
- 自由職業市場崛起:去仲介化、去機構化
想要斜槓,閱讀能幫上什麼?
想要躋身斜槓的行列,有不少該做的是,其中一項最吸引我注意的便是閱讀。
閱讀帶來的成長與自主,能幫助我們對付幸福的最大敵人:不確定感。
前面提到擁有知識的人才是斜槓社會中最核心的資產,而閱讀便是重要的知識來源,透過閱讀累積的知識、智慧與才華,是別人無法偷走的東西,便是安全感的來源。
人類的自大和偏執,很大程度是來自無知,以為世上的一切都理所當然為我們服務。然而書讀得越多,對宇宙、世界、生命理解越深,就越能發現自我的渺小,也因此更謙卑。
這是作者所提閱讀的第二個好處,這不只是斜槓人要會,根本放諸四海皆準!讀到這段的我想把社群媒體的時間挪移到閱讀上,最近覺得社群媒體像是一個回聲室,不斷在向同溫層取暖、因異溫層感到憤怒,但書本裡的世界反倒給了深邃可以探索的空間,不需急著回應。
打開產品思維的眼界
對於自身擅長、經歷過的事情,如何轉換成對他人有賣點的產品,作者提及了產品思維的關鍵因素:
- 視角轉換:從主觀的個人視角,轉變成從客戶的視角出發,了解他們眼中的需求。
- 將需求具體化,讓產品滿足需求。
不止步於個人層次的「完成」某項經驗,而是能夠追求另一層次:展示給他人,找到潛在的交易價值,將看似平凡的事轉變成為潛在的機會。
今晚剛好跟一個帶著創業想法的朋友聊天,從個人層次出發,他深刻感受到某些跟他有同樣經歷的人缺乏被聆聽與陪伴的機會,他興致勃勃,雖然到實際落地還有許多彎路,但我在他眼中看到「為什麼沒人聽到我們的故事呢?」那種急切的渴望。這大概是我們上一輩很難想像會拿來討論的事情,創業機會變得隨處都是,雖然不會保證成功,但卻讓處處充滿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