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我鼓起勇氣和家人分享我的痛苦——這是我第一次真正敞開心胸。
但換來的回應,卻讓我更傷心、更難過,甚至更絕望。
有時候,他們的「關心」就像是情緒勒索的隱形版:聽起來是為我好,
實際上卻像在催促我——「趕快好起來、趕快回家、不要想太多、你這麼年輕就不想活,那我們情何以堪」。
彷彿我的痛苦只是個可以靠逃避一切、搬回家就能修好的小故障。
但情緒康復不是換電池,不是拔掉插頭再重啟就能恢復正常。
我需要的不是「一招搞定」的答案,而是先有人能耐心聽我說——不指責、不貼標籤、不急著開處方。
我知道他們是愛我的,但有時候這份愛像是浸在麥芽糖裡的蒼蠅——甜是甜,卻黏得讓人動彈不得、喘不過氣。
於是我開始學著用幽默和自己對話,用自己的步調慢慢恢復,而不是等到「完美無缺」才重新生活。
人生沒有永遠的晴天,允許自己偶爾陰天,反而更真實。
希望有一天,我和他們能找到一種不需要誰妥協靈魂的對話方式。
而在這段摸索自己的旅程裡,我時常想起一句話:
「人生就像天氣一樣,總是不斷地變化,沒有永遠的晴天,雪也不會一直下個不停。」——《鬼滅之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