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我設限
之前大概就知道自我設限這個說法,但今天突然對於自我設限這個有的新的想法,簡單來說是在執行前先預設絆腳石,並預設立場做出不利於成功的說詞,並在事後將結果推託給事先預備好的理由。在動機的說法來說,人在做與不做一件事情的動機,分成獲取成功與避免失敗,而避免失敗的人更傾向於自我設限。
若用一種說法便是有一派人對於成功的渴望勝過於恐懼失敗,而另一派人則恐懼失敗勝過對成功的渴望。不知道這種說法是不是更能運用在一些業績相關的工作性質,例如當業務的性格特質更傾向於成功的渴望時,或許這過程之中的失敗,都並不會是失敗,而是成功的「一部分」。然後我突然覺得會不會其實我本身就是很「害怕失敗」的一個人,因為在感情裡,我回想其實我並不是只有這幾次交往的機會,但說實話並沒有選擇過在一開始我就覺得我喜歡對方勝過於對方喜歡自己的人作為伴侶,哪怕或許對方也許只是表現得喜歡我勝過我喜歡他,而這種預設的假定源自於我覺得交往後我可能會喜歡對方勝過於對方喜歡我,所以我更不可能一開始就選擇我喜歡對方勝過對方喜歡我的腳色。而就學時,我選擇考取的學校,從來都不是第一志願,而是我覺得我當下一定考得上的學校,從高中到大學到研究所都是,我都有留一個所謂的備胎作為我最後的防線。
簡單來說付出120分的努力得到100分的最喜歡,從來都不是我要的,我要的是當下盡力付出100分這個過程,但我從來不是為了得到結果而付出120分。會不會某種潛意識已經恐懼付出120分,會不會也得不到100分的結果?
2.常見心態
不知道每個人在工作時,有沒有發現自己有沒有很固定存在的一些心態,我突然發現在許多間公司的心態很要不得,例如:「你這是什麼態度」、「你以為你是誰」,而我的主管常常心存「這些人都是白癡嗎?」、「這些人怎麼會這麼笨」、「怎麼總是浪費時間在做這些事情」..之類。但更真實的是,我選擇從事領取這樣薪水的工作,其中一個很核心的背後的理念是既然領取的薪水已經這麼少了,不應該再唸我了,不應該再要求這麼多了,我只想做得開開心心的之類的這種想法。但事實而言,事情有沒有做好跟領多少錢似乎也無關,但我似乎存在著便宜沒好貨,又或者你花這個錢要求這個品質,是不是奧客之類的想法。
3.控制
過度主觀真的是很影響合作的一件事情,今天上課的時候發現同樣團隊的人總共有五個人,四個人都是過度主觀,而一個人從頭到尾不發表意見,而主觀還有人外有人這件事情,例如我很主觀,但我發現還有更主觀的人,在沒辦法說服她之下,只好順從她的意見以避免浪費時間,而主觀常常又伴隨著強勢,而在整個團隊之下,究竟該如何讓都強勢的人聽從對方的想法呢?總是有能力比較好的人,但如果還沒辦法判斷誰能力比較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