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去剪了頭髮,設計師跟我說了4次「忍耐一下。」說實話我覺得這句話有點很稀鬆平常但又有點荒謬,一來我沒有意料到,我會去計算一個人說了幾句話,二來沒有想到說這句話不是主管不是家人,是一個設計師。
生活裡,真的會有很多時候,需要有「忍耐一下」這件事情,大部分都是心理在跟自己對話,像今天有人直接這麼說真的很少見。
近日免疫力下降,身體處在一個發炎的狀況,於是前往熟悉的醫師那裡,下午收到身體檢查通知正常,但隨之而來的還有另外的抽血檢查報告,我不知道這種健檢數字是不是跟「忍耐一下」有關,一邊看診一邊問醫師這樣是常見的嗎?這需要治療嗎?這會影響很大嗎?目前的說詞聽起來都是無大礙,然後一面想,病人常見的問題,應該也就那幾個吧?因為常見的問題就那幾個,所以常見的回覆也就那幾個。就像設計師今天一直提醒我的「忍耐一下」。
我今年一直處在「忍耐一下」的狀況,從年初到現在,「忍耐一下」有的時候好像變成「珍惜當下」的另一種狀況。
幾天前看見離職的前同事,在公司對面的停車場停車,之前就耳聞她仍舊在附近工作,但實際上真的遇上又是另一回事。我開心地跟她打了聲招呼,她也開心地跟我打了聲招呼,跟我說她要去上班了。比起這種巧合相遇,另一個離職的同事總是回來,算了算,這已經是她離職之後,大概第五次回來了。每次都會走到我面前跟我打聲招呼。
人有的時候,有一種偏愛。
無論這個離職的前同事喜歡不喜歡我、對我好不好,我都很喜歡她,因為她有一張,長得很像我過世的好朋友的臉。
每次看到別人很在意公平的時候,我都覺得,人生有什麼好執著公平的。喜歡是一種理由、不喜歡也是。
但人跟人之間,也有一種針對,無論你做的好,做得不好的針對。這個人就是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討厭你,而你不明不白。
既然我們可以沒來由地喜歡人,應該也要接受,有的人沒來由地喜歡/討厭自己吧。
有個同事已經被針對一陣子了。有的時候我都在想,我是該跟說她說「再忍一下。」還是跟她說「再忍一下也不會改變。」
職場裡的To be or not to 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