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草稿區裡放了一些寫不成的文章,就把他併一併當雜思。
1.安全感
儘管只是過了一半多一點,但2025年真的是一個很常進出診間的一年,我幾乎沒有好好完整的一個月是沒有見到醫師的。從小兒科到皮膚科,從皮膚科到骨科,從骨科到胸腔科,再到婦產科,然後今天又去了小兒科跟婦產科。多多少少我覺得跟人員流動率過高造成的心理壓力,職場上的暴風雨,總之總總。也包含有位家人血壓一高,就急著去醫院找心臟科醫師,尿稍微少一點開始跑腎臟科有關。她恐懼的是健康。當身體不健康時,有強烈的不安全感,我突然覺得每個人的人生裡,好像多多存在著這種對於某種事物的恐懼,例如有的人是財務安全。有的人是健康上的安全。有的人則是情感上的安全。當然可能都存在,只是順序的差異。
之前問過chatgpt,S型人格是不是比N型人格更傾向有財務安全的恐懼,S型人格容易對財務安全有焦慮與控制慾,因為他們關注的是現實穩定、可見保障、風險迴避,有點像是當面臨一些失業這件事情的議題的時候,S型人格可能就會開始想起下個月的帳單?沒有錢該怎麼辦,但是N型人可能會比較傾向理解做這件事情的痛苦。
情感安全感常見的擔憂概括「我是不是太情緒化了?」、「我是不是太情緒化了?」、「我是不是說錯話了?」、「我是不是被忽略了?」、「他生氣了,是不是因為我?」諸如此類。而T型人更著重在是不是合理、是不是具有效率?
我們總在某種情境下陷入了焦慮。而這種焦慮驅策了我們的行為。
我覺得好可笑,我們每個人各自有各自的做事順序,連安全感也有。
2.下流老人
在收銀台前面對了好多的客人,不知不覺也開始觀察起客人的消費習慣,自認自己記憶力還算不錯,但客人真的多起來的時候,其實也不真的記得起幾個。
什麼又是下流老人呢?在收銀檯謹慎消費的人嗎?還是其實是收銀台前斤斤計較的人。在我的角度來說,在收銀檯前多數花錢大手大腳的多數是孩子,因為他們並沒有太多對金錢上的觀念,有的甚至不在乎折價券或者多買一個袋子,但長久下來,其實袋子也挺可觀的。
有時候會突然開始思索,如果有一天,我成為老人的時候,我會是什麼模樣?我身旁除了家人以外,身旁有幾位朋友會陪我一起慢慢變老?其實這種問題我不太常想,但我發現有的人會想。例如我發現一個我以前的同學說她結婚的真諦,是因為「你能接住我。」
陪伴可能沒有這麼浪漫,但接住我這個說法,讓我覺得有點浪漫。
3.傾聽
那天同事跟我說我從來都不好好地把她完整的話聽完。其實我仔細想了一下其實並沒有錯,但傾聽這件事情我發現我針對人,因為我根本就不想聽她的,因為不想聽她的做事,所以自然地就沒有想把她的話聽完整。
她總是吹毛求疵在一些跟她自己無具體相關的事情,然後花費太多時間堅持在別人的工作內容上,然後覺得這是別人的事情何必浪費她的事情,事實上可完全跟她無關呢!也沒有人要求她這麼做。更可笑的是,我路過的時候還要我順便陪她一起完成,在這些與她無關的事情,甚至有的時候找主管背書,但一旦主管給她的答案不是她要的,她依舊掛上電話之後,照她的方式處理。說實話仔細聽她的理由,其實都沒有問題,但就是耗時而且不一定必要,至少在當下不是必要的事情。
我跟她說了我們其實都可以看見同一個地方,她說對,只是我們對同一個地方的解讀不同,光有次被分配到打掃時,我就說要先推到右邊,她則說要先推到左邊。她總是看見做這件事情的理由,而我總是可以看見不要做這件事情的理由。反之,我總是可以看見做這件事情的理由,她總是看見不要做這件事情的理由。所以每次聽到她要做什麼,我都會先花時間先跟她說這會增加別人的工作量,會怎樣怎樣怎樣的反對意見,而她總是看見我在做一些事情的時候,也會問我為什麼這麼做。一般來說我都覺得這樣溝通如何進行這件事情非常耗時,但想想,其實我以前所有的好朋友幾乎都是與我完全相反地類型。正因為相反所以讓我感覺安全,而因為是朋友,所以可以包容,但怎麼同樣地,轉換成是同事,就會變成無效溝通或者激烈溝通。
不,即使不同,我也喜歡可以配合我的或者可以完全尊重我的,而不是要我配合的。
但現在面臨的是,我知道其實只要我聽她的,就沒有這個問題。因為她根本不是要我聽完她這麼做這件事情,而是要我聽完並這麼做,我不能有獨立思考的主見,因為她比我更有主見。久了,我們會有不說話也有的默契嗎?
我跟她說:「我們只要能夠彼此包容對方,我們會非常互補。」
也許人是這樣的,我在跟對方說的話,其實也在對自己說。就像人生裡常常討厭別人的,往往藏著自己的陰暗面,這樣一想,或許我就能足夠地包容你,我也能包容我自己的另一部分。就像你這麼地有主見,這麼地有想法,這麼地固執,這麼地完美主義的堅持在一些小事。謝謝你用互補的一面出現在我的生命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