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和朋友吃飯,聊到在原有工作以外,新任務好像愈來愈多,但是職級和薪資都沒有相對應的成長。
這時候如果拒絕,就是工作態度不正面。甚至會被解讀為「沒有把握機會」、「不願意學習跟成長」。因為難以說不,接下工作後,但卻愈做愈痛苦。又因為前述原因,無法抱怨,或者跟主管反應也無效,只能自己生悶氣或內耗。
身為一個半資深職場工作者(aka 對20幾歲的人來說算阿姨,對50歲的人來說算年輕人的尷尬年紀)最近對於這件事有小小的體悟。痛苦的型態有很多種,有些是因為你正在做的事,你並不熟悉也不擅長;也有些是違背你的價值觀,或者你無法從中找到意義,又或者你就是不想做,也不一定要有理由。但痛苦的感受,我覺得成因有兩種,一種是Effort,另一種是Suffer。
Effort,是你去做了一些你原本不擅長也不會的事,克服了某些挑戰。打個比喻,就像玩遊戲打怪,打完總是會得到一些寶物或經驗值。這些Effort的累積,應該會帶你到下一個里程碑,例如接下更有策略性、統籌的職位,或者實際的加薪、變現。
我自己職涯中我典型的Effort經驗有兩個,一是剛當記者的時候練習打電話,另一個是臨危受命主持客戶的活動論壇。兩個在後來的工作中都頗受用。
重點是,Effort應該是有期限的。你不會永遠都在同一個關卡,玩重複的遊戲。學會以後你可以去挑戰更難的關卡,把你的Know how傳承給下一個要破關的人。
至於Suffer,比較像是遊戲的系統性故障,卡在同一個關卡,重複打怪。已經不好玩了,但又不能自己決定棄坑,也無法晉級。經歷了Suffer,你只會愈做愈痛苦。人在經歷Suffer時,應該要做的是盡快想辦法解決問題、脫離困境,而不是無視疼痛,說服自己那是正在長肌肉的成長痛。
今天聽黃麗群的Podcast,獲得金句一則:「不怕吃苦的你會得到很多苦吃」,與各位職場半資深世代共勉之
配圖:最近主持活動的照片,也算是沒有愧對曾經付出的Effort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