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是畢業季來臨,觀察最近老闆收到的採訪邀請,發現媒體很關注的議題是「AI時代的人才應該具備什麼特質」。確實,當AI工具變得愈來愈強大,人會懷疑自己的價值是什麼?什麼樣的人是無法被某一個AI工具取代的?
在AI公司,那些我欣賞的同事擁有哪些特質?被認為「很雷」的人,缺少的特質又是什麼?以下觀點是我的個人觀察:
1.想像力《葬送的芙莉蓮》説,魔法無法變一個你無法想像的東西,同理,AI再強大,也沒辦法幫一個「我也不知道我要什麼」的人。沒有想像力的人,不知道可以拿AI工具來做什麼樣的創新。
一個問題有很多種解方,想像力愈豐富的人,就像握有很多把解決問題的鑰匙。例如,我曾經為了和老闆報告某活動要播放的音樂,傳統投影片的格式又不適合同時播放歌曲、閱讀歌詞和創作理念,因此自己用vibe coding的方式,寫了一個「線上歌單」。(有點不好意思用我自己當例子,但我覺得在這件事情上,我還滿有想像力的XD)
儘管AI也可以幫使用者腦力激盪,我認為豐富的想像力還是來自於大量的觀察、接收有意義的資訊。當遇到沒碰過的問題時,大腦才能快速的連結線索、推理出最適合的解方。
2.快速學習
這應該無需多做解釋,我們活在一個科技物快速推陳出新的時代。遇到沒碰過的工具、議題,必須保持學習的心態,即使這件事可能超出你原本的專業範圍。
3.耐心
這點和上一個特質有關。即使現在的AI工具,基本上都做得對初學者頗為友善,例如不用會寫code、介面設計很直覺,剛開始接觸一個新工具仍然會有學習成本,可能需要好幾次的試錯,才能達到想要的結果。這時保持耐心非常重要,沒耐心的人會直接選擇放棄、回到自己的舒適圈用舊的方法解決問題。
4.問題力
暫時沒想到該如何形容這項特質,姑且稱之為「問題力」:遇到問題知道該怎麼做,而不是直接原地崩潰、擺爛的能力。
在快速變動的職場,每一天都會遇到各式各樣的問題:新的需求不斷出現、舊有的需求卡住暫時無法推進、沒想過的突發狀況發生了⋯⋯等。此時,能夠快速分析問題、將大問題拆解成小問題、排序行動方案的能力,就會特別重要。這也是為什麼我認為好PM絕對不會被AI取代,只會更炙手可熱。
5.靈活
事情卡關的時候懂得變通,換一種方式達到目的。環境、資源變動時能很快適應,並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
老實說,這點要感謝某同事帶給我的靈感。該同事在其原有的專業領域相當資深,但卻非常不適應新創公司的生態。他最常說的一句話是:「我以前都是用OOXX方法做,可是這裡沒有AABB工具/流程不一樣,所以我沒辦法繼續往下做。」
俗話說如果手上只有錘子,每個問題看起來都像釘子。事實上,即使是釘子也並非只能用錘子釘牢,你還可以用重物、鞋跟往下敲。甚至有時候,釘子沒釘上去也沒事,你可以把你要掛的東西用貼的。所以,腦袋還是靈活點吧。
6.情緒韌性
這無關AI,任何時代跟情緒平穩又冷靜的人一起工作都很愉快;如果花很多時間在emo,大概工作的產能也不會太好。永遠不要在情緒激動的時候做任何決定、行動,因為你有很高的機率會後悔。我現在的做法是在情緒上來時,如果要寫信、回訊息,先讓AI幫我潤飾,並且請他注意我正處於情緒上頭,請他扮演煞車的角色,借用工具理性來制衡自己。
其他保持情緒平穩的方式,我想就跟維持血糖穩定一樣:注意飲食、睡眠、運動。好好的生活人比起工作狂,更能在職場上長久。畢竟,所謂韌性就是日常每一天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