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在國家考試榜單上看見自己的名字那一刻,我知道——上天終於在我身上收起了祂的刀,也願意給我一個擁抱。
對資質好、自律性高的人而言,考上公務員或許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事;但對我這個曾在菜市場扛菜、大聲叫賣,跟移工一起在工廠做夜班女工的人來說,這是一場翻轉命運的高峰。
我深知,社會上年薪超過公務員的人多得是,甚至有人帶著優越感鄙視這份職業,覺得公務員只是動物園裡的樹懶,等著領退休金。
但我不在意。
因為我走過的那條路、流過的那滴汗,我自己最清楚。
出書打書的過程中,有人曾對我直言不諱:「柳靖,你的書教人考國考公職,頂多換來起薪五萬塊月薪,怎麼跟那些教人投資致富的暢銷書比?」
年輕時的我,聽到這話肯定會氣到睡不著,隔天還得跑河濱公園5公里消消氣。
但隨著年紀漸長,我發現他說的沒錯——考上公職,不會讓你一夜致富,也不會替你開啟源源不絕的被動收入。
但對非政二代、非富二代,出身平凡甚至沒有其他高薪選項的孩子來說,公職是一份安穩而值得的工作,足以給自己一個安全的起點,也能帶來更多選擇的可能。
而你拿到想要的東西後,也不一定要做到退休——我,就是最好的例子。
大學時期,我曾窮到一天不能花超過50元,有時晚餐只是大潤發自有品牌的牛奶麥片配一片吐司。到月底的時候卻發現我的牛奶麥片每一包都被蟑螂咬破,傷心流淚到覺得人在底層的時候連蟑螂都來跟你搶食物。
寒暑假,因為短期工讀難找,我乾脆隱瞞大學在學學歷,直接找全職工作去龍潭渴望園區某工廠做夜班女工。那時,一個月最少能存下近四萬,撐過下學期的書本與生活開銷。
我也曾懷抱天真的夢想——想和同學一樣考研究所。
有天鼓起勇氣和母親提起,她二話不說,甩了我兩個巴掌,用台語大聲罵:「妳這個破格查某,畢業就給我去工作!學人家念什麼書。」
那一刻,我恨透了她,也恨自己命似乎不太好。
但多年後回望,那股羞辱與傷痛,反而成了我人生最強韌的養分。
我記得,當我在科技業當工程師,每天晚上十點多下班,腦袋還在想隔天早會怎麼報告才不會被K。
而那時候,有同學在MSN上興奮地傳來美國百大碩班的錄取信。
我看著螢幕,心想:「人家有百大,我有什麼?當女工的經驗嗎?」
那時的我,不停懷疑自己。
五年後,我考上了公職;而那位赴美的同學,因為當地找不到工作,只好回台灣。
某次同學會,他語帶挑釁地問我:「妳高考年薪多少?應該沒比我在IC design house賺得多吧?」
我只是淡淡回應:「年資數字Google都有,想看就看我繳的所得稅吧。」
那一刻我明白——他的話,帶著一點比較,也帶著一點羨慕嫉妒恨。
能讓人嫉妒,代表你一定做對了什麼。
我感恩當過公務員,那段經歷給了我穩定,也給了我選擇離開的底氣。
更感恩我的另一半鼓勵我放下鐵飯碗,勇敢做自己。
我不是嫁入豪門,但我嫁進的是一個「好門」。
而那份好,不只是伴侶的支持,更是我自己一步步走出來的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