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讀了一本有趣的英文小說《One of Us Is Lying》,讀完後,我甚至覺得書名該改成《All of Us Are Lying》。這本作品不僅懸疑緊湊,還蘊含許多值得深思的議題。以下我在不爆雷的前提下,整理出五大亮點。
1. 懸疑十足的開場,瞬間抓住讀者 故事一開始便火力全開:五名看似毫無交集的高中生,在放學後的留校察看中,發生了一起過敏致命的意外。一個死者,四名嫌疑人——這樣的設定立刻讓人陷入謎團。作者將校園瑣事與謀殺案緊密結合,並讓事件在網路上迅速發酵,讀者一翻開書頁,就忍不住想追到真相。
2. 多視角敘事,讀者化身偵探 全書最大特色之一,是以四位青少年的第一人稱視角輪流講述。每個角色都有自己的秘密,所見到的真相只是全貌的一角。讀者必須像偵探般,從碎片化的敘述中拼湊線索。這種手法不僅增加了閱讀的投入感,也讓人更貼近角色的內心世界。
3. 角色鮮明,青春群像立體 四名主要角色表面上是校園刻板印象的縮影:模範生、運動員、邊緣人與校花。然而隨著情節推進,你會發現他們遠比外表複雜。作者讓角色在面對衝擊與壓力時逐步成長,讀者也因此更容易與他們共鳴。這種立體的人物塑造,使小說不只是懸疑故事,更是關於青春與自我探索的群像劇。

4. 貼近時代的語言與文化 作者 Karen M. McManus 精準捕捉了現代青少年的語言與文化,對白中充滿網路世代的用語。例如:
- low-key:低調地、有點。例:"I'm low-key obsessed with that new show."(我有點著迷那個節目。)
- squad:指緊密的小圈子。雖然主角們起初是被迫聚在一起,但後來的關係發展,也能用這詞形容。
- tea:指八卦或內幕。"Spill the tea." 就是「快爆料!」
- ghosting:突然消失、不再回覆訊息,在書中甚至成為關鍵線索之一。 這些用語讓對白生動貼近真實,也為故事增加了鮮明的時代感,特別是在網路社交與八卦傳播的情境下。
5. 觸及深層社會議題 《One of Us Is Lying》不只是懸疑小說,還探討了網路霸凌、青少年心理健康、校園暴力、社群媒體的影響,以及人際信任危機。作者用一樁謀殺案揭露網路的黑暗面,讓人不禁思考:在資訊爆炸、真假難辨的時代,有多少人因為片面訊息而被誤解甚至傷害?
總結 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它兼具懸疑性與社會深度。不僅是破案遊戲,也是對現代人際關係與媒體生態的省思。或許,真正的謊言不只存在於故事情節中,也藏在我們每個人的生活裡——在社群媒體的濾鏡、在選擇性分享的真相、在沉默不語的瞬間。當我們習慣了美化、隱藏或迴避,究竟還能分清誰在說謊?到頭來,或許書名改成《All of Us Are Lying》才更貼近現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