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小心咻咻咻在一天內看完的五星小說.ᐟ.ᐟ
而要我說最近社群上討論度最高的小說,絕對有《黃色臉孔》!(敢講)
曾經有人真的這樣問過我:「你為什麼會那麼喜歡讀德國的二戰歷史故事啊?這些事情跟你是有什麼關聯嗎?還能寫那麼多相關分享。」
忘記當時怎麼回答的,(大概像書中第128頁那樣吧)實在很難講出個所以然,但一定要有相關背景,甚至在自己或熟識的人的生命中經歷過,才有「資格」去關注嗎?
以讀者來說,這標準倒沒那麼嚴苛,總不可能大家都要有魔法才能去讀《哈利波特》吧,或許能隨時徜徉在不同時空與歷史正是讀者的幸福所在。但如果今天是個「作者」,居然能寫出一個完全不同於自身背景,跨越種族歷史,甚至性別也不同的故事,身為讀者的你,會不會覺得,嗯?哪裡怪怪的?
《黃色臉孔》集結了上述提問,還直接用超戲劇化開頭——我跟我的亞裔好友雅典娜都是剛出道作家,喔但她超紅我超普,有一天她居然在我眼前意外死去,但她的未出版手稿在我手上,神阿,這故事怎麼可以被埋沒?用我的話寫一定發光發熱的吧?反正也不可能有人知道?——接著開始了這位主角茱恩的超失控成名之旅,一位白人女作家寫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華人移工的歷史小說,這故事無庸置疑的好,「關注少數族群又替受到壓抑的敘事討個公道」,讚喔足夠政治正確!上市後直接攻佔紐約時報排行榜,好評熱銷不斷,但這作者身分......不只出版社懷疑,大群的亞裔讀者也開始懷疑,小說是可以虛構沒錯,但這跨越種族的敘述,是不是就屬文化挪用?
不知道是否因為亞裔身分與文化跟我們較近,看的時候很有帶入感,我很喜歡作者匡靈秀巧妙的將這雙方矛盾與拉扯,用極其諷刺又超一針見血地敘述呈現,剽竊當然是不對的,但一個不同身分的作者真的沒有資格去講完全不同身分背景的故事嗎?到底是擅自代言了這段歷史還是扼殺了創作者的靈魂?我很好奇你們的答案。
呈上題,許多人在螢幕後批評時突然成為了歷史專家,或性別專家或政治專家whatever,接著大家就開始選邊站,一定要為誰誰誰發聲(欸?是不是很熟悉🤣),你不跟上,好像就會被貼上對這個世界漠不關心的標籤,說到底這真的是一種社群綁架。
我們不但可以在《黃色臉孔》中看見美國是如何出版一本書(光是看到這個操作流程就很驚喜,也因曾待過出版界對許多閉門流程感到會心一笑),還能看見書出版後真正的戰場:社群推阿推,流量流量流量!
所有刺激和驚喜感都是為了社群媒體流量捏造出來的。
是的,你能看見那所謂的暢銷榜大書是如何「做」出來的,我說作者你也不要太老實,但又看到這句:「成為大書的那些書之所以成為大書,是不是因為所有人在某一刻都決定,他們就是認為這本書會是時下最夯的大書——而且並非出於什麼合理的理由。」突然點頭,作為社群分享者也偶爾會看見某時期大家都在討論同一本書,若不跟上,好像少了那麼點參與感?然而這真的是自己想看嗎?
再看看茱恩吧,隨著成名必定有大量酸民,她又是如何近乎自虐的在翻車後繼續沉浸在社群媒體上,看見她如何瘋魔的樣子,真的是...手機先讓我丟旁邊一下......也很直接地看見藏在螢幕後大家是如何嗜血與貪婪,雖然我們早就知道,但為何我們總是無法克制?如果你想找到原因與理由,這本完全可以讓你警惕。看見社群現象如何造就一本大書、又會如何徹底毀掉一本書(或作者)。
讓我們回到故事一開始,茱恩眼睛始終望著同期好友雅典娜,同樣作家身分卻天差地遠的待遇,然而她再把嫉妒有形化:「我發現對作家來說呢,嫉妒感覺起來更像恐懼;嫉妒是當我在推特上瞥見雅典娜成功的消息時飆高的心率......」
尤其曾經嚐過一次風光就回不去了,茱恩想要的正是鎂光燈聚焦在她自己身上,但真相是,社群的起伏與健忘程度之大,想要大家無時無刻永遠都在討論自己是不可能的。這裡能感受到茱恩埋在嫉妒下最深層的恐懼:害怕被人忘記。而這想法一旦形成,要發表什麼東西都開始加入了他人眼光,漸漸忘記自己怎麼開始的。
有一段找回初衷的旅程我很喜歡,這也告訴了我,光說不要去跟人比較是很難的,但當嫉妒的心情產生,或許可以一直不斷深入內心自問,究竟是害怕會失敗,還是只是不敢行動後的一種自我催眠?
茱恩看著雅典娜就不舒服,感覺自己努力都是白費,讓我聯想到前陣子剛看完的《強風吹拂》動畫裡一句很點醒人的話:「以為只靠努力就能無所不能,這是一種傲慢。」或許雅典娜的意外,是有機會讓茱恩重新創造某種專屬於她的故事,但她仍無法走出外在動機的拉扯,沒有看清被什麼糾纏,以為贏過所有人就是成功,或許那才是難以面對失敗的高牆。
寫在文章最後,我實在沒很喜歡茱恩,或許可以理解她在每一個謊言中又要趕快圓另一個謊的窘迫,但她在前面沾沾自喜的說這是自己的作品,到總編輯開始批評時,卻又說終於有人敢打雅典娜臉了那樣撇得一乾二淨。(到底是想不想要捍衛「自己」的作品呢?)
但話又說回來,她的有些話其實是講得很有道理,尤其為何寫作那段真的完全打動我QQ就不是個讓人恨到牙癢癢的角色,甚至在謊言被揭穿時也會一起跟她抖一下。
(寫在IG的這段老實說也有跟讀友進行身分轉換的討論,很有意思.ᐟ.ᐟ 歡迎看完的人一起加入 .ᐟ.ᐟ)
然後我覺得結尾太倉促了好~可~惜,除此之外,這本流暢好讀,兼具娛樂與各種文化反思,我說看到這篇的社群使用者一定也很有感,翻譯超讚又超好笑,中間我一度懷疑這作者真的是跟寫《巴別塔學院》的是同一位嗎?不管她嗑了什麼都給我來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