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名:本心
作者:平野啓一郎
出版年月:2023.12
有聲書表現:★★★★★ 5 / 5
購書平台:Amazon(電子書)/ Audible(有聲書)
⬛虛擬與現實交錯的未來世界
平野啓一郎在《本心》中,構築了一個虛擬與現實交錯的未來社會。
在這個世界,人類可以長時間活在虛擬空間中,透過裝置借用他人的身體感官,實現「替代式旅行」。對身障者、高齡者而言,這種技術無疑是一大福音,不僅開啟自由移動的可能,更重塑「體驗」的定義。
那是一個人類只要生前簽署同意書,家屬便可在死者死後,將其其生存數據轉化為虛擬人物VF(ヴァーチャル・フィギュア)。 VF 擁有死者的外貌、語氣,能透過機器學習模擬其性格與說話習慣,讓生者得以「與死者對話」。
⬛沒有「本心」的虛擬母親,再現與懷念間的矛盾
然而——
「ただ、〝心〟はありません。会話を統語論的に分析して、最適な返答をするだけです。」
(只是,沒有『心』。只是對對話進行統語論上的分析,然後給出最適的回應而已。)
VF 沒有「本心」。它不過是語言模型的產物,會分析生者的語句、給出最佳應答。對生者來說,剛開始帶來極大的慰藉,但最後開始流於空虛。小說中的主角將死去的母親轉化為VF,但最後逐步意識到,人物擬真就算再怎麼精準,卻終究少了些什麼:
「その反応は、本物の母ならば示したであろう態度とは、凡そ、似ても似つかない。」
(那種反應,與真正的母親本應表現出的態度,幾乎完全南轅北轍。)
且VF受控於生者,欠缺主體性,生者可以對其一鍵刪除、重新設定,或者讓死者「說出生者想聽的話」。
如果真的可以這樣,這個「他」還是原來的「他」嗎?
「生きている母でさえ、決して同じではなく変化し続けるのだから。」
(就連活著的母親,也絕不會始終如一,而是會不斷改變的。)
讓死去的親人再現?生者和VF之間的關係,究竟是安慰還是開啟另一段疏離呢?小說中的主角思索著,就算母親仍活著,她也會改變,但VF卻非如此,其形象永遠停格。
我們真正懷念的,也許不是死者,而是我們對那個人投射的樣貌。
議題包羅萬象,人工智慧、自由死(書中對安樂死的另一種詮釋),到底人與人之間,什麼才是真正的「連結」?什麼又是「存在」的證明?
當我們可以用演算法完全複製一個人的外在行為,但這是否代表也可以複製出人類最可貴的情感?
還是說,正因為可以複製,它從未真正存在過?
目前臺灣仍無中文版,很期待哪天能看到有譯者接手,重新再細細閱讀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