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你的原廠設定》,瞭解陰影、馴養情緒,回歸真我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raw-image



你會不會有時候出現一些在內心深處不想被他人知道,甚至自己也不想面對的負面念頭?

今天要介紹的這本《活出你的原廠設定》,就是在談論關於人如何去面對自己的黑暗面,以及如何做回自己的一本書。

作者蘇予昕心理師在她的這本書中就有提到,這些被心理學大師榮格稱呼為「陰影」的自我樣貌,她認為正是這些陰影主導了我們的人生。而我們只有去傾聽內在的聲音,才有機會真正的駕馭自己。


陰影現身有幾個時刻。

第一個、遇到你討厭的人的時候,這裡牽扯到心理學的投射作用,投射是一種將自己內在不良的想法、慾望、動機等等投射到外在的他人身上,作者認為,因為自身沒有的特質我們沒有辦法看見,所以我們能看見得所有特質一定是我們自己有的,也正因為我們自己不允許自己擁有那些特質,所以才會特別引起我們的注意。

譬如說:所以我很討厭說一套做一套的人,可能就表示我的其實心裡有這個特質


第二個、當心理升起我絕對不要成為那種人的時候。

這個其實和第一點有點相似,不管這個特質是好還是壞,只要你不接受,就算是快樂或者享受的事情都會變成你的陰影,給你壓力。譬如說,我認為人一定要認真工作,出去旅遊或者在家放鬆都會讓我感覺像是在偷懶一樣,有一次我外出旅遊,因為正處於情緒低潮期,結果想到其他同事有人還在加班,自己卻出來旅遊,雖然我並沒有加班的工作和義務,但是我整個人卻覺得很不自在,甚至壓力大到哭了起來。


第三個、當你看不下去他人處境想給忠告時。經常這些時候,其實是我們在反映給自己內心的焦慮。


第四個、當別人批評你的時候,尤其是那些特別容易刺痛你的字眼。

我們可以找一些形容人的字彙,一個一個套用在自己的身上,當你感覺哪一個形容詞是特別讓你有感覺的時候,那個可能就是你的陰影,也就是你戴上面具不想面對的那一個特質。





這些陰影其實都和他人有關,不是你在他人身上看到,就是你與他人相處的時候。這些時候我們特別容易看到我們自己內心的陰影。

這裡作者教我們一個方法讓心裡的陰影現身:

1.     找一個你很不喜歡的人

2.     寫下你討厭他的理由

3.     看這些理由,試問自己是否有過相同的情緒

4.     用不同的語氣將這些狀況唸出來,譬如像我很討厭遷怒的人,可是我很累的時候就很容易遷怒我的小孩。

5.     和陰影對話,允許它存在,譬如  遷怒,我已經看見你,你是我的一部分,我感謝你帶給我的能力(讓我查覺到我需要休息)我會有意識地運用你,而非讓你影響我。

不過,情緒其實是確保我們生存的基本功能,我們產生任何情緒都是正常的,重點在於我們怎麼去表達他。


所以作者也教我們五個步驟如何去馴養我們的情緒

1.     覺察:一旦情緒出現,仔細去感覺情緒在身體哪個部份讓你感覺到不舒服

2.     辨識:詢問自己怎麼了,看看這是表面還是深層的情緒。

3.     接納:認真接受自己的情緒

4.     傾聽:問情緒:你什麼時候會出現? 你出現時我會有那些表現 你會對我做那些事 我喜歡你嗎? 為什麼  你為什麼出現,想告訴我什麼?

如果沒辦法作答第四題,可能代表你並沒有真正的接受情緒。

5.     訓養:經過以上的這些步驟,你會發現情緒的重要性,並且真心接納他,與他合作。


書中也提到,我們在受傷的時候會感受到強烈的情緒,這是沒有關係的,但我們要從內心去覺察自己有沒有因為他人的過錯,而將自己困在情緒裡面,比起試著遺忘,覺察自己受傷的經歷更能使我們的人生完整,也更能使我們更能主宰我們的人生。


所以說接納是讓我們全方面認識自己的關鍵,雖然是帶著勇氣來面對我們的脆弱,但是只有真正分清楚內在與外在的聲音,接納自己的創傷,我們才可以透過與自己對話的方式、書寫等等來反思。


當你真正接納自己,才會覺得心理變得寬廣起來,也只有真正接納自己,才不會受到他人言論的影響而心情起伏。


不過,自我接納很容易讓人感覺是自我感覺良好。譬如說你在職場做事情的時候,很多時候我們在做一個專案負責人,常常會覺得自己覺得自己做得很棒,遇到人家批評舊覺得很生氣,我們可能感覺是自我接納,但從它人的角度來看可能是一種自我感覺良好。


其實自我接納是一種清醒、平穩的狀態,而自我感覺良好則是麻木想逃避的狀態,譬如說當你在面對自己的感受時,自我接納是明白自己有優缺點,不及著討好,也不會躲避;但是自我感覺良好則是會用力展現自己很好的部分,否認批評。


其實這本書之所以一職強調自我接納,面對自己心中的陰影,就是因為我們天生的「原廠設定」是我們與生俱來的特質,這也包含了這些心中的陰影。我們的原廠設定從來沒有改變過,只是被環境制約了,被這個社會現實觀點限制住了,所以我們不敢活出自我,去探索自己的特質。



活出自我是一種自我接納,並不是一種隨心所欲的使性子,那樣就變成自我感覺良好了。而且蘇心理師在書中講了一段話我覺得非常認同,他說:「身邊大多數的人都是我們訓練出來的,是你訓連他們是否尊重與我們的界線。」所以別人之所以會超越你的情緒界線,是因為你並沒有讓他清楚明白你的界線在哪裡,覺察自己、接納自己本身並不是錯誤或者自私的,每一個人都需要明白人與人的界線在哪裡。我接納我原始的自己,有優點,有缺點,並不需要將所有的缺點都變成優點,因為這就是完整的我,就是恢復到最原廠設定的我。


譬如,我以前總是會受到我母親的影響,會覺得假日就是要早早起床,就是要出門要做什麼把整個假日塞滿,要和朋友聚會,要怎樣怎樣的。


可是有好幾次我假日出門,才剛走到捷運站我就開始哭,因為我覺得我明明這麼累,為什麼我卻在這裡。後來我接受自己就不是一個很喜歡出門社交的人,假日我就是喜歡在家裡好好休息,好好獨處,或者讀一本書。雖然我還是會被碎念假日怎麼整天關在家,但是我釋懷了,因為在一整周的人際關係之後,我需要有一點舒緩的自我空間。


另外,像我是一個很粗心的人,常常在工作上面會忽略一些小細節,明明我就非常努力在注意了,但是就是沒辦法。一開始我都會懷疑是不是我腦袋有問題,後來我終於承認,我就是比較粗心的人,我沒辦法那麼細心,所以我只能另外找一些小方法來幫助我不要搞砸我的工作。承認自己是一個粗心的人的感覺很不好,好像感覺就是低人一等,但是與其拼命修正我的短處,倒不如發揮我的長處,找一個適合發揮自己位置的地方。



最後我們來說說如何回到你的原廠設定

首先要先愛自己的身體,可以站在地上,想像自己就像一棵樹木一樣,腳掌著地,雙手朝天伸展感覺到向上和向下紮根的力量。

再來要與身體開啟對話,正視自己的外觀缺陷,然後感謝它作為你肢體的一部分。

另外繪製你的生命走勢圖這一點讓我覺得蠻有趣的,作者讓我們拿一張A4的紙畫下自己幾歲的時候發生了什麼事,這個圖表可以整理我們整個人生重要的時刻,讓你明白自己成長的脈絡。

然後,學會分辨原廠設定與外在制約,通常會說「我應該」「我需要」的都是外在制約,原廠設定的你會自然而然被吸引。

最後,正視你的真實渴望。沒有限制的描繪你的渴望,然後去檢視這些渴望裡面那些是原廠設定,哪些是外在制約,將外在制約去除後就是你的原廠夢想。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夏久生的韭菜時間
17會員
22內容數
夏久生所分享的閱讀心得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書名:關係黑洞 作者:周慕姿 出版:商周出版 ISBN:9789864773534 面對情勒,我們如何自救,為甚麼我們會感到焦慮,要怎麼面對自己不安的情緒,這邊提供了三大重點。 一、了解自己的依附人格 知道自己的依附人格屬於哪一個屬性,對於探索自我能更快地找到方向,依附人格分為三大面向
Thumbnail
書名:關係黑洞 作者:周慕姿 出版:商周出版 ISBN:9789864773534 面對情勒,我們如何自救,為甚麼我們會感到焦慮,要怎麼面對自己不安的情緒,這邊提供了三大重點。 一、了解自己的依附人格 知道自己的依附人格屬於哪一個屬性,對於探索自我能更快地找到方向,依附人格分為三大面向
Thumbnail
本書討論諮商心理師對家庭、人際關係、失戀後的處理方式,以及對網路酸民和抑鬱患者的觀點。從心理學專業角度出發,提供一些良好的心理輔導建議。
Thumbnail
本書討論諮商心理師對家庭、人際關係、失戀後的處理方式,以及對網路酸民和抑鬱患者的觀點。從心理學專業角度出發,提供一些良好的心理輔導建議。
Thumbnail
在這本書中,作者深入探討原型認同對個人生活的影響,提供針對這種創傷的療癒方法,幫助讀者從原型認同的創傷中重塑全新的自我認同信念。書中運用了故事和療癒方法來引導讀者找到真實的渴望,並重新建立屬於自己的生命力。這是一本關於自我探索和療癒的書籍。
Thumbnail
在這本書中,作者深入探討原型認同對個人生活的影響,提供針對這種創傷的療癒方法,幫助讀者從原型認同的創傷中重塑全新的自我認同信念。書中運用了故事和療癒方法來引導讀者找到真實的渴望,並重新建立屬於自己的生命力。這是一本關於自我探索和療癒的書籍。
Thumbnail
對於關係,有許多理論致力於「如何提供正確的概念與方法」給需要的人。但敘事治療努力的方向則不同,不在於提供「正確的答案與做法」,而是把焦點放在「如何透過對話,讓人得以理解自己與他人,並藉此發展出個人較喜歡的方式來進入關係」。 會有這樣的想法,係源自於敘事治療認為每個人所處的環境背景皆不同,
Thumbnail
對於關係,有許多理論致力於「如何提供正確的概念與方法」給需要的人。但敘事治療努力的方向則不同,不在於提供「正確的答案與做法」,而是把焦點放在「如何透過對話,讓人得以理解自己與他人,並藉此發展出個人較喜歡的方式來進入關係」。 會有這樣的想法,係源自於敘事治療認為每個人所處的環境背景皆不同,
Thumbnail
或許你已經發現,你過去所做的一切,無法帶給您美好的經驗,那是因為,了解自己所擁有的內在力量與勇氣,是很重要的一件事,但你卻經常對內在的聲音置若罔聞。 你將那些令你不悅的部分投射到外在的世界,所以你看到的這些事件,以及挑剔你的人,像是毫無所覺的在你的外面,實際上這些都是你的面向。
Thumbnail
或許你已經發現,你過去所做的一切,無法帶給您美好的經驗,那是因為,了解自己所擁有的內在力量與勇氣,是很重要的一件事,但你卻經常對內在的聲音置若罔聞。 你將那些令你不悅的部分投射到外在的世界,所以你看到的這些事件,以及挑剔你的人,像是毫無所覺的在你的外面,實際上這些都是你的面向。
Thumbnail
人要能好好存活,有時需要「既純真又世故」,既能保護自己不被複雜擊倒,也能支持自己保有單純的信念。
Thumbnail
人要能好好存活,有時需要「既純真又世故」,既能保護自己不被複雜擊倒,也能支持自己保有單純的信念。
Thumbnail
這本書深入談論人如何去面對自己的黑暗面,提出作者蘇予昕心理師的觀點,以及她提供的方法。透過身體對話、生命走勢圖等方式,書中教導讀者如何辨識原廠設定與外在制約,並正視自己的真實渴望,以回歸真我。
Thumbnail
這本書深入談論人如何去面對自己的黑暗面,提出作者蘇予昕心理師的觀點,以及她提供的方法。透過身體對話、生命走勢圖等方式,書中教導讀者如何辨識原廠設定與外在制約,並正視自己的真實渴望,以回歸真我。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