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eneral Magic 的啟示
作為一個產品人,我常想,如果能回到互聯網發展的早期,甚至更早之前提前卡位,是否就能抓住更多機會?
這個疑問我有,因為沒有機會躬逢其盛,我想其他像我一樣的人可能也有。
看完紀錄片《General Magic》後,我對這個問題有了更深的感觸。
這家名為General Magic的公司在 iPhone 上市前 17 年,就已經完成了智慧型手機的雛形構想,然而因為時機與技術條件不成熟,最終無法打動市場。
領先不等於領先到終點
所謂「領先一步是先知,領先兩步是先烈」,General Magic 就是典型例子。
當時的電池、記憶體、運算能力與顯示技術都不足以支撐這麼先進的概念,導致再好的產品藍圖也難以落地。
這家公司雖聚集了 Apple Mac 團隊的菁英,但證明了就算團隊再強,若時機不對,成功依舊遙不可及。
失敗的價值與後續影響
雖然 General Magic 本身未能成功,但它的成員後來在蘋果參與了 iPod、iPhone、Apple Watch 的誕生,將當年的理念真正實現。
他們的早期設計包括即時通訊、多功能應用,甚至用表情符號輔助溝通,但因技術缺口,市場並未買單。
這再次提醒我,產品成功需要理念與條件同時到位。
賈伯斯的偏執與堅持
17 年後,賈伯斯憑著極致的偏執與堅持,把 General Magic 當年的構想變成現實。
紀錄片中,一位成員感慨,知道完成這件事情的人是賈伯斯,他備感安慰,這件困難的事確實要這樣的人才能做到。
翻開當年的設計文件,滿滿的功能清單,讓人感嘆年輕時的天真與勇氣。
年輕與挑戰不可能的意義
或許正因為年輕,他們才會不顧一切挑戰看似不可能的事。
雖然結果是失敗,但這段經歷、這家公司對他們與科技史來說,都具有不可取代的價值。
對所有立志成為產品經理或投入產品事業的人而言,《General Magic》是一部值得細細品味的紀錄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