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沒人看過,從第一字到最後一字完全不分段、不分行、不分頁的書吧,我是沒有,也相信不太會有編輯這樣玩書。
為什麼敢這麼篤定呢?
因為書長這樣,閱讀的人會看得非常痛苦,而中間都沒段落,沒有喘息空間,反而製造閱讀困難,很難被接受。演說也是,劈哩巴拉一直講,完全沒有節奏跟斷句的話,聽的人腦袋也會轟隆作響,好像有聽,卻又很難記得什麼。
一場好的演說,勢必得安排節奏跟喘息,如同好的樂曲,有高低起伏的節奏,可更豐厚演說的層次感,過於平舖直述的單調輸出,很難讓人將注意力維持到底。
那要怎麼安排節奏呢?
☕算好時間
演說者一定要正視時間限制,所有演說都有既定時間,掌握時間限制,才有辦法計算你的節奏來作調整。
☕算好段落
開頭,中間,結尾,一場演說的基本結構就三段,三段之間,就是喘息的空間,配合時間限制,三段可調整擴充,但頭尾不太會動,一定要強而有力,其他細瑣鋪陳,比較適合放中段。
☕算好重點
重點就是重拳,適時出手才有效,如同脫口秀的Punchline,有哪些重點,要在哪段打出來,都得計算。
演說是一門計算節奏的功夫,為了你的聽眾計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