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會看書,也願意看書,甚至找很多人一起看,這很常見,閱讀帶來的效果,多半也是正向的。
「因為想學怎麼賺錢,所以找了理財書來看。」
「因為想學怎麼作菜,所以找了料理書來看。」
而這樣的需求,也反映知識書、工具書等需求明確的書,往往有機會在潮流推波下,成為暢銷書。反應人們對知識的需求,也反映人對於未知的恐懼。
所以讀書,獲得知識,是畫上等號的存在。
但看了書就有知識嗎?我只能說,書不變,讀者會變,同樣內容,不同讀者的解讀及消化知識模式的差異,才是真正決定,這本書可幫你到哪的這件事。
呼應之前某文說法,「讀書不能只是複製貼上。」
有著再厲害知識與內容的書,如果沒有被讀者好好翻閱乃至消化,那其作用,終究只是疊厚厚的紙,印滿圖文,然後裝幀在一起而已。
所以說,沒甚麼「讀書沒用論」,讀書如果沒用,就算硬要將三成責任推給書,讀者仍得背負七成責任,畢竟讓書沒作用的,多半還是讀者本身。
書擺著不看,自然就不會有用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