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踏入 AI 領域,你是不是常被一堆名詞淹沒?「監督式」跟「非監督式」到底差在哪?為什麼資料要分成三份?什麼又是「過擬合」?
如果你正為這些問題頭痛,恭喜你,這篇文章就是為你準備的。

今天,Lun 直接從我們「終極衝刺包」中,精選出四大新手最容易卡關的核心基礎,用最白話的方式,帶你一次打通任督二脈!

核心觀念一:四大學習類型,AI 如何學東西?
這題考的是你對 AI 問題本質的理解能力。
監督式 V.S. 非監督式 V.S. 半監督式 V.S. 強化學習

- 判準口訣:監督有答案,非監督找規律,半監督省標籤,強化靠試錯。
- 一句話搞懂:有標準答案的學習,就是「監督式」。
核心觀念二:訓練集 vs 驗證集 vs 測試集
為什麼資料不能全部丟進去訓練?請記住這個絕妙比喻:
- 訓練集 (Training Set):你的「教科書」。模型從這裡學習知識和規律。
- 驗證集 (Validation Set):你的「模擬考」。用來調整模型的「讀書方法」(超參數),看看怎樣的學習方式分數最高,但這份考卷不能當作最終成績**。
- 測試集 (Test Set):你的「正式大考」。模型從沒見過的全新題目,用來評估模型的「真實能力」。這份考卷的分數,才是模型的最終成績。
- 一句話:順序搞錯,就像拿著答案去考試,分數再高都是假的,這就是**「資料洩漏」**!
核心觀念三:過擬合 vs 欠擬合 vs 剛好擬合
你的模型是好學生,還是死背書的學生?
- 欠擬合 (Underfitting):模型太過簡單,連教科書(訓練集)的內容都學不好,考試當然也考不好。→ 學不會。
- 過擬合 (Overfitting):模型把教科書(訓練集)背得滾瓜爛熟,連標點符號都記下來,但一考模擬考(驗證集)就傻眼,因為它只會「死背」,缺乏舉一反三的能力。→ 學太過。
- 剛好擬合 (Good Fit):在教科書上學得好,模擬考也考得不錯,代表模型學到了真正的規律。→ 學得好。
核心觀念四:常見任務類型識別
拿到一個問題,你怎麼知道該用哪種方法解?

|
- 關鍵判斷:要預測的是「類別」(是不是詐騙),還是「數值」(房價多少錢)?需不需要「標準答案」(標籤)?
打好基礎後,想挑戰更進階的內容嗎?
以上四大觀念,是進入 AI 領域的入場券。
當你掌握了這些,下一步就是要學會如何「評估模型好壞」、「分辨商業陷阱」。在我們的【IPAS 考前終極衝刺包】裡,有更深入的超過 30 組魔王觀念。
一起跟Lun,陪你玩轉 AI 新世代。
*本內容為個人學習筆記,非官方資訊,僅供參考,請以 iPAS 官方公告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