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伊本.巴圖塔在1325年的夏季,抵達埃及的亞歷山卓城。這座埃及大港,乃是歷史悠久的名城,一路從亞歷山大大王建城開始,傳承下來,至伊本.巴圖塔這名旅者造訪時,已有超過一千六百年的歷史。
這裡不只曾以世界最浩瀚的「亞歷山卓圖書館」為傲,並且也是千年來地中海首屈一指的國際大都會。向北連接地中海貿易,往東南去又能接上紅海貿易線,一路通過印度洋、東南海,最後乃至連接到了遙遠的東方海港,泉州。這是伊本.巴圖塔人生中首次拜訪世界上最一流的貿易城市,以現代來比喻的話,就好像是首次到東京、紐約或是倫敦一樣。他盛讚道:
「該城歷史悠久,固若金湯,地方安靖。僧俗古跡,美不勝收,宏偉建築,櫛比鱗次。由於它地處東西要衝,宛似光彩炫麗的稀世明珠。一切奇珍異品皆匯聚於此。」在走過幾乎整個歐亞非大陸後,他依然認為,世界上恐怕只有泉州等寥寥數港,可與之相提並論。
這些話中,可以看到埃及那個年份正處於多麼強大繁榮的年代。此時埃及的統治者,是以突厥奴隸精英部隊起家的「馬穆魯克王朝」,他們不只數次擊退蒙古人的入侵,使埃及不至於遭逢蒙古兵焚。治理城市也井井有條。港內充斥著來自義大利、加泰隆尼亞、法國等地的商客,但卻並不混亂。基督徒和穆斯林商船,以亞歷山卓燈塔為界,分進不同的港口。
一位稍早於伊本.巴圖塔造訪亞歷山卓的愛爾蘭教士西蒙(Symon Semeonis),就評論道:
「我們抵達港口後,[歐洲]船隻按照慣例立刻被一群薩拉森(穆斯林)港口官員登船檢查。他們降下船帆,登記船上所有人的姓名。檢查了船上的所有貨物與物品,並詳細列出清單後,他們帶著乘客一同返回城中……」
「他們把我們安置在第一道與第二道城門之間,然後前往向該城的海軍司令官(Admiral)報告所做的一切。沒有這位司令官的到場與許可,任何外國人都不得進出該城,任何貨物也不能進口。」
從中可以看到馬穆魯克王朝在中世紀之時,對海貿管理之力度。
在開羅附近,曾經出土有來自越南和中國的瓷器。或許,當伊本.巴圖塔造訪亞歷山卓的市場,觀覽那些販售的「奇珍異品」時,也有來自江南的瓷器也說不定呢……
&
圖片:沒有找到十四世紀的亞歷山卓描繪,此是十六世紀歐人畫的亞歷山卓港。
圖片來源:
Wiki Commons, "Lombards Library 016.jpg"
資料來源:
Ross E. Dunn, "The Adventures of Ibn Battuta: A Muslim Traveler of the 14th Century"
馬金鵬譯,《伊本.白圖泰遊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