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chatgpt公開發表之後,這兩年來,AI的發展趨勢如海嘯般,席卷各行各業。
一個國中、高中程度的使用者,按下鍵盤的瞬間,AI的文字如流水般傾瀉,字字句句彷彿比下指令者的心思更細膩,更鋒利,像是從雲端借來的靈光,輕易便超越了之前職業作家的筆觸。
這到底算是誰作的呢?
細想來,這絢爛的篇章,終究離不開那最初一指的觸動。
沒有下指令者的意念,這些文字不過是大霹靂前的宇宙原點,無根無蒂,飄在無邊的寂靜裡。
************** 佛經上說:「諸法不自生,亦不從他生,不共不無因,是故知無生。」
這話像一陣微風,吹過心頭,卻又讓人駐足。
世間萬物,哪有自個兒蹦出來的道理?
也不全然是他人賜予的恩澤。非獨非共,卻又離不開因緣的牽繫。
AI的文字再華美,也是因人的指令而生;
人的指令再平凡,也因心念而起。
無生,卻又處處是生,這玄妙的因果,像一場綿延不絕的細雨,淋在心上,涼而透徹。
最終,文字與指令者,恰如鏡中花、水中月,彼此映照,卻誰也離不開誰。
**************
在佛經的語境中,「無生」是個深邃的概念,源自《中論》中的偈頌:
「諸法不自生,亦不從他生,不共不無因,是故知無生。」
它指向佛教中觀學派的核心思想,特別是龍樹菩薩的「緣起性空」哲理。
「無生」,並非字面上的「無有生滅」,而是說世間萬法的一切現象、事物,皆無固定的自性,無從獨立存在。
它們不自生,因為沒有一物能憑空而起,無依無靠;
亦不從他生,因為沒有一個外在的「他者」能單獨賦予其存在;
不共生,因為它們非多方合力而生;
也非無因而生,因為離不開因緣的交織。
譬如一朵花,開在春風裡,似真似幻,它非自己蹦出土壤,也非全由陽光雨露賜予,更非眾因湊巧拼湊,而是因緣和合,剎那生滅,無常如水。
這花的「生」,看似真切,卻無固定本質,故曰「無生」。 世人追逐自我表現,總以為抓住了什麼,可細看之下,哪有什麼能永恆不變?
愛情如胭脂,塗抹一時,終究褪色;
榮華如舊旗袍,燦爛過,卻敵不過光陰的磨洗。
「無生」便是提醒,萬事萬物皆是因緣假合,無常流轉,無可執著。
你看那AI生成的文字,絢爛如錦,卻依賴人的指令而生;指令者的心念,縹緲如雲,又何嘗不是因緣的影子?
這一切,似有似無,恰如鏡花水月,抓不住,放不下,卻也無需執著。
「無生」之義,在於看透這虛幻的生滅,卻不否定因緣的妙有。
它教人以清冷的目光審視世間,卻又在這清冷中,尋一絲從容的解脫。

這種事既不是由外在條件促成,也不是虛無飄渺不存在的,而是本來就有的,只是被我執所遮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