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核三公投第四場意見發表會評論:世代與政策的對話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2025年8月23日的全國性公民投票第21案,聚焦是否同意第三核能發電廠(核三)經主管機關確認無安全疑慮後繼續運轉,成為台灣能源轉型的關鍵議題。中央選舉委員會舉辦的第四場意見發表會,由正方代表黃國昌(台灣民眾黨黨主席)與反方代表吳亞昕(青年代表)展開辯論,涵蓋能源安全、核廢料處置、國際趨勢及世代正義等面向。結合深度網路搜索的最新報導與數據,這場發表會不僅凸顯核電議題的世代差異,更反映台灣在追求穩定供電與永續發展之間的權衡。

雙方論點概述

正方黃國昌強調台灣廢核後的能源危機,指出再生能源僅佔13%,火力發電達95%,導致頻繁停電、空污加劇及台電虧損逾4000億元。他批評政府能源政策失敗,忽略國際友人(如美國前官員)建議保留核電以強化國家安全與電網韌性。黃國昌引用民調顯示,逾70%民眾支持核三延役,尤其年輕世代達75%,並主張核電成本低、技術可控,福島事故非地震導致,且全球(如美國、歐盟、日本)正復興核能。他呼籲公投展現民意,修正錯誤政策,避免AI產業供電不足。

反方吳亞昕從青年視角切入,主張核三建於1980年代,地質知識落後,廠區下方有活動斷層,延役風險高。她強調核廢料無最終處置場,低階廢料堆置蘭嶼,高階廢料選址緩慢,預計2055年才運轉,牽涉世代正義。吳雅馨指出備轉容量率達6.2%以上,不缺電;並以福島為例,質疑「無安全疑慮」能否保證無事故。她呼籲投資再生能源,三大黨均認同2030年佔比27%以上,避免重複過去錯誤,將風險留給後代。

辯論中,正方批評政府傲慢,反方質疑正方立場轉變(如黃國昌2018年反核)。雙方皆以數據與科學為基礎,凸顯穩定供電與長期風險的拉鋸,但也暴露核廢處理與地質安全的爭議。

網路搜索與公共討論洞見

深度網路搜索顯示,公投進入倒數階段,藍綠白三黨立場分明。中央社報導,民進黨立委徐富癸等人呼籲投不同意票,批評將核安當政治籌碼,並強調立院將考察核三廠。 中央社另文指出,行政院強調核安不能被公投決定,黃國昌回應政府雙標。 RFI分析,公投綁定立委罷免,可能推高投票率,但正反意見分裂:支持者憂AI供電,反對者關注核廢與屏東在地公平。 民眾黨網站呼籲公投避免能源蹉跎,強調未來性。 公視報導,民調顯示支持重啟佔多,但綠色和平組織憂延役拖累再生能源。

IEA《Global Energy Review 2025》指出,2024年再生能源成長6%,太陽能與風力主導,核電也有增長但增幅僅4%,預計2026年再生能源發電量超煤。 環境部監測網數據顯示,2025年8月12日多地AQI良好(如基隆18),PM2.5平均15μg/m³,較2018年降三成,顯示空品改善未因廢核逆轉,但趨勢需持續優化。

評論結語

第四場發表會深化核三重啟的世代對話,黃國昌聚焦當前供電與經濟壓力,吳亞昕則強調長期風險與永續責任。最新數據顯示,再生能源快速成長,空品改善趨勢穩健,顯示廢核未導致危機,但核廢處置與地質安全的挑戰仍待解。公投應促成科學與共識並重的對話,讓台灣能源政策兼顧穩定與世代公平,在轉型路上穩健前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TKmanTW 的 沙發
1會員
76內容數
TKmanTW 的 沙發 不專業的生活演變
TKmanTW 的 沙發的其他內容
2025/08/14
2025年8月23日的全國性公民投票第21案,聚焦是否同意第三核能發電廠(核三)經主管機關確認無安全疑慮後繼續運轉,成為台灣能源政策的焦點。中央選舉委員會舉辦的第三場意見發表會,由正方代表黃士修與反方代表甘崇緯(台灣綠黨共同召集人)展開激烈辯論,涵蓋能源安全、核廢料處置、地質風險與經濟成本等面向。
2025/08/14
2025年8月23日的全國性公民投票第21案,聚焦是否同意第三核能發電廠(核三)經主管機關確認無安全疑慮後繼續運轉,成為台灣能源政策的焦點。中央選舉委員會舉辦的第三場意見發表會,由正方代表黃士修與反方代表甘崇緯(台灣綠黨共同召集人)展開激烈辯論,涵蓋能源安全、核廢料處置、地質風險與經濟成本等面向。
2025/08/14
2025年8月23日的全國性公民投票第21案,聚焦是否同意第三核能發電廠(核三)經主管機關確認無安全疑慮後繼續運轉,引發社會熱議。中央選舉委員會舉辦的第二場意見發表會,由正方代表翁曉玲(立法委員)與反方代表林子倫(台大教授)展開論辯,圍繞能源安全、環境健康、國際趨勢及經濟成本等面向展開。
2025/08/14
2025年8月23日的全國性公民投票第21案,聚焦是否同意第三核能發電廠(核三)經主管機關確認無安全疑慮後繼續運轉,引發社會熱議。中央選舉委員會舉辦的第二場意見發表會,由正方代表翁曉玲(立法委員)與反方代表林子倫(台大教授)展開論辯,圍繞能源安全、環境健康、國際趨勢及經濟成本等面向展開。
2025/08/13
2025年8月23日全國性公民投票,針對核三廠延役的正反雙方論述,以及網路上的公共討論,探討臺灣能源政策的複雜性與挑戰。正方強調能源安全及核電的穩定供電能力,反方則重視安全程序與科學驗證,並呼籲以數據為基礎做決定。網路討論涵蓋安全、經濟及環境等面向,顯示公投議題不只是技術問題,更是社會共識的考驗。
Thumbnail
2025/08/13
2025年8月23日全國性公民投票,針對核三廠延役的正反雙方論述,以及網路上的公共討論,探討臺灣能源政策的複雜性與挑戰。正方強調能源安全及核電的穩定供電能力,反方則重視安全程序與科學驗證,並呼籲以數據為基礎做決定。網路討論涵蓋安全、經濟及環境等面向,顯示公投議題不只是技術問題,更是社會共識的考驗。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立法委員郭昱晴今(24)針對核安會專報,從近日連續有感地震對核安影響、日本含氚廢水排放監控,到新媒體公眾溝通能力,多方面通盤檢視核安會效能。
Thumbnail
立法委員郭昱晴今(24)針對核安會專報,從近日連續有感地震對核安影響、日本含氚廢水排放監控,到新媒體公眾溝通能力,多方面通盤檢視核安會效能。
Thumbnail
大選已逾兩週,所有選舉激情暫時回歸平靜。選舉過後有許多評論員、媒體透過數據分析各地選情。本篇也即將透過 2024 年大選數據,帶大家回顧這場台灣近十幾年的政治環境中,「三黨」競爭激烈的環境結果為何吧! > 本篇將涵蓋: + 總統大選回顧 + 不分區立委回顧:小黨持續掙扎 + 分裂投票分析 + 整理
Thumbnail
大選已逾兩週,所有選舉激情暫時回歸平靜。選舉過後有許多評論員、媒體透過數據分析各地選情。本篇也即將透過 2024 年大選數據,帶大家回顧這場台灣近十幾年的政治環境中,「三黨」競爭激烈的環境結果為何吧! > 本篇將涵蓋: + 總統大選回顧 + 不分區立委回顧:小黨持續掙扎 + 分裂投票分析 + 整理
Thumbnail
2024年的臺灣總統大選展示了臺灣在政治、科技和地緣政治領域的傑出表現。本文講述了明進黨的連任勝利,臺灣成為國際科技強國的崛起,以及在地緣政治風暴中如何領航。文章還介紹了選戰觀察者、科技業菁英、地緣政治專家和普通選民等角色。選戰過程及結果的影響將引起全球政治格局的關注。
Thumbnail
2024年的臺灣總統大選展示了臺灣在政治、科技和地緣政治領域的傑出表現。本文講述了明進黨的連任勝利,臺灣成為國際科技強國的崛起,以及在地緣政治風暴中如何領航。文章還介紹了選戰觀察者、科技業菁英、地緣政治專家和普通選民等角色。選戰過程及結果的影響將引起全球政治格局的關注。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政治新聞與選舉過程中觀察到的低次元行為,強調淨化念頭與正確方向對揚升到新地球的重要性。(AI 的摘要)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政治新聞與選舉過程中觀察到的低次元行為,強調淨化念頭與正確方向對揚升到新地球的重要性。(AI 的摘要)
Thumbnail
2024年總統大選即將倒數!而在首場總統政見發表會上,各政黨的總統候選人主要集中討論兩岸議題,以下帶您了解發表會中的內容...
Thumbnail
2024年總統大選即將倒數!而在首場總統政見發表會上,各政黨的總統候選人主要集中討論兩岸議題,以下帶您了解發表會中的內容...
Thumbnail
2024年總統政見的發表會,於12/20、12/22、12/26、12/28的晚上7點登場,而每位候選人都用有限的時間來向台灣的人民展現其政見和領導理念。本文將一次整理各總統候選人的政見,供大家參考。
Thumbnail
2024年總統政見的發表會,於12/20、12/22、12/26、12/28的晚上7點登場,而每位候選人都用有限的時間來向台灣的人民展現其政見和領導理念。本文將一次整理各總統候選人的政見,供大家參考。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