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核三公投首場意見發表會評論:能源安全的十字路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在2025年8月23日即將舉行的全國性公民投票第21案中,是否同意第三核能發電廠(核三)經主管機關確認無安全疑慮後繼續運轉,成為台灣能源政策的核心焦點。這場公投的首場意見發表會,由中央選舉委員會主辦,於近日舉行,正方代表葉仲光與反方代表曾文生(台電董事長)展開論辯。會中雙方從能源安全、國家防衛、機組老化,到程序正當性等層面切入,反映出台灣在追求穩定供電與風險控管之間的長期拉鋸。透過這場發表會的內容,並結合近期網路上的相關討論與報導,我們可以更全面地檢視這一議題的複雜性。

雙方論點概述

正方葉仲光強調台灣作為資源匱乏島國的能源脆弱性,指出98%的能源依賴進口,煤炭存量僅36天、天然氣7-11天,而核燃料可達18-36個月。他引用美國駐台代表及智庫建議,主張維持核電有助於國家安全,尤其在面對地緣政治威脅時。葉仲光以烏克蘭戰爭為例,說明核電廠不易成為攻擊目標,並認為核三可提供5-6%的電力,作為基本需求後盾。他反駁地震與海嘯疑慮,指出核三耐震能力達0.72g(台北101大樓的兩倍多),並經評估可承受更高強度;福島事故則歸因於海嘯防護不足,而台灣設計已強化。針對機組壽命,他舉美國多座核電廠展延執照為例,駁斥「40年即毀損」的說法。

反方曾文生則聚焦程序與科學驗證的重要性。他承認核電展延需經嚴格檢驗,包括設備老化評估與風險降低措施,並強調「無安全疑慮」不是空談,而是需公開透明的流程。曾文生指出,公投時機應在完整安全檢查後,讓民眾基於數據決定,而非預先表態。他回應供電質疑,稱2016-2017年備轉容量最低(低於6%達100天),當時核電尚運轉;近年火力空污排放減七成,供電更穩定。他也解釋中電南送為暫時現象,隨著新機組上線(如興達電廠)將平衡。曾文生重申核安政策三前提:安全確保、核廢解方、民意支持,並提到立法院近期修法開啟展延可能,但需核安會公告審查辦法後,台電才啟動自檢。

這場發表會的互動頗具張力,正方批評政府能源政策導致台電虧損與違法重啟機組,反方則質疑重啟的簡化論述忽略工程複雜度。整體而言,辯論未陷入情緒對立,而是試圖以數據支撐立場,雖偶有政治指控,但維持理性框架。

網路搜索與公共討論洞見

近期網路搜索顯示,這場發表會引發廣泛迴響。新聞報導多聚焦於公投背景:自2018年公投廢除「2025非核家園」時效後,能源轉型持續爭議,核三一、二號機分別於2024年7月、2025年5月屆滿執照停機,公投提案人希望透過民意重啟。根據中時新聞網報導,環保團體如綠色公民行動聯盟批評重啟可能延遲再生能源發展,強調核廢料處置仍是未解難題,目前蘭嶼低階廢料存置已飽和,高階廢料選址進度緩慢。另一方面,經濟日報指出,台電2024年虧損逾2000億元,主因天然氣價格高漲與綠電購電成本,部分支持者認為核電可緩解電價壓力。

在社群平台上,相關討論熱烈。使用「核三公投」關鍵字搜索最新貼文(截至2025年8月12日),多數用戶關注安全與經濟面向。一位能源專家帳號分享,美國核管會(NRC)展延執照需數年審查,包括環境影響評估與公聽會,台灣若效仿,可能需1-2年而非正方主張的「一年內」。 另有環保意見領袖貼文,引用IPCC報告指核電雖低碳,但事故風險與廢料管理成本高,建議加速太陽能與風力佈局。 支持重啟的聲音則強調地緣風險,如中國軍演威脅天然氣進口,呼應正方國家安全論點。但反對者多質疑程序匆促,一則熱門貼文提及,核安會上週預公告審查辦法,公投若通過,可能引發法律衝突。

瀏覽環保署與台電官網,顯示台灣再生能源佔比已從2016年的5%升至2024年的20%,但尖峰需求仍依賴火力。聯合報專題報導分析,核三重啟需投資數百億元更新設備,短期內難貢獻穩定供電,且地震頻繁的台灣,需額外強化防災措施。 這些洞見顯示,公投不僅是技術議題,更是社會共識的考驗。

評論結語

這場發表會凸顯台灣能源轉型的困境:追求自給自足與低碳目標,卻需權衡即時風險與長期可持續。雙方皆有理據,但強調科學程序與資訊透明,似乎更能確保決策穩健。無論公投結果如何,能源政策需持續對話,避免簡化成二元對立。最終,民眾的選擇將形塑台灣的未來電力藍圖,值得每位投票人深思。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TKmanTW 的 沙發
1會員
65內容數
TKmanTW 的 沙發 不專業的生活演變
TKmanTW 的 沙發的其他內容
2025/08/13
在台灣政壇,民調數字往往像一面鏡子,映照出執政者的壓力與民眾的情緒。近期,大罷免投票結果出爐後,總統賴清德的個人聲望似乎遭遇重挫,有人用「雪崩式地下跌」來形容,也有人感慨民進黨支持者士氣低迷,仿佛「天塌下來」了。但真的如此嗎?
2025/08/13
在台灣政壇,民調數字往往像一面鏡子,映照出執政者的壓力與民眾的情緒。近期,大罷免投票結果出爐後,總統賴清德的個人聲望似乎遭遇重挫,有人用「雪崩式地下跌」來形容,也有人感慨民進黨支持者士氣低迷,仿佛「天塌下來」了。但真的如此嗎?
2025/08/11
在台灣即將舉行核三公投之際,我們不能不回顧全球核能歷史上的教訓。核能曾被視為高效的能源解方,但一連串的核災事件提醒我們,其潛藏的風險可能帶來無法逆轉的代價。國際核事件分級表(INES)從 0 級到 7 級分類這些事件,涵蓋從輕微偏差到重大事故。透過這些數據,我們可以看到核災不僅是技術故障,更是涉及時
2025/08/11
在台灣即將舉行核三公投之際,我們不能不回顧全球核能歷史上的教訓。核能曾被視為高效的能源解方,但一連串的核災事件提醒我們,其潛藏的風險可能帶來無法逆轉的代價。國際核事件分級表(INES)從 0 級到 7 級分類這些事件,涵蓋從輕微偏差到重大事故。透過這些數據,我們可以看到核災不僅是技術故障,更是涉及時
2025/08/11
臺灣高度仰賴出口,在美中貿易緊張局勢中,面臨複雜的關稅和地緣政治壓力。其半導體產業的全球主導地位(「矽盾」)是關鍵優勢,但也存在傳統產業對中國依賴的脆弱性。臺灣需深化關鍵技術、加速產業轉型、多元化貿易夥伴關係,並應對經濟脅迫。
Thumbnail
2025/08/11
臺灣高度仰賴出口,在美中貿易緊張局勢中,面臨複雜的關稅和地緣政治壓力。其半導體產業的全球主導地位(「矽盾」)是關鍵優勢,但也存在傳統產業對中國依賴的脆弱性。臺灣需深化關鍵技術、加速產業轉型、多元化貿易夥伴關係,並應對經濟脅迫。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本文是作者分享對台南海淡廠最有利標評選和決標的流程,以及猜測的決標日期,在國統聯盟優秀的前提之下,同時期招標的台南和新竹兩案,國統當能拿下至少一案:台南廠
Thumbnail
本文是作者分享對台南海淡廠最有利標評選和決標的流程,以及猜測的決標日期,在國統聯盟優秀的前提之下,同時期招標的台南和新竹兩案,國統當能拿下至少一案:台南廠
Thumbnail
臺灣大選後各黨展開檢討,民眾黨主席柯文哲批評開票制度並提出網路、電子投票,然而這些方式可能存在篡改、安全、監督等風險。專家認為電子投票可能受到駭客攻擊,而中共也可能介入幹擾。許多國家都因為技術和法律問題放棄電子投票,臺灣也應更加小心審慎面對這個問題。
Thumbnail
臺灣大選後各黨展開檢討,民眾黨主席柯文哲批評開票制度並提出網路、電子投票,然而這些方式可能存在篡改、安全、監督等風險。專家認為電子投票可能受到駭客攻擊,而中共也可能介入幹擾。許多國家都因為技術和法律問題放棄電子投票,臺灣也應更加小心審慎面對這個問題。
Thumbnail
2024年的臺灣總統大選展示了臺灣在政治、科技和地緣政治領域的傑出表現。本文講述了明進黨的連任勝利,臺灣成為國際科技強國的崛起,以及在地緣政治風暴中如何領航。文章還介紹了選戰觀察者、科技業菁英、地緣政治專家和普通選民等角色。選戰過程及結果的影響將引起全球政治格局的關注。
Thumbnail
2024年的臺灣總統大選展示了臺灣在政治、科技和地緣政治領域的傑出表現。本文講述了明進黨的連任勝利,臺灣成為國際科技強國的崛起,以及在地緣政治風暴中如何領航。文章還介紹了選戰觀察者、科技業菁英、地緣政治專家和普通選民等角色。選戰過程及結果的影響將引起全球政治格局的關注。
Thumbnail
2024年台灣總統大選過後,對於選舉和用人產生了一些思考。該選墿什麼人當一個國家的元首、該選什麼人當一個組織的領導者、該配置什麼角色在一個組織中,從本質思考,似乎有相同脈絡可尋。
Thumbnail
2024年台灣總統大選過後,對於選舉和用人產生了一些思考。該選墿什麼人當一個國家的元首、該選什麼人當一個組織的領導者、該配置什麼角色在一個組織中,從本質思考,似乎有相同脈絡可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政治新聞與選舉過程中觀察到的低次元行為,強調淨化念頭與正確方向對揚升到新地球的重要性。(AI 的摘要)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政治新聞與選舉過程中觀察到的低次元行為,強調淨化念頭與正確方向對揚升到新地球的重要性。(AI 的摘要)
Thumbnail
臺灣即將就會舉行第十六任總統選舉,在選前最後一個周末,藍白綠三個陣營都在各地舉行大規模的競選造勢大會,把握最後的搶票黃金機會。然而,無論賴清德、侯友宜和柯文哲如何聲嘶力竭,臺灣民眾對民主選舉的亢奮和熱情似乎早已不比以往,擺在面前的,看似有選擇,又似乎如何選都是一樣。
Thumbnail
臺灣即將就會舉行第十六任總統選舉,在選前最後一個周末,藍白綠三個陣營都在各地舉行大規模的競選造勢大會,把握最後的搶票黃金機會。然而,無論賴清德、侯友宜和柯文哲如何聲嘶力竭,臺灣民眾對民主選舉的亢奮和熱情似乎早已不比以往,擺在面前的,看似有選擇,又似乎如何選都是一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