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玉清文學級有色笑話
手機上隨便看短篇影片,有時會見「古早」紀錄片。這天就刷到費玉清綜藝節目視頻,也不知何年何月何日何節目,也許還在老三台時代不確定。短片中費玉清和大牛羅時豐在搞腦筋急轉彎,費玉清講了個故事。站在道貌岸然倫理教育的立場,這些「戲子」言行或不可取,但平頭老百姓過日子是要接地氣的生活娛樂,終究在不良環境過日子是越來越辛苦。就像印度電影差不多都是喜劇型的必帶有唱歌跳舞的劇情,為的是娛樂(麻痺?)過苦日子的絕大部分的印度百姓。費玉清故事必經寫段子的過程,不知是親力親為或有捉刀者,總之透過費玉清的喜感表達出來就會令人噴淚。不要笑話我的水準低笑點低,我不過就是勞苦大眾的平頭百姓。容我記錄這段故事大意:
古時有一私塾老學究帶一幫子弟出遊以增廣見聞。路途上見到兩隻野狗緊密連結背道而馳,有一調皮學生甲問:「老師,這是什麼?」旁邊眾生徒哈哈大笑,老師按下性子回答:「此乃喜相逢」。走著走著到了池塘邊,水中石頭上烏龜正曬太陽,被來人驚動,紛紛滑入水中。學生甲又問:「老師,這是什麼?」旁邊眾生徒哈哈大笑,老師悻悻然答:「此乃滾地龍」。又前行,遇喪家唸經超渡,學生甲仍問:「老師,這是什麼?」旁邊眾生徒竊笑,老師不悅答:「此乃叮噹會」。一群師生進了村莊,突遇有員外家失火,眾壯丁急著澆水滅火,學生甲裝傻問:「老師,這是什麼?」旁邊眾生徒不敢笑,老師怒答:「此乃滿堂紅」。
郊遊畢回到教室,老學究要徒弟作詩一首寫出適才所見所聞。他首先就找學生甲出氣,要他立刻作出七步詩。只見學生甲不慌不忙起立,搖頭晃腦吟出:「師父師母喜相逢,歡樂得個滾地龍,初一十五叮噹會,月逢三十滿堂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