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托勒密王朝之時的埃及,海岸重鎮亞歷山卓城,除了繁盛的貿易與大圖書館以外,最有名的就是一座高聳入雲的燈塔。
這座燈塔因為位於法羅島上,命名為「法羅」(Pharos),後來成為許多語言中燈塔的代稱。高度可能有超過一百公尺,是古代世界中,名列七大奇蹟的世界奇觀。然而,這座燈塔上千年來,飽受地震之苦。當摩洛哥的旅行家,伊本.巴圖塔在1326年左右,造訪這座燈塔時,他說這裡已經塌了一面,還勉強可進。到了1349年重遊故地,整座燈塔都已經坍塌了。
伊本.巴圖塔聽說,統治埃及的馬穆魯克蘇丹納西爾.穆罕默德(Al-Nasir Muhammad)曾經想要在附近蓋一座一模一樣的,但蘇丹在1341年故去,重建燈塔的計畫就不了了之。
在伊本.巴圖塔也過世很多很多年後,馬穆魯克王朝為了加強亞歷山卓的防禦工事,挪用了亞歷山卓燈塔的廢墟當建材,建造了一座新城堡,即今日屹立在亞歷山卓的逵貝堡(Citadel of Qaitbay)
&
圖片:亞歷山卓燈塔的3D模型
圖片來源:
Wiki Commons, "Leuchtturm von Alexandria.png"
資料來源:
Ross E. Dunn, "The Adventures of Ibn Battuta: A Muslim Traveler of the 14th Century"
馬金鵬譯,《伊本.白圖泰遊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