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認為其特徵在於:
· 強調筆墨情感的直接抒發,而非嚴格法度;
· 書寫中有即興、灑脫、自然的特質;· 與書家的個性、生命經驗緊密相連。
在這個脈絡下,他將何紹基視為感性派的重要人物。
何紹基在感性派中的定位
1. 承古而不泥古:
何紹基善於吸收篆、隸、楷等古代筆法,但不僅僅是臨摹,而是將其轉化為獨特的筆墨風格,筆力沉雄而又生動。
2. 筆墨中的「氣勢」與「情感」:
他的書法往往帶有強烈的力感與節奏,行氣跌宕,猶如大山崩騰或驟雨疾風。熊秉明認為,這正是感性派書家的特徵──用筆線條不只是形制,而是「氣」的流動。
3. 生命力的外化:
何紹基書法顯示出一種「厚重而不失靈動」的氣息,筆墨像是從胸中噴薄而出。這與理性派(如歐陽詢、趙孟頫那種法度森嚴的風格)形成對比。
4. 創造性突破:
他對隸書的再創作,筆勢強健,結構奇崛,開創出清代後期書壇的新風貌。這種「敢於衝破格局」的姿態,正符合熊秉明所言的感性派精神。
心得總結
熊秉明將何紹基定位為「感性派」,並不是僅僅指他「隨性」或「狂放」,而是指出他在書法創作中展現出強烈的個人生命力與抒情特質。他的筆墨不單是符號或形式,而是一種「氣韻」的展現——這讓他的作品既雄強厚重,又充滿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