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無神論者走進「光在萬物」:一場意外的心靈對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作為一個沒有特定宗教信仰的人,我原本以為走進世界宗教博物館的「光在萬物」展覽,就像參觀任何一個藝術展一樣,純粹是視覺和知識的體驗。

raw-image

但當我真正踏進那些展間,被那些充滿詩意的文字和光影包圍時,我發現這趟旅程遠比我想像的更深刻。

1. 從懷疑到開放

raw-image

「愛,如風,如光,無私。」

作為一個理性主義者,這種充滿靈性色彩的表述通常會讓我本能地築起防線。

但漸漸地,當我沉浸在那些精心設計的空間中-昏暗的燈光、流動的音樂、那些來自不同文化的古老智慧~我開始放下成見,單純地去感受。

或許這就是藝術的力量:它不需要你相信什麼,只需要你願意感受。

2. 光的語言:超越宗教的共通體驗

raw-image

展覽中最打動我的,不是那些宗教符號或神像,而是「光」這個意象本身。

「光,就在那,光,就在這,我,是那光!」

這句話出現在展場的霓虹燈裝置上,當時我站在黑暗中,被這些發光的文字包圍,突然有種奇妙的感覺-不是宗教式的頓悟,而是一種純粹的、關於存在的思考。

光確實是個很棒的隱喻。它不屬於任何特定宗教,卻能跨越文化界限,讓每個人都能理解。無論你信仰什麼,都曾經在黑暗中渴望光明,都曾經被陽光溫暖過。

3. 詩意的碰撞:當古老智慧遇上現代表達

展場中有許多來自不同宗教經典的詩句,用現代的光影技術呈現。其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這段:涉澈一圈界一圈,如我,千千萬萬像我,獨散重疊,夏茶羅映照,即身成佛修行道路。隨波光,前行,是無我之我。

作為一個平常不太接觸宗教文本的人,我發現這些古老的詩句,用現代的方式呈現出來,居然有種莫名的美感。不是因為我理解了它們的宗教意涵,而是因為它們提供了一種不同的思考角度。

4. 無我之光:意外的哲學思辨

raw-image
raw-image

「無我之光」這個展間對我衝擊最大。

「始於無,終於無,循環終始,無窮盡。你的話是我腳前的燈,是我路上的光。」

這裡不是在傳教,而是在提出一種思考方式:如果暫時放下「我」這個概念,世界會是什麼樣子?

我想起平常生活中那些讓我感到壓力的事情-工作、人際關係、對未來的焦慮。很多時候,這些壓力都源自於「我」的執著:我要成功、我要被認可、我要控制結果。

如果真的能夠暫時放下這個「我」,或許很多煩惱都會變得輕一些。

5. 萬物相連:科學與靈性的意外交集

展覽中有一段文字特別有趣:

「當人把注意力放在某件事情上,就會變得非常善於讀美,而這件事變得很有趣。」

這讓我想到量子物理學中「觀察者效應」的概念:觀察本身就會影響被觀察的事物。從科學角度來說,這是一個物理現象;從靈性角度來說,這是關於意識與現實相互作用的洞察。

我發現,當我們去除宗教包裝,很多古老的智慧其實在探討和現代科學類似的問題:意識的本質、人與宇宙的關係、存在的意義。

6. 光的救贖:不必信仰也能感動

在最後的「光之救贖」展間,我看到了這句話:「在你的光之中我學到愛。」

這不是宗教式的愛,而是一種更廣義的連結感。當我站在那個充滿光影變化的空間中,我想到的不是神,而是身邊那些曾經在我黑暗時刻給予溫暖的人。

也許這就是為什麼這個展覽叫做「光在萬物」光不只存在於宗教概念中,它存在於每一個善意的行為、每一次真誠的對話、每一個溫暖的擁抱中。

7. 帶走的不是信仰,而是思考

走出展場時,我並沒有突然變成一個有宗教信仰的人,但我確實帶走了一些東西:

一種更開放的心態,去理解不同文化的智慧表達;一種更詩意的語言,去描述那些難以言喻的內在體驗;一種更寬廣的視角,去看待自己與世界的關係。

最重要的是,我學會了區分宗教的外殼和人類共同的內在體驗。

8. 成為彼此的光

raw-image

這次展覽讓我明白,靈性體驗不一定需要宗教框架。

當我們談論「光」的時候,我們其實在談論希望、溫暖、連結、超越。這些都是人類共同的渴望。

走出展場後,我想到的不再是那些神秘的宗教符號,而是更實際的東西:我們嚮往別人成為我們的光,自己也能成為別人的光,彼此互相共存。

這就是最樸素、也最深刻的道理。在每個人都會遇到黑暗時刻的人生裡,我們需要光,也可以成為光。不是什麼高深的哲學,就是簡單的相互照亮、相互溫暖。

「光,就在那,光,就在這。」

也許光從來就不在別處,而是在我們願意成為別人的光,也願意接受別人成為我們的光的那一刻。


推薦指數:★★★★☆

適合對象:任何願意暫時放下成見、體驗不同思考方式的人

展期:2025/04/22 ~ 2026/12/31

地點:世界宗教博物館 6樓特展區


實用提醒:

  • 建議預留1.5-2小時慢慢體驗
  • 每日15:30有導覽,但其實自己慢慢看更有感覺
  • 門票300元,可參觀所有展間,算是很值得
  • 展場內可以拍照,但記得關閃光燈,尊重其他參觀者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PM斜槓行銷魂|uuisme
57會員
72內容數
一位從行銷轉職到軟體專案經理的PM,人生走了一個大轉彎,現在在職場裡邊崩潰邊成長中。 這裡有我從轉職迷惘到穩住步伐的心路歷程、還有專案推進時那種「啊!有一點成就感耶」的小確幸。當然,也少不了下班後的吃喝玩樂、生活觀察,偶爾耍廢、偶爾思考,都是我。
2025/08/24
再次踏上花蓮赤科山金針花海朝聖之旅,沿途美景加上山頂金黃花海讓人驚艷。雖然山路陡峭多髮夾彎,但實施單向管制減少會車問題。提醒必備防蚊液和防曬用品,因山區蚊蟲多且曝曬嚴重。這趟45分鐘車程絕對值得,沉浸花海的幸福感無可取代,趁花季結束前快去體驗!
Thumbnail
2025/08/24
再次踏上花蓮赤科山金針花海朝聖之旅,沿途美景加上山頂金黃花海讓人驚艷。雖然山路陡峭多髮夾彎,但實施單向管制減少會車問題。提醒必備防蚊液和防曬用品,因山區蚊蟲多且曝曬嚴重。這趟45分鐘車程絕對值得,沉浸花海的幸福感無可取代,趁花季結束前快去體驗!
Thumbnail
2025/08/13
內湖金面山雖海拔僅258公尺,但需手腳並用攀爬垂直大岩壁,貨真價實的攀岩體驗。從德明財經旁登山口出發,沿途巨岩錯落,景致壯麗。建議穿抓地力佳鞋子,注意踩點安全。環狀路線約1小時,山頂視野開闊可俯瞰內湖台北美景。
Thumbnail
2025/08/13
內湖金面山雖海拔僅258公尺,但需手腳並用攀爬垂直大岩壁,貨真價實的攀岩體驗。從德明財經旁登山口出發,沿途巨岩錯落,景致壯麗。建議穿抓地力佳鞋子,注意踩點安全。環狀路線約1小時,山頂視野開闊可俯瞰內湖台北美景。
Thumbnail
2025/07/27
夏天太熱選擇夜爬新店小獅山,從仁愛家商入口20分鐘可攻頂看夜景。前段平緩後段陡峭,路途會經過墓地需有心理準備。必備手電筒和防蚊用品,下山要小心腳步。山頂有風很涼快,夜景不錯,推薦給想快速登頂賞景的朋友
Thumbnail
2025/07/27
夏天太熱選擇夜爬新店小獅山,從仁愛家商入口20分鐘可攻頂看夜景。前段平緩後段陡峭,路途會經過墓地需有心理準備。必備手電筒和防蚊用品,下山要小心腳步。山頂有風很涼快,夜景不錯,推薦給想快速登頂賞景的朋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覺醒!在你之內的宇宙智慧 本次壁紙的主題,關於覺醒與宇宙智慧。 要知道,通往神真正的路就在我們每個人的內心。 我們每個人都有內在神性,我們都是神的單子體, 上帝的火花,我們也都有自己未被覺醒的內在智慧。 在你靈魂不斷成長中,內在智慧將開始逐步與宇宙的大智慧相連。 在這個世界,已經有一些可
Thumbnail
覺醒!在你之內的宇宙智慧 本次壁紙的主題,關於覺醒與宇宙智慧。 要知道,通往神真正的路就在我們每個人的內心。 我們每個人都有內在神性,我們都是神的單子體, 上帝的火花,我們也都有自己未被覺醒的內在智慧。 在你靈魂不斷成長中,內在智慧將開始逐步與宇宙的大智慧相連。 在這個世界,已經有一些可
Thumbnail
微微顫動的眼皮尚未準備好要接收這個世界的第一道光與資訊,神志還想遊走於深不可測的無邊大海,絲毫沒有上岸的衝勁,然而身體已經開始逐一安裝各種感官的精密功能,重建效能高等的知覺系統,於是我清楚感受到身旁的人也醒過來了。 對於此刻的時間完全沒有概念,或許是暖暖的陽光只照射到雙腳,頭腦尚在自行開機
Thumbnail
微微顫動的眼皮尚未準備好要接收這個世界的第一道光與資訊,神志還想遊走於深不可測的無邊大海,絲毫沒有上岸的衝勁,然而身體已經開始逐一安裝各種感官的精密功能,重建效能高等的知覺系統,於是我清楚感受到身旁的人也醒過來了。 對於此刻的時間完全沒有概念,或許是暖暖的陽光只照射到雙腳,頭腦尚在自行開機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作者從無神論者角度,對於宗教信仰和特異功能的看法,表示尊重有宗教信仰的人,但提到沒遇過任何見過鬼神的人。也討論了對特異功能的看法,主張科學檢驗後,方能承認具有特異功能。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作者從無神論者角度,對於宗教信仰和特異功能的看法,表示尊重有宗教信仰的人,但提到沒遇過任何見過鬼神的人。也討論了對特異功能的看法,主張科學檢驗後,方能承認具有特異功能。
Thumbnail
宇宙的遊戲:一個關於神與人類的全新觀點 你是否曾好奇宇宙的浩瀚和人類的存在意義?你是否相信神存在,但卻對傳統神學的解釋感到困惑? 這篇文章將分享一個關於神與人類關係的全新觀點,一個既充滿奇思妙想,又帶有邏輯推論的觀點,希望能夠帶給你一些新的啟發。
Thumbnail
宇宙的遊戲:一個關於神與人類的全新觀點 你是否曾好奇宇宙的浩瀚和人類的存在意義?你是否相信神存在,但卻對傳統神學的解釋感到困惑? 這篇文章將分享一個關於神與人類關係的全新觀點,一個既充滿奇思妙想,又帶有邏輯推論的觀點,希望能夠帶給你一些新的啟發。
Thumbnail
原來我們的意識和情緒都是光子,會形成頻率,也是引發奇蹟的關鍵。
Thumbnail
原來我們的意識和情緒都是光子,會形成頻率,也是引發奇蹟的關鍵。
Thumbnail
當我剛進入靈性修習時,對能量非常敏感,會想躲避負能量的人事物,而且遇到許多靈性圈的朋友,對能量也有近乎神經質的敏銳,讓我經常懷疑情緒排毒的自己,是不是曾不經意的用負面能量污染到別人,也盡量避開負面的情境或言語,如此便加深了人我之間的分隔對立。 然後我進入擴大療癒法以及光的實修,發現這兩門課程頻
Thumbnail
當我剛進入靈性修習時,對能量非常敏感,會想躲避負能量的人事物,而且遇到許多靈性圈的朋友,對能量也有近乎神經質的敏銳,讓我經常懷疑情緒排毒的自己,是不是曾不經意的用負面能量污染到別人,也盡量避開負面的情境或言語,如此便加深了人我之間的分隔對立。 然後我進入擴大療癒法以及光的實修,發現這兩門課程頻
Thumbnail
宗教可以是一個很美好的事物。他使人有力量、獲得寬慰。  不知為什麼,有一些些人卻會誤用裡面的論點, 無論是有意無心,用了裡面的故事來審判別人。
Thumbnail
宗教可以是一個很美好的事物。他使人有力量、獲得寬慰。  不知為什麼,有一些些人卻會誤用裡面的論點, 無論是有意無心,用了裡面的故事來審判別人。
Thumbnail
同樣的視覺畫面,不同的人去看,所投射出來的是不一樣的世界。 而我們每個人都是活在自己所創造的世界裡面。 物質化的世界或許己被定型,唯有努力開發內在的智慧用心去改變看它的方法與觀點,去窺探這個世界真實的樣貌。
Thumbnail
同樣的視覺畫面,不同的人去看,所投射出來的是不一樣的世界。 而我們每個人都是活在自己所創造的世界裡面。 物質化的世界或許己被定型,唯有努力開發內在的智慧用心去改變看它的方法與觀點,去窺探這個世界真實的樣貌。
Thumbnail
萬物與靈性之間的關係是一個深奧且多面向的主題,涉及宗教、哲學、科學和個人信仰等多個領域。不同文化和信仰體系對萬物與靈性之間關係有著不同的解釋和理解。這些包括宗教觀點、哲學觀點、科學觀點、個人信仰與體驗,生態與環境觀點,以及東方哲學與靈性。
Thumbnail
萬物與靈性之間的關係是一個深奧且多面向的主題,涉及宗教、哲學、科學和個人信仰等多個領域。不同文化和信仰體系對萬物與靈性之間關係有著不同的解釋和理解。這些包括宗教觀點、哲學觀點、科學觀點、個人信仰與體驗,生態與環境觀點,以及東方哲學與靈性。
Thumbnail
佇創世的源起頭,上帝講:「著有光」,就有光。這是聖經創世記內面所描述上蓋偉大充滿權能的畫面。若轉來看咱逐工的生活情境,有光,咱才看會著世間萬項物的媠佮䆀,嘛予咱看會著花草樹木豐富的色彩。古早人看著日頭光、月光、星光,除了對上帝造的世間萬項物深深敬畏,心內嘛咧思考:「光的本質到底是啥物?」
Thumbnail
佇創世的源起頭,上帝講:「著有光」,就有光。這是聖經創世記內面所描述上蓋偉大充滿權能的畫面。若轉來看咱逐工的生活情境,有光,咱才看會著世間萬項物的媠佮䆀,嘛予咱看會著花草樹木豐富的色彩。古早人看著日頭光、月光、星光,除了對上帝造的世間萬項物深深敬畏,心內嘛咧思考:「光的本質到底是啥物?」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