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本,記錄著知識,不管是作者的觀點或者是客觀的事實,我們透過這些資訊來「撞擊」自己腦袋中的思想。
我們是先有思想再去行動,行動之後會產生結果。我們每個人的思想不同,做出來的事情也就不同,最終結果也會不一樣。比如小明讀書是為了進大企業,我讀書是為了創業,雖然都是讀書,但目的地可謂天差地別,那為什麼要調整自己的想法呢?
原因有幾點1.可能有更多種、或更好達成目標的方式:每個人的思維都是因為環境所影響,沒有新的刺激就不會有更跳躍的思想。如果我們走迷宮走到死路,我們可以走其他路,但如果我們只有一條路,豈不就被困住?所以我們要有很多種方式,可以繞路走、可以飛過去、可以把牆壁打穿,至於要使用哪種方式,則是自己決定。
2.自己可能錯了:很多事情都是自以為,沒想到還真的是自以為。比如從小到大都會過敏,都以為是天生如此,無法治癒。但其實得到知識之後,發現只要早睡加飲食控管和常運動,身體會好很多。這些只能透過新的資訊來讓自己得到更多訊息,不然自己要剛好試到會有點困難。
3.可能有更好的目標:上面都在講達成目標的過程,但如果有更好的目標是不是要換目標?以前只知道要當醫生才有前途,但現在不管什麼職業,只要好好做,什麼事情都有可能。
另外我們閱讀不應該單單只是「看」,最重要的是要「思」以及「做」。思考能讓自己更詮釋新想法,至於要行動才會有所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