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感受到空虛寂寞的時刻,但也都會有自己的應對方式,有人是運動、有人則是打電動,這些都沒有對錯,只要自己舒適就好。但我會陷入一個困境,就是當下不錯,可是結束之後會繼續空虛,可能不適馬上有這種感覺,可能會是隔天,整個人生像是無底的黑洞般把我捲入,我能夠時而反抗,但結果都會是被捲入無底漩渦。
市面上的勵志書籍不少,我也看過許多,有些方法能夠激勵我去做些目標,有些能夠讓我覺得人生充滿光明,但是就像彈力球,每次都會有個巔峰,過了之後就往下墜落,或許有了比較,所以每次在谷底時都會覺得異常失落,因此需要趕緊找繩子往上爬,不然怕自己會越墜越深,直到無法復原。
說來奇妙,當覺得異常黑暗的時刻,做些改變能夠讓人充滿信心,但持續時間短,隔天又被打回原狀,讓人不禁好奇該如何維持。這種無力感會讓人去思考這個人生到底是為了什麼,我相信一個理論,每個人都是來這個世界做體驗,但怎麼樣的體驗才是自己所需的?每天宅在家打電動也是一種體驗,每天出去旅遊看各種人事物也是一種體驗,怎麼樣的體驗才是「加分」,自己的人生目標又該怎麼樣才能持續快樂?我覺得市面上不應該只有勵志書籍,更需要的是問題書籍,每個人的價值觀想法都不同,寫書的大佬傳遞的觀念想法,可能跟我們每個人頭腦運作的不同,雖然可以知道對方在說些什麼,但自己的腦袋又會轉回自己的運作模式,有些人說那就學習成功人的思維,但思惟是環境所影響,不太可能看一遍書就能馬上調整,必須去正能量的環境,以及我們所謂「成功者」的環境,以此來改變自己。
原來自問自答有這個好處,寫完這篇之後我得出了一個結論,環境影響所深,先去找個好環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