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醒的陷阱?從《超越正念》到《靈性開悟不是你想的那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這幾天在讀一本名字很莊嚴、內容卻很直白的書:《超越正念:當下立斷的覺知練習》。作者 Stephan Bodian 寫過《當下覺醒》,也是之前在 Podcast 安納 介紹過的那本。
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有點像是那種語氣平和的禪師。
它講的是一種連冥想都要放下的練習,甚至不再執著於觀察、專注、呼吸那些既定套路。

一般正念冥想練的是,是把專注力放在特定對象 (呼吸、物體、覺受等等),當心思散亂了,就再次回來。
這樣練出來的專注與平靜,在靜坐中確實明顯,但一走入生活,往往很快又失守了。 於是人們只能不斷回到正念練習裡,才能找回那份安穩。

《超越正念》在講的,也是前一篇 為什麼靜坐冥想沒有帶來覺醒?在講的盲點。
正念所培養的「觀察者視角」,表面上很超然,實際上可能只是讓「我」這個角色變得更堅固,繼續在二元對立裡打轉。
我觀察我,我分析我,好像很超然,但其實仍是在二元世界中玩一種更高級的評價遊戲。

🌿
Podcast 安納【覺醒偵探筆記】系列,也是觀者與被觀(二元性)的例子。
過程中的抽絲剝繭很有趣,好像柳暗花明又一村,但繞一圈之後又回到原點,像是輪迴的無盡迴圈。終將要面對:這個分析的「我」到底是誰?

在整理 Podcast 逐字稿的過程,我好奇詢問 GPT 這系列錄音的盲點是什麼,還要求他手下不留情、客觀、狠狠的鞭。他果然落落長給了我 10 個盲點。
其中我被打到的一點,是 GPT 說:「Podcast 中的分析觀察者,可能是迴避感受與情緒的手段。」也就是用理性腦去粉飾感受與情緒,暫時轉移了注意力,而沒有真的穿越那股情緒本身。

我不禁想,如果說一切存有即是圓滿神聖,那為什麼我們還這麼努力地排斥某些感受?為什麼害怕難過與混亂?
或許,是我們內在那個還沒放下的觀察者,仍在偷偷評分。

🌿🌿

不過,讀這本書的過程,也不是單純點頭而已。

第一個讓我疑惑的,就是書中說的「覺醒的覺知力」(=那不可云),作者認為我們應該能直接感受到的狀態。
他一直在引導讀者去感受那覺知力,但我很好奇,對一個從沒經驗過這種覺知的人來說,這樣的引導真的有幫助嗎?
那就好像我找不到東西時,媽媽一直說:「就在你面前的櫃子裡啊。」但我還是找不到。
或者說 3D 圖,看不到就是看不到,再怎麼指說「這裡這裡」,都沒用。

第二個困惑,比較私人。

作者一直把那「覺醒的覺知力」描述的很正面美好,慈悲愛喜悅感恩看得更清晰等等,但他很少提那段「中間過渡期」可能會經歷的混亂與解構。
我其實超想知道這些啊。感知放大、失去小我的防護罩、落空感、甚至整個人好像崩解,這些經歷,才是很多人剛接觸覺醒時最驚慌的部分吧?
我目前讀到第六章,已經超過 75%,看來他是沒打算談這塊了(我可能錯了)。

我覺得,這類作者是不是應該在書前加個警語?
就像藥品一樣,要寫上「可能會引起情緒劇烈波動、身份感瓦解、對人生感到迷失」之類的副作用。

🌿🌿🌿

《靈性開悟不是你想的那樣》書中列的靈性免責聲明書或許可以補足這個不足。靈性開悟的副作用包括:

面質個人的惡魔、面對深處的恐懼,以及一步一步瓦解個人身分,可能會導致心跳加速、血壓升高、失去平衡、失去肌肉控制能力、膚色變蒼白並失去光彩、掉髮 (略其他10種副作用)。
一旦發現自己只是舞台上的虛構角色,可能會導致被遺棄感、厭世、偏執、憤怒、敵意、怨恨、無望感、沮喪、自殺念頭、病態憂鬱,以及讓人窒息般地覺察到生命的無意義。

是不是有夠可怕。


🌿🌿🌿🌿

重讀《靈性開悟不是你想的那樣》,上次閱讀可能約莫十年了。印象中之前那次讀似懂非懂,覺得裡面的知識量很大。
這次重讀已認得裡面提到的聖哲,也翻譯了作者很愛引用的印度經典《博伽梵歌》。
內容確實如書名所言開悟「不是你想的那樣」,批評了一輪各種宗教哲學與修行法門,但他也沒辦法說到底是怎樣😆 (聽君一席話,如聽一席話)。

但我想他其實想講的就一句話:「不要相信別人說的,請你自己踏出那一步。」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喬安納的房間
23.1K會員
1.0K內容數
無法自我介紹的人🌿 Podcast|拉子幸福生活、秘密頻道《安納》 🌿 YouTube |喬安納與雞蛋不出門 Homebody & dog 🌿《換日線》雜誌|拉拉手環遊世界專欄 🌿方格子|喬安納:2023 年起,記錄覺醒旅程「無人記得的愛」
喬安納的房間的其他內容
2025/08/17
為什麼這麼多人靜坐、禪修、冥想,卻沒有覺醒?
2025/08/17
為什麼這麼多人靜坐、禪修、冥想,卻沒有覺醒?
2025/08/15
這是一段我開啟的調查,調查對象叫「小我」。我打開錄音鍵,開始記錄這些微小的時刻。
Thumbnail
2025/08/15
這是一段我開啟的調查,調查對象叫「小我」。我打開錄音鍵,開始記錄這些微小的時刻。
Thumbnail
2025/08/14
這種感覺很自然,因為我們這個「小我」本來就不可能完美。
Thumbnail
2025/08/14
這種感覺很自然,因為我們這個「小我」本來就不可能完美。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靈性開悟的常見迷思和誤解,並分享了作者的親身體驗和看法。透過對開悟的重新認識,幫助讀者更清晰地看待自己的靈性路徑,並以開放的心態繼續探索生命的深層意義。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靈性開悟的常見迷思和誤解,並分享了作者的親身體驗和看法。透過對開悟的重新認識,幫助讀者更清晰地看待自己的靈性路徑,並以開放的心態繼續探索生命的深層意義。
Thumbnail
在初次接觸身心靈領域時,是否總被五花八門的名詞與觀點搞得暈頭轉向,我相信往靈性發展的路途,最終回歸自身的都應該是純粹而透徹的,所謂的外求是內心的動盪也是世人誤以為的捷徑...於是寫了自己觀點的身心靈領域的闖蕩守則ʕ•ᴥ•ʔ
Thumbnail
在初次接觸身心靈領域時,是否總被五花八門的名詞與觀點搞得暈頭轉向,我相信往靈性發展的路途,最終回歸自身的都應該是純粹而透徹的,所謂的外求是內心的動盪也是世人誤以為的捷徑...於是寫了自己觀點的身心靈領域的闖蕩守則ʕ•ᴥ•ʔ
Thumbnail
聊聊《走向靜默,如你本來》拉馬納教導覺醒開悟的兩個直捷之道:參究自我(問自己:「我是誰?」)、臣服。以及我的體驗與之共鳴~
Thumbnail
聊聊《走向靜默,如你本來》拉馬納教導覺醒開悟的兩個直捷之道:參究自我(問自己:「我是誰?」)、臣服。以及我的體驗與之共鳴~
Thumbnail
《當下覺醒》作者 Stephan Bodian對於覺醒的理解。文章中提出了一系列問題,引導讀者思考自己正在尋找什麼,以及是否真的想要覺醒。同時,文章也強調了覺醒修行不是為了培養美德,也不是為了摧毀自我的存在,而是要對自己誠實。
Thumbnail
《當下覺醒》作者 Stephan Bodian對於覺醒的理解。文章中提出了一系列問題,引導讀者思考自己正在尋找什麼,以及是否真的想要覺醒。同時,文章也強調了覺醒修行不是為了培養美德,也不是為了摧毀自我的存在,而是要對自己誠實。
Thumbnail
"覺醒只是對現實的直接感知,沒有任何美化與過濾,也沒有任何阻礙,沒有預測、沒有信念、沒有解讀……覺醒是一遍遍地去認識現實的過程。因此,覺醒不是一次性的發現,而是一種無止境的重新發現,並不斷深入我們一直以來充滿生命力的存在。"-Jon Bernie “情緒療癒”和”螺旋式靈魂旅程”這兩個名詞常常會一
Thumbnail
"覺醒只是對現實的直接感知,沒有任何美化與過濾,也沒有任何阻礙,沒有預測、沒有信念、沒有解讀……覺醒是一遍遍地去認識現實的過程。因此,覺醒不是一次性的發現,而是一種無止境的重新發現,並不斷深入我們一直以來充滿生命力的存在。"-Jon Bernie “情緒療癒”和”螺旋式靈魂旅程”這兩個名詞常常會一
Thumbnail
覺醒後對世界觀的改變,以及在俗世中的自處方式。涉及了宗教哲學,修行的方法與狀態,人與世界之間的聯繫等等。
Thumbnail
覺醒後對世界觀的改變,以及在俗世中的自處方式。涉及了宗教哲學,修行的方法與狀態,人與世界之間的聯繫等等。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從尋求轉變為看見的概念,並提倡從內心看見真相,達到自由。作者以夢境中找尋鑰匙的例子,提醒讀者在生活中也許已經有想要找的東西,只須停下來仔細看。文章最後呼籲透過看見、感受和了解,敞開心扉,找到真實的方式,進行真正的轉變。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從尋求轉變為看見的概念,並提倡從內心看見真相,達到自由。作者以夢境中找尋鑰匙的例子,提醒讀者在生活中也許已經有想要找的東西,只須停下來仔細看。文章最後呼籲透過看見、感受和了解,敞開心扉,找到真實的方式,進行真正的轉變。
Thumbnail
覺醒是開悟,讓光不僅進入你的房間,更進入你身體的每個細胞。 正常不代表要跟其他人一樣,這只不過是做你自己,做你真正的樣子。 正常就是寫自己的個人故事,不加別人的任何東西。
Thumbnail
覺醒是開悟,讓光不僅進入你的房間,更進入你身體的每個細胞。 正常不代表要跟其他人一樣,這只不過是做你自己,做你真正的樣子。 正常就是寫自己的個人故事,不加別人的任何東西。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關於敞開與行善的故事和冥想練習。通過敞開自我,人們可以真正感受到自己與世界的連結,並以真摯的慈悲來幫助他人。本文邀請讀者共同體驗和跟隨《每一天的覺醒》一書,迎接生活中的美好。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關於敞開與行善的故事和冥想練習。通過敞開自我,人們可以真正感受到自己與世界的連結,並以真摯的慈悲來幫助他人。本文邀請讀者共同體驗和跟隨《每一天的覺醒》一書,迎接生活中的美好。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一個人在覺醒之旅上的探索過程,提出了一些思考的問題,並分享了作者在朋友身上的一些觀察和體悟。文章強調了在自我成長過程中敞開心靈,接納內在的靈魂轉化的重要性。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一個人在覺醒之旅上的探索過程,提出了一些思考的問題,並分享了作者在朋友身上的一些觀察和體悟。文章強調了在自我成長過程中敞開心靈,接納內在的靈魂轉化的重要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