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念可以是一種居住合作意向】宜蘭華德福合作社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以後代教育、共學共好所聚集的居住社群,希望能夠透過這個分享提供大家共居社群的聚集想像。

共築幸福家園/宜蘭華德福(人智學)實驗社區是由謝佳真、陳尚峰夫婦聚集15戶教育理念相近的家庭共組的合作社區。該社區以走路五分鐘到華德福學校、緊鄰農地且僅使用建地、友善土地的規模進行規劃和社群籌組。

外觀、配色、社區景觀、社區公共綠地等透過,宛如該社區自己的細部計畫給予的基本的設計規範。雖然仍舊是以獨棟獨戶的型態進行財產分配,但可預期的,社區內車道將成為令人安心廣場供孩子玩耍,各家戶也將以自己的能力進行一樓私領域的開放。社區實際上在容積建蔽率上彰顯了眾人對房地財產空間上的合作/公共/禮讓的共好樣貌,每個家庭雖各自持有自家土地與建物,卻也在共好精神上做出了讓步。

這些溝通協調與設計規劃,在空間和生活思考上秉持著他們對於孩子華德福教育的堅持及自身對於合作社區的想像,因此空間使用和土地資產分配上有其獨特的規劃和安排。在落成後是否在家戶間有密切的互動目前沒有特別著墨,也並不會有「回饋活動」進行強制性的互動合作,但在共同出資購地營造及規劃設計家園則有著非常不同的考驗。合作樣貌目前顯現在前期土地籌備、公共空間安排、外觀及使用規劃的協調當中,生活裡的柴米油鹽則相對獨立,既可合作也可獨立。

其主要面對的居住空間面向與員和社會合作共居有著建築時序、空間性質、生命階段的根本差異,對於住宅所有權的觀點也有相當的落差。但在合作精神的彰顯、呼朋引伴的模式、社群類型的多元,卻能提供合作方法及居住未來性思考上的啟發。


引用文獻

一起宅宅、曾群芳、江孟謙(2022)《島民居住可愛計畫》EP.4 開啟對合作住宅的想像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adesfhOeGI

小倩論文
林倩如(2022)〈合作住宅在台灣,道阻且長—以合作住宅推動聯盟為例〉,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尚鋒(2023)〈共築幸福家園/宜蘭華德福(人智學)實驗社區〉,《ta台灣建築雜誌Vol.336》。https://www.ta-mag.net/ta/News.php?id=2285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糟了!是世界奇觀的沙龍
12會員
6內容數
2025/07/12
【前言聲明】 筆者主要的學生自治經歷是於大學時期,高中時期對於學生權益的思考多體現於班聯會、畢籌會籌備時的行政溝通,雖然將以高中學生會的思考角度作為書寫出發點,但經驗未必能夠直接橫向移植,仍需後續更細緻的參與及討論。
2025/07/12
【前言聲明】 筆者主要的學生自治經歷是於大學時期,高中時期對於學生權益的思考多體現於班聯會、畢籌會籌備時的行政溝通,雖然將以高中學生會的思考角度作為書寫出發點,但經驗未必能夠直接橫向移植,仍需後續更細緻的參與及討論。
2025/05/13
我生命中接觸了非常多的長子,不論是自己家族內的,抑或是同儕朋友。本文所稱的長子所指稱的包含了傳統家族概念中,同宗族世代的嫡長子「大伯的大兒子」、家族最年長的大哥、家中的出生第一個男孩但是是最小的(上有姐姐)、家中僅有兩兄弟的哥哥。並提及部分家中長子的死黨。
2025/05/13
我生命中接觸了非常多的長子,不論是自己家族內的,抑或是同儕朋友。本文所稱的長子所指稱的包含了傳統家族概念中,同宗族世代的嫡長子「大伯的大兒子」、家族最年長的大哥、家中的出生第一個男孩但是是最小的(上有姐姐)、家中僅有兩兄弟的哥哥。並提及部分家中長子的死黨。
2025/05/10
和平新生天橋於11月19日-11月24日遭全數拆除,自剪斷鋼梁起,就只有一種純粹的政策方向與聲音。11月24日晚上,羅技師的家屬默默的來向天橋道別。本陸橋(和平新生天橋)設計期間承蒙鋼結構副理曾清銓技師、組長李榮南技師熱心指導,以及林松裕技師、莊信男技師鼎力協助,由羅瑞剛技師統合完成本設計。
Thumbnail
2025/05/10
和平新生天橋於11月19日-11月24日遭全數拆除,自剪斷鋼梁起,就只有一種純粹的政策方向與聲音。11月24日晚上,羅技師的家屬默默的來向天橋道別。本陸橋(和平新生天橋)設計期間承蒙鋼結構副理曾清銓技師、組長李榮南技師熱心指導,以及林松裕技師、莊信男技師鼎力協助,由羅瑞剛技師統合完成本設計。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臺灣推動社區營造已近三十個寒暑,也見證了社會變遷。近年來,倡議由下而上、公私協力這股社區營造的暖流,也走入了公寓大廈、集合式住宅當中。以社會設計深耕臺中舊城區的「好伴設計」, 透過參與社會住宅計畫,在臺中帶來新形態的社區營造模式。最初,好伴是一群對臺中城市公共
Thumbnail
臺灣推動社區營造已近三十個寒暑,也見證了社會變遷。近年來,倡議由下而上、公私協力這股社區營造的暖流,也走入了公寓大廈、集合式住宅當中。以社會設計深耕臺中舊城區的「好伴設計」, 透過參與社會住宅計畫,在臺中帶來新形態的社區營造模式。最初,好伴是一群對臺中城市公共
Thumbnail
我們常說,教育是地方創生最後一哩路,那麼走在教育創生的路上,我們可以提出甚麼樣的解方呢?我們又可以提出甚麼樣的行動策略呢?如何透過教育手段讓民眾更認識自己的社區、進而愛惜自己的社區,讓社區成為一座大教室甚至是一座有特色的學校。
Thumbnail
我們常說,教育是地方創生最後一哩路,那麼走在教育創生的路上,我們可以提出甚麼樣的解方呢?我們又可以提出甚麼樣的行動策略呢?如何透過教育手段讓民眾更認識自己的社區、進而愛惜自己的社區,讓社區成為一座大教室甚至是一座有特色的學校。
Thumbnail
當代同村共養的可能,與地方創生的概念緊緊相扣,而當我們在看待中小學與社區之間的關係時,應不再僅是取得知識後翻身離去的出口,藉由引入外部資源帶來符合在地需求的技能與思維,維持或提升居民的生活水平,甚至透過地方認同的教育,一方面提升社區凝聚力,一方面則是在孩子們心中種下關懷故鄉的種子。
Thumbnail
當代同村共養的可能,與地方創生的概念緊緊相扣,而當我們在看待中小學與社區之間的關係時,應不再僅是取得知識後翻身離去的出口,藉由引入外部資源帶來符合在地需求的技能與思維,維持或提升居民的生活水平,甚至透過地方認同的教育,一方面提升社區凝聚力,一方面則是在孩子們心中種下關懷故鄉的種子。
Thumbnail
2021年,國家發展委員會設立「地方創生青年培力工作站」,希望讓民間地方創生團隊能獲得支持,培育更多在地人才。鹿港著鹿計畫、北斗寶斗青村未來式、溪州老人國回春計畫皆位於彰化縣內,這三組扎根地方的團隊,如何讓社會成為眾人的學校?地方創生又該如何向下扎根?
Thumbnail
2021年,國家發展委員會設立「地方創生青年培力工作站」,希望讓民間地方創生團隊能獲得支持,培育更多在地人才。鹿港著鹿計畫、北斗寶斗青村未來式、溪州老人國回春計畫皆位於彰化縣內,這三組扎根地方的團隊,如何讓社會成為眾人的學校?地方創生又該如何向下扎根?
Thumbnail
而在為共同目標付出努力的同時,一群人也從陌生到自在交流,建立起連結和夥伴意識,一起為好的事情付出一份力,這是我更樂見的! 未來,面對極端氣候及不穩定的環境變化,#人們的互助合作及群體意識的提升將會帶著大家走向共生互助,而不是分裂競爭
Thumbnail
而在為共同目標付出努力的同時,一群人也從陌生到自在交流,建立起連結和夥伴意識,一起為好的事情付出一份力,這是我更樂見的! 未來,面對極端氣候及不穩定的環境變化,#人們的互助合作及群體意識的提升將會帶著大家走向共生互助,而不是分裂競爭
Thumbnail
共好生活站是能量加油站,愛以各式各樣的方式傳達帶來幸福感~ 感謝共好家人們的支持和愛~💖✨️
Thumbnail
共好生活站是能量加油站,愛以各式各樣的方式傳達帶來幸福感~ 感謝共好家人們的支持和愛~💖✨️
Thumbnail
學校對學生而言是什麼樣的場域?學習的場域?交友的場域?抑或是社會化的場域?我想以上的答案皆正確。學校是孩子初次離家,融入一群陌生人群的地方,這群素未謀面的人要在接下來的幾年間相處並合作,但缺乏合作經驗的他們要怎麼知道如何合作呢?我想身為老師,我們需要利用自己專業,協助孩子從個人好好地進入到團體。
Thumbnail
學校對學生而言是什麼樣的場域?學習的場域?交友的場域?抑或是社會化的場域?我想以上的答案皆正確。學校是孩子初次離家,融入一群陌生人群的地方,這群素未謀面的人要在接下來的幾年間相處並合作,但缺乏合作經驗的他們要怎麼知道如何合作呢?我想身為老師,我們需要利用自己專業,協助孩子從個人好好地進入到團體。
Thumbnail
因著淑如理事長熱情,去年更有了機會可以入校親眼去見識一下潮厝華德福教育的現場。謝謝協助安排的秀姿老師、斐茹老師,還有中學部的幾位老師(昭佑、喬木、致德、郁儒、壹婷、惠萍老師等),我12月總算有機會踏入真實的教學場域,看老師們發揮的魔法了!期待這又會是一趟奇妙旅程,一如潮厝總是給我的那樣。
Thumbnail
因著淑如理事長熱情,去年更有了機會可以入校親眼去見識一下潮厝華德福教育的現場。謝謝協助安排的秀姿老師、斐茹老師,還有中學部的幾位老師(昭佑、喬木、致德、郁儒、壹婷、惠萍老師等),我12月總算有機會踏入真實的教學場域,看老師們發揮的魔法了!期待這又會是一趟奇妙旅程,一如潮厝總是給我的那樣。
Thumbnail
因為投入了華德福教育領域的研究所,也因此結識了不少新朋友:本次感謝我的同學建儀與仁美華德福的巫老師、莊老師,成功促成了行動打鐵「駐點計畫」。這次我將和15位11年級的學子一起挑戰在6週內完成二件作品的超級任務!我們會成功嗎?就讓我們看下去~
Thumbnail
因為投入了華德福教育領域的研究所,也因此結識了不少新朋友:本次感謝我的同學建儀與仁美華德福的巫老師、莊老師,成功促成了行動打鐵「駐點計畫」。這次我將和15位11年級的學子一起挑戰在6週內完成二件作品的超級任務!我們會成功嗎?就讓我們看下去~
Thumbnail
相處過程中,每個人不同的個性、不同的喜好,都在慢慢磨合和融入,慢慢共振出社群的魂,理想的社群如同有機體,有中心思想和原則,但也隨著社群中的人們而有相應的發展,期待運作一段時間之後,大家會成為社群共同體,這是邁向新地球共好生活的一種推進方式~
Thumbnail
相處過程中,每個人不同的個性、不同的喜好,都在慢慢磨合和融入,慢慢共振出社群的魂,理想的社群如同有機體,有中心思想和原則,但也隨著社群中的人們而有相應的發展,期待運作一段時間之後,大家會成為社群共同體,這是邁向新地球共好生活的一種推進方式~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