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重逢的午後
落地窗外,陽光斜斜灑進錄音室。桌上擺著兩杯冒著熱氣的咖啡,伴隨著淡淡的香氣。郝哥笑著迎接久未謀面的老朋友──陳慧如 Mandy 老師。
「我們好久沒見了啊!」他打趣地說。
Mandy 也忍不住笑了起來:「對啊,自從上次下午茶後,就各忙各的,今天終於再聚首。」他們不是單純的訪談者與受訪者,更像是久別重逢的知己。這次的話題,是Mandy老師畢生最投入的領域──服務體驗,以及如何讓顧客願意一次又一次回來。
二、服務的真義:愉快與解決問題
Mandy回憶起自己二十多年來的職場歷程,從零售業的人資、行銷企劃,到營業主管、客服中心創建者,她幾乎把服務業的每一個角落都走過一遍。
她笑說,真正的服務不僅是「讓人感覺愉快」,還必須「幫助他解決問題」。
這兩個字──「愉快」與「解決」,像兩枚釘子,牢牢釘在她的理念裡。
因為愉快,顧客才會有情感連結;因為解決問題,顧客才會信任。兩者缺一不可。

三、便利商店裡的秘密
郝哥分享了一個小故事。
在他家方圓百公尺內,有四家便利商店。但他總是選擇其中一家,甚至願意多走幾步路。
朋友不解:「不是都一樣嗎?」
「不一樣。」郝哥搖頭。
那家店的店員總是笑臉迎人,認得他,會閒聊幾句。甚至空氣中,因為環境更乾淨,總帶著一股清新的香氣。
「那就是我願意回去的原因。」他說。
Mandy 立刻點頭。這就是她常說的「六感服務」: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再加上一種溫度的感覺。
在顧客心裡,商品或許一樣,但體驗,卻能徹底不同。
四、人與AI的差別:溫度
時代不同了,AI和機器人逐漸走進服務業。餐廳裡送餐的機器人,火鍋店裡自動收盤的設備,已不再新鮮。
「可是,AI只能提供流程的效率,卻無法取代人傳遞的溫度。」Mandy 說。
她分享一段經歷。某次在五星級飯店,服務人員一邊讓客人把盤子放上機器人,一邊笑著安慰:「別擔心,我們因為有它,所以更有時間照顧您,您隨時都可以找我。」
這一句話,瞬間拉近了人心。
郝哥感嘆:「效率可以靠機器,效能卻必須靠人。」
服務的靈魂,始終在人。

五、那間早午餐店的細膩
Mandy 還記得,一次她自己去早午餐店用餐。
透過訂位系統,店員知道她是一人前往。當她入座時,服務人員微笑詢問:「陳小姐,您今天想安靜獨處,不被打擾,還是希望有人與您聊聊呢?」
她愣了一下,心頭一暖。原來連「一個人用餐」這件事,都能被如此體貼地對待。
後來,她帶學生、客戶再訪,那家餐廳還會根據不同需求安排:靠窗的陽光桌,或拉簾的小包廂。甚至一切都沒有額外加價。
這不只是服務,而是一種被理解的幸福。
六、尊嚴與自信:服務不是卑微
很多人以為,服務就是卑躬屈膝。但Mandy 強調:「服務不是低聲下氣,而是站在平等位置上,真誠對待對方。」
她舉例,在歐洲的餐廳,服務生穿著筆挺西裝,帶著尊嚴與專業。他們的氣度讓顧客感受到尊重,而不是高低差。
因此,她常告訴學生:不要濫用「不好意思」這三個字。
服務不是自我矮化,而是建立自信,讓顧客因為你的自豪,而對品牌心生信賴。
七、冰山下的系統:EPS
Mandy 喜歡用「冰山理論」解釋服務。
顧客看到的是冰山上方的20%──員工的熱情與能量(Energy)。
但真正支撐這能量的,是冰山下的兩塊:流程(Process)與系統(System)。
系統不是冷冰冰的電腦,而是一套維持員工熱情的方式:
- Maintain(維護)──如何保持熱情不被磨耗
- Coach(教導)──如何面對SOP之外的突發狀況
- Evaluate(評估)──好壞必須被看見
- Stimulate(激勵)──讓努力的人被肯定
當流程順暢、系統完善,員工才有餘裕,把能量投注在顧客身上。否則,服務只會流於表面。
八、關心人,而不是流程:COP
如果說SOP是工作標準,那COP就是靈魂──Care of Person。
Mandy提醒,服務業的最大挑戰,不是流程,而是「人」。
她將員工分成三類:人力、人手、人才。若只把人當「人手」,遲早會被AI取代;唯有把人當「人才」,並給予關心,他們才會用心回報顧客。
「一個沒有愛的人,怎麼可能給別人愛?」她這句話,讓全場沉默。
COP,提醒管理者:先照顧員工,員工才會照顧顧客。
九、顧客引流的五四運動
Mandy 把「如何讓顧客一來再來」歸納成「五四運動」。
引流獲客五關鍵:
- 精準定位──知道自己是誰
- 體驗流程──從顧客視角設計
- 服務帶業務──員工懂得引導
- 會員經營──累積長期關係
- 口碑擴散──讓顧客代言
開店賺錢四行動:
- 消去──刪除沒價值的流程
- 降低──減少顧客麻煩
- 提升──放大顧客在意的價值
- 創造──帶來驚喜與難忘的「中職體驗」
她舉例某家餐廳,把最後吃不下的「釜飯」變成精緻御飯糰,讓顧客帶回家。那份「創造」,讓顧客不只記住味道,更帶走了故事。

十、結語:服務的本質,是人心
服務,不只是商業策略。它更是人與人之間的溫度交流。
一個笑容,一句貼心的話,一個不被忽視的細節,都可能成為顧客願意「繞路再來」的原因。
Mandy 老師說得好:「顧客第二,員工第一。」只有先照顧員工,服務才有可能真正打動人心。
當服務變成一種真誠的理解,顧客不只是顧客,而是朋友、粉絲,甚至「骨灰粉」。
而這,也是所有企業與個人,能走得長遠的唯一秘訣。
精選金句
- 服務不是低聲下氣,而是站在平等位置上,真誠對待對方。
- 愉快與解決問題,是服務的兩根支柱。
- 效率可以靠機器,效能卻必須靠人。
- 沒有被愛的人,無法給出愛。
- 完整的體驗,不等於圓滿的體驗。
- 顧客第二,員工第一。
- 口碑,就是讓顧客用一句話,說出你的好。
- 服務的本質,是溫度與被理解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