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晨的會議室裡,落地窗外陽光斜灑進來,灑在長桌上,一疊疊厚重的企劃書散發著淡淡油墨味。這是某家企業剛完成的「五年策略地圖」成果。高階主管們坐在桌邊,神情嚴肅,CEO正準備宣布方向。
「未來五年,我們的營收要翻倍。」他的語氣鏗鏘,但眼神裡卻閃過一絲不安。台下的部門主管們面面相覷,心裡同時浮起一個念頭——這可能嗎?

一、佈達的斷層
這一幕,正是許多企業推動策略地圖時的縮影。教授在訪談中提到過:「台灣太多老闆沒有把願景講清楚,結果交給主管們自己去想,最後再推翻。」這種「傳話遊戲式」的佈達,就像童年遊戲裡那條越傳越歪的訊息,最終讓團隊陷入混亂。
在某家公司,CEO從未在公開場合清楚說明「為什麼要這麼做」。當他遲疑、模糊甚至避免面對質疑時,主管們自然失去了方向。有人在心裡低聲抱怨:
「連老闆自己都沒把握,我們怎麼敢帶隊往前衝?」
會議後,走廊裡的氣氛壓抑。主管們三三兩兩低聲交談,不再是「如何達標」,而是「這樣的計畫能撐多久」。

二、缺乏底氣的領導者
教授分享過一個個案:那位老闆甚至無法親口講出策略地圖,只能請顧問代為說明。團隊在白板前等候方向時,卻發現領導者本人保持沉默。這一刻,信任感在無聲中瓦解。
原因在於,老闆沒有「底氣」。如果缺乏數據佐證、沒有市場分析的支持,再宏大的藍圖也只是空話。教授說:「靠著過去經驗,你有今天;但若站在今天還只憑過去的經驗,就沒有明天。」
企業員工不是老闆的翻版,他們需要清楚的理由與堅定的信心,否則心中的問號會逐漸演變為抗拒。

三、學習的矛盾
推動策略,往往伴隨學習與轉型。然而,有些企業主卻心疼員工「太辛苦」,不願要求他們再進修。這份「體貼」表面上充滿溫情,實則成為企業停滯的藉口。
教授直言:「當CEO自己都不學習,團隊怎麼可能學?」
他回憶某位老闆在課後Line訊息中坦承:「我們的主管都不愛學習。」教授當即回覆:「因為你自己五年沒學了。」
學習是一種姿態。當領導者不願走出舒適圈,組織自然會被過去的慣性綁死。
四、派系與推託
另一個常見的場景,是任務分派後的「爭功避過」。容易出成果的案子,大家搶著做;吃力不討好的任務,則像燙手山芋般互相推託。
在一次跨部門專案會議上,氣氛一度陷入僵局。會議桌上靜默了十幾秒,最後有人乾笑著說:「這部分可能還是讓市場部先試試吧。」語氣裡的逃避,所有人都心知肚明。
教授的提醒是殘酷的:「這不是員工的問題,而是CEO的問題。你縱容了,所以大家才敢推卸。」唯有KPI的清楚定義,才有可能讓責任無處可逃。
五、KPI的對齊
策略若要落地,必須轉化為明確的KPI,並逐層拆解。教授舉例:
如果CEO下達「明年開發100位新客戶」的任務,部門主管就要將這數字合理拆分,可能依照區域分為北中南,分別給三位業務代表40、30、30。
這樣的拆解,不僅讓目標具體化,也讓每個人清楚知道自己扛的責任。就像端午節綁粽子,若沒有清楚的源頭,下面的人再努力,也無從綁起。
六、敏捷或瀑布?
近年流行的「敏捷式專案管理」在矽谷大放異彩,但教授卻提醒,東方文化的慣性難以支撐這種模式。
他直言:「台灣若隨便搞敏捷,老闆恐怕要跳樓。因為大家太會幫自己找理由。」因此,瀑布式、由Project Leader明確規劃、逐步推進,仍是較為務實的選擇。

七、組織的慣性
企業最危險的,不是外部競爭,而是內部的組織慣性。慣性讓人選擇安逸,推卸責任,逃避壓力。
教授最討厭聽到的一句話是「想當年」。當領導者沉溺於過去的成功,卻無法面對今日的挑戰時,整個組織也會隨之停滯。
解方在於重新建構組織:明確的工作說明書、清楚的KPI、持續的教育訓練。沒有這些,企業就只能在懷舊中緩慢凋零。

八、留才與關懷
策略能否落地,最終還是回到「人」。教授提醒:員工離職的最大原因,往往不是薪水,而是「缺乏被關心」。
新進員工若在一個月內感受不到歸屬感,很快就會選擇離去。領導者需要在最初的七天,扮演「保母」角色,讓新人成為團隊的一份子。
再加上合理的薪酬制度與學習機會,才能真正降低流動率。這也是ESG裡「S」的核心——先對員工負責,才有力量對外部社會負責。

九、五年地圖的意義
最後,教授的總結如同一記重錘:「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五年策略地圖不是一張紙,而是企業願景的具象化。它讓團隊知道,自己正走向哪裡;它給員工安全感,讓他們願意留下來打拼;它也讓企業在變動的市場中,不至於被浪潮吞沒。
就像一個人為自己人生規劃退休後的生活,企業若沒有五年的規劃,就只能漫無目的、隨波逐流。
✨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別忘了點擊下方的 愛心 💖,並加入會員。這樣一來,每當我有新的文章或分享,就能第一時間通知你,陪你一起走在成長與探索的路上!🚀
精選金句
- 「靠著過去經驗,你有今天;但若站在今天還只憑過去的經驗,就沒有明天。」
- 「佈達不是徵詢意見,而是堅定的宣示;提問只是為了說明,不是為了推翻。」
- 「學習動機強的人,才有未來;學習型組織,才有明天。」
- 「員工離職,不是因為薪水,而是因為沒有被關心。」
- 「策略是方向,戰略是佈局,執行才是最終的成敗關鍵。」
-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企業若沒有五年地圖,就只能漫無目的地漂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