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初識靜心:從混亂到安定的轉折
夜色深沉,城市的燈火像潮水般閃爍。人們的心智卻比夜裡的車流更加擁擠——未完成的工作、對關係的疑慮、對未來的焦慮。
「靜心是什麼呢?」主持人劉軒在節目開場時提出這個問題。
他並不是隨口一問,而是帶著眾人心中共同的渴望:我們能否在喧囂裡,找到一片屬於自己的寧靜?賴佩霞微笑著,語氣溫柔卻堅定。對她而言,靜心不是一種技巧,而是一種狀態。那是一種能讓腦海的喧囂沉澱下來,讓人看清那些虛幻與恐懼背後的真實。
她回憶年輕時的婚姻困境。當時的她,被深深的矛盾拉扯著。導師Gomori 曾直截了當地問她:「妳為什麼還待在這段讓妳痛苦的婚姻裡?」
在那一刻,她才驚覺——答案不是金錢,不是名聲,而是她心底最深的恐懼:「我怕我老的時候孤苦無依。」
這句話,像是一道閃電,劃破夜空。她看見自己的腦海如何編織出幻象,讓她困於其中。當她靜下來,她才明白——那不過是一個念頭,一個概念,而非真相。

二、靜心的姿態:活在當下的千種方式
靜心並非只有閉眼打坐。
在揮毫的筆鋒間,在舞蹈的旋律裡,在一場奔馳的賽車比賽中——每個全神貫注的瞬間,都是靜心。
「你知道嗎?」佩霞描述,她曾在丈夫的牽引下,閉著眼睛奔跑。
風拍打臉龐,心跳與呼吸交織成節奏,耳邊是四面八方湧來的聲音。那一刻,她完全交付自己,感受到「我在此刻」的力量。
靜心,原來不只是靜坐觀想。它是當我們全然投入當下時,與自己、與世界的連結。

三、此刻沒有問題:從思緒牢籠到自由心境
「宣,你告訴我,此刻有什麼問題嗎?」
當場的空氣凝結了一下。沒有。此刻,沒有問題。
真正困住我們的,不是眼前的狀況,而是腦海不斷的「如果」與「萬一」。
女兒下課怎麼辦?明天的會議怎麼辦?老了會不會孤單?這些思緒才是製造痛苦的根源。
靜心的力量,就在於讓人看清:問題來自解讀,而非當下。
火災發生時,我們只會立刻奔逃;車子駛來時,我們本能閃避。真正的「問題」多半在事後才生成,並隨著思緒無止境地擴散。
她舉例,一位朋友因為投資失利,被騙了數百萬。他自責、懊惱,甚至陷入深深的羞愧。當佩霞帶他慢下來,逐步看清事件,他終於理解:這筆錢,其實是一次學費,讓他認識了自己原來並不如想像中聰明,原來心中仍有貪婪。那一刻,他從痛苦裡,反而得到了珍貴的清明。

四、黑猩猩與人性:生存本能背後的挑戰
在她的新書封面上,有一隻小黑猩猩。
這不是可愛的裝飾,而是人性隱喻。
我們每個人心裡,都住著一隻黑猩猩——那是我們為了生存而保留的動物性。
當危險來臨時,它提醒我們要抓住、要保護自己。然而,若讓黑猩猩掌控日常,它也會製造恐懼、煽動對立,甚至讓我們迷失於媒體與社群平台的喧囂中。
「問題不在黑猩猩,而在我們能不能靜下來,告訴牠:謝謝提醒,但這不是事實。」
當心安定下來,黑猩猩也能放下武裝,回到單純、歡樂、舞蹈與遊戲的狀態。
五、靜心與愛:修行的最終目的
「所有修行,最後都是為了好好去愛。」佩霞的眼神,在說這句話時閃著光。
多年來,她只修一件事:提醒自己成為一個有愛的人。
當心安靜下來,愛自然流動。那份愛可能不被所有人理解,甚至會被曲解或攻擊,但那依舊是她的選擇。
靜心不是逃避現實,而是讓我們帶著善意走進現實。
它讓我們有力量去承受誤解,仍然選擇以愛對待世界。
「此刻,沒有問題。只有一顆可以選擇愛的心。」
她說,這是她一生最深的修行,也是她最想傳遞給後人的禮物。

結語
在這段對話裡,我們看見靜心不僅是內在的平靜,更是一種看穿幻象、擁抱真實的能力。它讓我們明白——生命的修行不是為了脫離世界,而是為了回到世界,以愛擁抱人群。
當我們願意安靜下來,真實的愛便會流動。而這份愛,才是生命裡最終的答案。
精選金句
- 「靜心不是一個技巧,而是一種狀態。」
- 「此刻當下,從來沒有問題,有問題的只是我們的解讀。」
- 「我們的腦袋若不安靜,就永遠被恐懼的幻象牽引。」
- 「黑猩猩不壞,它只是想保護我們;但我們要讓牠知道真相。」
- 「所有修行,最終都是為了好好去愛。」
- 「當心靜下來,我們才真正看見自己,也看見愛的力量。」
- 「即便被誤解,被攻擊,愛依舊是值得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