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63:《當熱情熄滅:在生活與工作中找回動力的祕密》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raw-image

一、迷霧中的來信

夜深人靜,電腦螢幕的光映照著房間,一封匿名聽眾的信件靜靜躺在信箱裡。

「我是不是一定要對工作感興趣,才能走得長遠?」

這封信短短數行,卻沉重得像壓在胸口的大石。寫信的人是一位剛出社會的青年,他說自己每天坐在辦公桌前,眼睛盯著Excel表格,心裡卻像被掏空。他羨慕那些眼神裡閃著光的人,覺得自己的人生不該只是這樣,但偏偏,他找不到任何一件真正讓他熱血沸騰的事。

螢幕上的字句,帶著深夜裡的孤單感,像極了每一個曾經懷疑過人生方向的我們。


raw-image

二、興趣,真的是唯一的燃料嗎?

「難道沒有興趣,就注定無法長久?」主持人接過來信,語氣溫柔卻真切。

他想起自己剛畢業那幾年,第一份工作並不是夢寐以求的崗位。每天的日子平淡甚至枯燥,他也曾懷疑:「如果我不喜歡這份工作,我是不是該離開?」

然而,隨著時間推進,他發現了一個殘酷卻真實的事實:興趣往往是結果,而不是起點。

許多人以為要先「喜歡」一件事,才會堅持下去。但現實往往相反——當我們在某件事上逐漸變得熟練、有掌握感時,喜歡才會慢慢誕生。


raw-image

三、記憶裡的一間咖啡館

故事回到十年前。主持人那時候還是個剛畢業的社會新鮮人,為了生計在一家小咖啡館打工。

咖啡館不大,只有幾張桌椅,木製地板因歲月踩踏而泛著暗淡的光。每天早上,他一邊擦桌子,一邊心裡默默抱怨:「這不是我要的人生。」

直到有一天,一位常客——一位白髮蒼蒼的老人,對他說了一句話:「年輕人啊,人生不會等你找到熱情才開始。你先做,熱情才可能在路上遇見你。」

那一刻,他突然明白:或許「興趣」不是前提,而是果實。


raw-image

四、倦怠的暗潮

回到來信者的處境。

他說自己對什麼都提不起勁。早晨起床像是一場拉鋸戰,鬧鐘響了三次才願意爬起來。辦公室裡的日光燈冷白得刺眼,打卡的聲音彷彿提醒著:又是一場無趣的循環。

這並不是單純的不喜歡工作,而是更深層的倦怠。倦怠像是一股暗潮,讓人即便什麼事都沒做,也覺得筋疲力盡。

心理學研究指出,當人失去生活掌控感,長期處於「輸出大於輸入」的狀態,就容易陷入這種虛耗。就像一個沒充電的電池,不管外表再怎麼堅強,終究撐不久。


raw-image

五、微小的火苗

那麼,該怎麼辦?

主持人緩緩地說:「不要急著找『興趣』,先找一個能讓你恢復能量的『小火苗』。」

他分享過去自己的方法:

  • 下班後給自己半小時的散步,不帶手機,只專注於風聲和腳步聲。
  • 在週末安排一件「完全為自己」的小事,哪怕只是坐在公園裡發呆。
  • 為生活建立一個小小的「可控儀式」,例如每天早晨固定泡一杯手沖咖啡。

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舉動,卻像黑夜裡的一點燭光,慢慢讓人不再完全陷入黑暗。


raw-image

六、動力的另一種來源

很多人誤以為動力只能來自「興趣」,其實還有另一條道路:來自「責任」。

主持人回憶起自己第一次接下重要專案時,內心其實一點興趣都沒有,甚至焦慮到失眠。但當他想到這個專案關乎整個團隊的前途,他不敢鬆懈。就這樣,責任感逼著他咬牙撐下去。

幾個月後,專案成功了。那一刻,他才發現:原來責任,也能變成一種強大的動力。


raw-image

七、在無趣裡,找到意義

故事的最後,他給來信者一句話:

「別把人生看成一場尋找興趣的比賽。真正讓人走得長久的,是能在無趣裡找到意義,在重複裡找到節奏,在責任裡找到價值。」

窗外的夜色漸深,信箱關上,心卻像被點亮了一盞燈。


精選金句

  1. 「興趣往往是結果,而不是起點。」
  2. 「年輕人啊,人生不會等你找到熱情才開始,先做,熱情才可能在路上遇見你。」
  3. 「倦怠不是懶惰,而是靈魂缺乏能量的警訊。」
  4. 「小火苗能照亮黑夜,微小的儀式能支撐日子。」
  5. 「責任,也是一種能讓人堅持下去的動力。」
  6. 「人生不是尋找興趣的比賽,而是學會在無趣中找到意義。」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Alan大叔的職場真心話
32會員
276內容數
我是 Alan大叔,熱愛閱讀與寫作,樂於分享心得與見解。在職場打滾多年,我以真誠的筆觸記錄所見所聞,提供實用的經驗與建議,幫助讀者在職場少走冤枉路。閒暇時,我喜歡透過攝影捕捉生活的美好,也熱愛騎單車享受自由與探索的樂趣。寫作對我而言不只是分享,更是一種與世界交流的方式,期待透過文字與更多人產生共鳴,一起成長、前行!
2025/08/21
企業花費心力繪製五年策略地圖,卻在內部推動時屢屢受阻。溝通斷層、派系之爭、KPI無法對齊、員工抗拒學習——這些不只是管理問題,更是人性的寫照。本文帶你走進企業現場,透過案例、對話與心理描寫,看見策略地圖在落地過程中的困境與轉機。
Thumbnail
2025/08/21
企業花費心力繪製五年策略地圖,卻在內部推動時屢屢受阻。溝通斷層、派系之爭、KPI無法對齊、員工抗拒學習——這些不只是管理問題,更是人性的寫照。本文帶你走進企業現場,透過案例、對話與心理描寫,看見策略地圖在落地過程中的困境與轉機。
Thumbnail
2025/08/19
當我們焦慮、恐懼、甚至陷入無休止的思緒時,也許正是生命提醒我們:該安靜下來了。靜心不是遙不可及的境界,而是一種可以被練習的生活態度。賴佩霞用她的故事,帶我們看見「靜下來」如何幫助一個人穿透幻象,重新擁抱真實與愛。本篇專欄,邀請你走進那些片刻的安靜,感受生命如何因靜而生光。
Thumbnail
2025/08/19
當我們焦慮、恐懼、甚至陷入無休止的思緒時,也許正是生命提醒我們:該安靜下來了。靜心不是遙不可及的境界,而是一種可以被練習的生活態度。賴佩霞用她的故事,帶我們看見「靜下來」如何幫助一個人穿透幻象,重新擁抱真實與愛。本篇專欄,邀請你走進那些片刻的安靜,感受生命如何因靜而生光。
Thumbnail
2025/08/19
人生不是非黑即白,苦與樂、輸與贏,往往只在一念之間。侯文詠用醫師的冷靜、作家的敏銳,以及一個孩子的好奇心,翻轉了許多我們以為不容質疑的「定義」。從白袍到文學,從順從母親的安排到勇敢辭職的抉擇,他用生命告訴我們:快樂可以練習,努力可以好玩,而最重要的,是相信自己走的那條路。
Thumbnail
2025/08/19
人生不是非黑即白,苦與樂、輸與贏,往往只在一念之間。侯文詠用醫師的冷靜、作家的敏銳,以及一個孩子的好奇心,翻轉了許多我們以為不容質疑的「定義」。從白袍到文學,從順從母親的安排到勇敢辭職的抉擇,他用生命告訴我們:快樂可以練習,努力可以好玩,而最重要的,是相信自己走的那條路。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生活中,工作是重要的一部分,但我們更應該好好地休息,專注於自己的需求和慾望。這篇文章描述著作者在工作與休息間的掙扎,最終放下工作,專注於休息,並給予自己一年的時間去體驗、玩樂、休息。作者鼓勵大家好好地休息、愛自己,並專注於自己。
Thumbnail
生活中,工作是重要的一部分,但我們更應該好好地休息,專注於自己的需求和慾望。這篇文章描述著作者在工作與休息間的掙扎,最終放下工作,專注於休息,並給予自己一年的時間去體驗、玩樂、休息。作者鼓勵大家好好地休息、愛自己,並專注於自己。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作者在工作繁忙之餘,無法找到生活意義的困惑,以及在旅行歐洲時重新發現好奇心對於生活的重要性。從文章中我們可以瞭解到,好奇心和陽光的重要性,以及作者在旅行中思考回臺灣要做的事情,最後選擇 follow my heart 回家。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作者在工作繁忙之餘,無法找到生活意義的困惑,以及在旅行歐洲時重新發現好奇心對於生活的重要性。從文章中我們可以瞭解到,好奇心和陽光的重要性,以及作者在旅行中思考回臺灣要做的事情,最後選擇 follow my heart 回家。
Thumbnail
你的工作不代表你,挑戰「夢想工作」的迷思,找回不以工作為中心的生活方式
Thumbnail
你的工作不代表你,挑戰「夢想工作」的迷思,找回不以工作為中心的生活方式
Thumbnail
人生的真正富足不只是物質和財富,還要加上身心靈全方面的健康與和諧,所以改變自己,讓生活變得富足,是一個值得每個人終生實踐的課題…
Thumbnail
人生的真正富足不只是物質和財富,還要加上身心靈全方面的健康與和諧,所以改變自己,讓生活變得富足,是一個值得每個人終生實踐的課題…
Thumbnail
大部分具有強烈內驅力的人,都會有一個明確的目標,為了這個目標廢寢忘食,夙夜匪懈,彷彿時間上只有這個目標對他來說具有意義。然而,過度執著於目標往往會讓人失去生活中的小確幸,身心俱疲。本文分享作者的個人經驗,提醒讀者在追求目標的同時,不要忽略生活中的美好,珍惜當下的小確幸。
Thumbnail
大部分具有強烈內驅力的人,都會有一個明確的目標,為了這個目標廢寢忘食,夙夜匪懈,彷彿時間上只有這個目標對他來說具有意義。然而,過度執著於目標往往會讓人失去生活中的小確幸,身心俱疲。本文分享作者的個人經驗,提醒讀者在追求目標的同時,不要忽略生活中的美好,珍惜當下的小確幸。
Thumbnail
你們是否也有過認真做了漂亮的筆記,成績卻不如意,最後乾脆連筆記都不做了,但內心並沒有一種舒暢感,反而是一種矛盾:同時期待自己與懷疑自己的經驗呢? 或者是做了想做的事,卻總做一半就不做了,或者常被以「三分鐘熱度」形容呢? 而這就是本篇的主題【心有餘而力不足】 內心想做的事情很大,但現在的實力並不
Thumbnail
你們是否也有過認真做了漂亮的筆記,成績卻不如意,最後乾脆連筆記都不做了,但內心並沒有一種舒暢感,反而是一種矛盾:同時期待自己與懷疑自己的經驗呢? 或者是做了想做的事,卻總做一半就不做了,或者常被以「三分鐘熱度」形容呢? 而這就是本篇的主題【心有餘而力不足】 內心想做的事情很大,但現在的實力並不
Thumbnail
每一次討論「做自己喜歡的事(興趣)」究竟能不能成為讓自己活下去的能力?或是經常在工作中遇到種種困難、麻煩,而感到「工作」只是為了「填飽肚子」而做,也許可以換個方式思考「這個工作裡究竟有沒有自己喜歡的事?」「能不能去喜歡自己的工作內容?把它們變成興趣?」
Thumbnail
每一次討論「做自己喜歡的事(興趣)」究竟能不能成為讓自己活下去的能力?或是經常在工作中遇到種種困難、麻煩,而感到「工作」只是為了「填飽肚子」而做,也許可以換個方式思考「這個工作裡究竟有沒有自己喜歡的事?」「能不能去喜歡自己的工作內容?把它們變成興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