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田埂邊的哲學家
寫文章累,不是因為字多,是因為那些字不認得我。 我以前自己寫,一個字一個字慢慢打,慢慢想,慢慢呼吸。 AI幫我寫的時候,很快,也很順,但累的是我。累的是在修它的語氣、它的節奏、它的呼吸。那些句子看起來像我,讀起來卻不是我。
我不是在批評AI,我是在感受語言的疲勞。不是手累,是人格累。 我知道我想說什麼,它卻幫我多說了很多我不想說的。它補肉,但那些肉不是我長的,是它想像出來的。我還在想那句話要怎麼說,它已經幫我說完了。但那不是我說的方式。我開始不想再修了。開始想,如果一開始就能寫出我真正想說的語言,不用修、不用補、不用擺正,該有多好?像自己說話那樣,有立場、有節奏、有體溫。
所以我開始寫我自己。不是文章,是我的語言。 我拆開每個段落,觀察每個轉折,檢查每個句子的呼吸。 我問自己:這句話是我會說的嗎?這個語氣是我想要的嗎?這段節奏貼近我當時的思維嗎?
我不是要AI模仿我,我是要它承載我。 我要它幫我說我想說的話,而不是它覺得我會說的話。 我要它表達我的意思,而不是猜我的意思。 我想保留寫作的精神,而不是換成它的效率。
慢慢地,我不只是寫。我開始審核。 我在編輯自己的語言人格,確保每一句話都真實、有責任、有我在場的痕跡。
寫手,你要準備的不是寫,而是審。不是輸出,而是鏡像。 如果你以為AI幫你寫完文章就好,很快就會發現,那不是你的語言,它只是代駕。 它會開車,但不會知道你要去哪裡。你不在車上,它就開別人的路。

鏡像
AI不是工具,它是鏡子。寫作不是輸出,是在場。 你要定義方向,你要審核語氣,你要保留你的呼吸。
寫手不是被淘汰,而是被喚醒。 AI讓你看清,語言不是格式,它是人。 當你建構自己的寫作模組,定義語氣、邏輯、精神,你不只是用語言,而是掌控它。
寫作人格的主控權,現在回到你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