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端午連假,我的弟弟在出遊車上,打電話與我們一家閒話家常,順便分享他們家一對雙胞胎寶貝的近況。
「老大昨天要求跟我們開家庭會議,辯論打人是可以的。我們怎麼跟他說打人是不對的,他都接受不了,真是傷腦筋。」然後他邀請我們家聽聽看、評評理。
兩邊都開著擴音的對話,上個月甫滿四歲的老大一旁聽著,馬上理直氣壯的說:「打人本來就是可以的啊,你看小飛俠,他也是打壞人啊。你如果不打壞人,自己就會被打死掉。」
當時我的高中兒子接著問:那你怎麼知道打的人是壞人?
四歲娃兒說:你叫他做一件對的事,他不做,就是壞人。就像在學校若老師叫學生做一件事,他不錯,老師也一樣會打人啊
我在一旁忍不住大聲問:真的嗎?你學校的老師會打人?(心理閃過的念頭則是,果真符合體罰論述中「有樣學樣」的暴力模仿說。)
雙胞胎爸爸(我弟)也很緊張的問:你在學校真的有因為沒聽老師的話被打?還是你亂說的?
小孩沒直接回答,只不斷重複說…打人是可以的啦。
打人是可以的。。。其實小孩說的沒有錯,在保命的前提下,打人當然是可以的。難就難在,怎麼讓小孩理解,什麼時候才需要用到這招。怎麼讓小孩知道,除了打人,還有哪些選擇?
「動手打人就是不對」是我們在教養或學校教育裡最常聽到的「教訓/教條」,現在想想,原來連四歲小孩都無法打從心理信服這個「怪道理」。
就像我弟後來的自省:唉呀,我平常都跟他說要跟他玩打怪遊戲,沒想到,這已蘊涵只要他覺得「怪」,都是可以「打」的。
沒再追問他們家後續怎麼處理這個議題,但至少最近看這對雙胞胎兄弟並無不合理的暴力行為,我想,在弟弟夫妻陪伴對話下,他們會漸漸理出合宜的行為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