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發人深省的比喻:在一個空無一物的箱子裡,我們最初可以放進一些大石頭,等到再也放不進大石頭時,餘下的空隙,我們可放進不少小石頭;當小石頭已放滿時,還可容納許多細沙;等到細沙也把箱子裡所有的空間都填實了,我們仍可再注入不少清水……。
如果我們每天的二十四小時,就是這口大箱,而我們吃飯、睡覺、洗澡、上學、辦公、休閒、沉思的時間,就相當於箱裡大大小小的石頭,那麼,仍有不少零星、分散的空隙,可供我們完成許多事務。能不能掌握、利用它們,讓每天的生活更加充實,就全靠我們自己了。──節自〈生命中的碎珠〉陳幸蕙
〈生命中的碎珠〉一文以鼓勵讀者善用零碎的時間為題,透過胡適、甘迺迪、陶淵明、歐陽脩的事例或名言為例,以及箱子空間層層放入大小不同的石礫為喻,說明善用零碎時間所帶來的效益不容小覷。
本文最大的特色在於作者不是純粹的說明自己的看法,而是透過豐富的「論據」支持自己的「論點」,形成一篇有理有據,又負責任的議論文。
一篇完整的議論文,往往包含
1.論點(作者看法):對於事件或問題,作者提出一個清晰的主要觀點或信念。
2.論據(文中例子):用來支持論點的證據或材料。
3.論證(證明方式):有關論據說明論點的方式,例如:
(1)例證法(事例):採代表性的事件支持論點
(2)引證法(言例):引採名言佳句或俗增強論點。
(3)比喻法:以易懂的譬喻或典故為例闡述論點。
本文的課文可以整理如下表:
除了本文,〈謝天〉一課也很適合這樣分析,這兩篇文章讀完,都可以讓讀者清楚地抓找到作者的觀點與相關的證據,大家不妨嘗試看看。

*當你想說服人的時候,最怕的就是你只能重複自己的論點,而說不出一個所以然來。這樣既無說服論力,也不負責任。
下此開口說服別人前,不妨也分析分析自己的內容,是否都已萬事俱備,只欠開口的東風。
感謝每個路過的你!如果你覺得我的分享有幫助,歡迎留言讓我知道!
如果有想了解的主題,也歡迎在下方留言!有機會我也會持續整理相關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