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系大辭典-緣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一切皆有因

還記得「空」字系列文中的那片餅乾嗎?忘記的請看VCR:佛系大辭典-空 (二)

在「空」字系列文中使用的:各種因素、外在條件等用詞,釋迦牟尼佛對於這些造就萬物各種現象的條件給予一個專有名詞,稱為「緣」。

讓我們回到那片美味的餅乾,原料的比率、烘培時間、烘烤溫度以及距離出爐的時間,都會影響這片餅乾的風味與口感。美味的餅乾並非必然的,而是各種「緣」一同促成的結果。


因緣? 姻緣?

還是讓我們翻開熟悉的教育部國語辭典:

姻緣:男女成婚的緣分
因緣:佛教根本理論之一,指構成一切現象的原因


因緣與姻緣兩個詞語不但發音完全一樣,連姻緣都可以解釋成因緣的其中一種體現,字詞的使用自然會出現混用與訛誤。


釋迦牟尼佛:緣的恆等式

巴利文佛教經典中,釋迦牟尼佛使用「緣」這個字,用於表達來源或原因。在十二因緣法的解釋中,「緣」字便是用於表達前者為後者產生的原因。是的,「緣」都還沒說完我就再度挖了新的坑,十二因緣法就讓我們在之後的系列再來好好介紹吧!

釋迦牟尼佛在尋找終結生命苦難答案的過程中,發現任何實體的存在或者事件的發生,都是由於無數複雜的「緣」疊加所產生,就像那片餅乾一樣。換言之如果沒有這些「緣」,相對應的物體不會存在、相對應的事情也不會發生。除此之外這些「緣」並非永遠不變,有時出現之後轉瞬即逝甚至可以變化莫測不停改變。「緣」與世間的一切形成等式般的因果關係:

1+緣2+緣3+......+緣n = 相對應物質或事件

這些複雜的「緣」並非彼此獨立運作,只要任何一個發生變化,就會導致等式右邊的結果有所不同。同理我們也可以得知,當左邊的緣消失,右邊的物質或事件也會不復存在。


兩種緣

「緣」既然能促成物質的出現或事件的發生,如果我們掌握了緣,是不是就能掌控一切?釋迦牟尼佛也想過這個可能性,很可惜最後發現不是每一種緣都能被控制。


「緣」可以細分為可控與不可控兩種,對於不可控的緣,人們束手無策無法左右其變化。不可控的緣包含兩大類,其中一個是大自然的環境,另一個是過去所造就的緣。

「緣」的數量像恆河裡的沙粒一樣多,且彼此會持續產生各種交互作用。物質的出現和事件的發生都需要背景條件,例如時間、地點等要件。還是那片餅乾,它在我家的烤箱裡面。如果我居無定所浪跡天涯,沒地方住的我又怎麼會有烤箱跟那些烘培材料呢?同樣的概念讓我們套用到事件來看,如果我流離失所又怎麼有「我在烤餅乾」這件事發生?

麵粉+緣奶油+緣雞蛋+緣小蘇打+緣+緣廚房+緣攪拌+緣濕度+緣烤箱+緣烘烤+緣電力+緣溫度+緣距離出爐時間......+緣n = 美味的餅乾


原料+緣廚房+緣食譜+緣勤勞+緣廚藝......+緣n = 我在烤餅乾


「緣的恆等式」右側出現的是最終結果,但左邊的緣可不是像食品原料表那麼簡單,連時間、地點、環境等外在因素都要一一配合才行。既然組成物質與事件的緣當中,都需要環境的配合,那代表恆等式左側必定包含不可控的「環境緣」。

除了環境緣之外,可別忘了過去所造就的緣!以前我花費不少時間自己下廚研究菜色,但對製作點心糕餅卻鮮少著墨。現在要烤餅乾的我,只能依靠過去做菜的經驗照著食譜一步一步做。現在的我無法改變過去沒做過點心的事實,對此毫無經驗就成了我烤餅乾當中不可控的「過去所造的緣」。

藉由「餅乾」與「我在烤餅乾」,一個物質、一個事件進行舉例說明。相信各位對於「緣」已經有了初步的理解。沒錯,到這裡只能說是略知皮毛。下一篇佛系大辭典-緣(二)將帶大家更深入的探討緣的奧妙,以及依照緣的概念我們能延伸推導出那些重要的佛學理論。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成功佛愛好者的沙龍
4會員
40內容數
源於對泰國佛牌聖物的好奇心,一頭栽進佛教世界。除了研究佛牌聖物之外,也研讀巴利藏南傳佛教原始經典。一邊分享佛牌的同時,也分享在佛經中所學到的一切。佛法不該只用於面對生命的消逝,更應該被活用在生命中的每一天!
2025/01/05
佛系大辭典系列文章,透過淺顯易懂的文字,打破佛法深奧難懂的高牆。「空」的第一篇做了基本概念的介紹,第二篇就讓我們來看看一些跟空相關的佛教用語吧!
Thumbnail
2025/01/05
佛系大辭典系列文章,透過淺顯易懂的文字,打破佛法深奧難懂的高牆。「空」的第一篇做了基本概念的介紹,第二篇就讓我們來看看一些跟空相關的佛教用語吧!
Thumbnail
2024/12/31
佛系大辭典系列文章,透過淺顯易懂的文字,打破佛法深奧難懂的高牆。人們總說出家就要遁入空門,佛法所說的「空」是什麼?是股市下跌的空,還是剛睡醒腦袋空空的空?
Thumbnail
2024/12/31
佛系大辭典系列文章,透過淺顯易懂的文字,打破佛法深奧難懂的高牆。人們總說出家就要遁入空門,佛法所說的「空」是什麼?是股市下跌的空,還是剛睡醒腦袋空空的空?
Thumbnail
2024/11/17
佛系大辭典系列文章,透過淺顯易懂的文字,打破佛法深奧難懂的高牆。「佛」字迎來最複雜的第三篇,最終章讓我們來認識藥師佛與彌勒佛。
Thumbnail
2024/11/17
佛系大辭典系列文章,透過淺顯易懂的文字,打破佛法深奧難懂的高牆。「佛」字迎來最複雜的第三篇,最終章讓我們來認識藥師佛與彌勒佛。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本文講述了佛法中的四種關係:同義、相違、三句和四句。簡單來說,就是在辯論中,我們如何用這些關係來更清楚地理解概念。例如,三句和四句關係幫助我們看出兩個法相名詞的範圍重疊程度,同分和俱非則讓我們知道它們是否有共同點。總之,這些關係讓我們辯論時思路更清晰!
Thumbnail
本文講述了佛法中的四種關係:同義、相違、三句和四句。簡單來說,就是在辯論中,我們如何用這些關係來更清楚地理解概念。例如,三句和四句關係幫助我們看出兩個法相名詞的範圍重疊程度,同分和俱非則讓我們知道它們是否有共同點。總之,這些關係讓我們辯論時思路更清晰!
Thumbnail
我問佛:沒有結果的人為何相遇? 佛說:你怎知道今生的相遇不是彌補曾經的遺憾? 說不定今生的相遇是你磕破頭求來的, 無論你遇見誰,他都是你聲明中該遇見的人. 相遇即是緣,不是恩賜,就是劫. 緣起,在人群中看見你. 緣滅,看見你在人群中. 陪伴就是在還債, 離開就是以還清. 你唯一
Thumbnail
我問佛:沒有結果的人為何相遇? 佛說:你怎知道今生的相遇不是彌補曾經的遺憾? 說不定今生的相遇是你磕破頭求來的, 無論你遇見誰,他都是你聲明中該遇見的人. 相遇即是緣,不是恩賜,就是劫. 緣起,在人群中看見你. 緣滅,看見你在人群中. 陪伴就是在還債, 離開就是以還清. 你唯一
Thumbnail
什麼是愛呢?其實我們也無法真正回答愛是什麼,仍常在愛裡迷失,但也在邊迷路邊尋找答案的過程,沿途找到散落在時間線的自己。 佛法講慈悲,不講愛。因為眾人口中的愛常與渴愛混淆。
Thumbnail
什麼是愛呢?其實我們也無法真正回答愛是什麼,仍常在愛裡迷失,但也在邊迷路邊尋找答案的過程,沿途找到散落在時間線的自己。 佛法講慈悲,不講愛。因為眾人口中的愛常與渴愛混淆。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佛教對於世間萬物的看法,以及對於矛盾的觀點。針對佛教思想提出了一些疑問,並且探討了個人認知與世界觀的關係。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佛教對於世間萬物的看法,以及對於矛盾的觀點。針對佛教思想提出了一些疑問,並且探討了個人認知與世界觀的關係。
Thumbnail
福薄於此法,猶豫亦難生;雖僅生猶豫,亦能壞三有。—《四百論》
Thumbnail
福薄於此法,猶豫亦難生;雖僅生猶豫,亦能壞三有。—《四百論》
Thumbnail
諸供養中,法的供養第一;諸功德中,心的祝福為上。 —摘自星雲大師《佛光菜根譚‧道》
Thumbnail
諸供養中,法的供養第一;諸功德中,心的祝福為上。 —摘自星雲大師《佛光菜根譚‧道》
Thumbnail
以往在宗教信仰上並無很明確的界線,認為不管是哪一種宗教,都是教人為善,以人為本。深信「萬法唯心造」,如果能夠心存善念,任何宗教都是有它存在的意義。
Thumbnail
以往在宗教信仰上並無很明確的界線,認為不管是哪一種宗教,都是教人為善,以人為本。深信「萬法唯心造」,如果能夠心存善念,任何宗教都是有它存在的意義。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