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解之謎—麥田圈圈究竟是誰製作的?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雖說名為麥田圈,但他其實是一個統稱,也有玉米或其他穀物所形成的麥田圈。

從1970年代開始,世界各地開始大量出現神秘麥田圈,大家便開始積極討論此現象究竟如何發生(我也好想知道),目前有三種猜測:

  1. 人為創造
  2. 自然現象(如旋風或龍捲風造成)
  3. 外星文明創造

當時麥田圈被廣泛討論,一度有許多人嘗試創造麥田圈,較為知名的創作者Doug BowerDave Chorley受訪時坦言,他們創造了數以百計的麥田圈,在此之後人為創造的麥田圈急速增加,但明顯與那些被懷疑是外星力量所為的麥田圈有極大差異,也曾有目擊影片顯示那些急速形成的麥田圈是由一些小光點所創造。

那究竟有沒有非人為麥田圈?雖然目前大部分的麥田圈推測是人為,但也有一部份是人類沒辦法做到的優良麥田圈(笑),其中有幾個判斷標準:

  1. 出現麥田圈的農穫量不減反增
  2. 麥田圈內的輻射量較高
  3. 圖案的完整度、複雜度及其規模
  4. 急速生成

通常人為的麥田圈都是直接將麥子折斷壓倒製作,但此舉等於是破壞了植物本身,這種行為明顯會導致產量降低,在那些盛行創造麥田圈的年代,一些狂熱分子及跟風流行的人們為了嘗試製作麥田圈,而導致農民造成不小的損害。

左為直接被壓斷,右為節點膨脹傾倒

左為直接被壓斷,右為節點膨脹傾倒


非人為的麥田圈,倒下的麥子有一個明顯的特徵,農作物的節點彎曲但並未被折斷,持續在生長並且節點上有局部燒焦痕跡,甚至有一些昆蟲來不及逃生被燒焦而留在了農作物上,而有部分的土壤也有被烘乾的跡象。


形成的節點也有超過一個的情況

形成的節點也有超過一個的情況


形成麥田圈的農作物都會以相同方向或是有一定規則的方式傾倒,有螺旋狀的、有直線型的,也有比較複雜的編織方式,唯一沒有改變的就是植株本身並沒有被折斷,反而持續的生長,而且會整齊的倒在地上。


科學家在分析麥田圈內的土壤發現其含有磁性物質,甚至有一些並非地球天然的元素,當然也有聲音跳出來解釋其有可能是瞬間高溫導致土壤成分改變,而許多電子產品如手機、攝影機、相機等進入麥田圈後都會明顯造成不同程度上的損壞或無法使用。

而在研究麥田圈時也發現,大多數的麥田圈分布在英國南部,更確切一點講分布的範圍幾乎都在相似的土壤及地質上,此外水分也是極其重要的形成因素之一。


在早期人為的的麥田圈很難以短時間內創造出範圍極大的圖案,況且在沒有空中設備的輔助下更難達成,所以人為的麥田圈通常以小型且較不完整以及粗糙的手法製作,目前已知最大的麥田圈有直徑超過三百多公尺,並非幾個人力在極短時間下即可創造成功的。

被譽為麥田圈之母的宏偉麥田圈

被譽為麥田圈之母的宏偉麥田圈


麥田圈除了以上三種被認為非人為的原因外,還有一個可以解釋的絕對原因—形成的速度,曾有跟著麥田圈研究學者一同追蹤的飛機駕駛員,在同一個固定的路線上來回多次後,突然發現原本並不存在的麥田圈!!!據他所說來回時間不超過20分鐘,如此短的時間內,除非有暫停時間的能力(就算是承太郎也只能停幾秒阿!)否則根本不可能做到。


歷史上出現許多值得討論的麥田圈,其中一個是關於阿雷西博訊息(Arecibo Message),其為阿雷西博天文台於1974年11月16日向距離地球25000光年外的球狀星團M13發送的無線電訊息。

阿雷西博訊息

阿雷西博訊息

其由上而下依序為:

  1. 白色部分為數字1~10
  2. 紫色部分為人類DNA所含的五種化學元素:氫、碳、氮、氧、磷
  3. 綠色部分為核甘酸結構
  4. 藍色部分為DNA的雙股螺旋結構而白色部分為核甘酸數量
  5. 紅色部分為人的模樣,其左邊為平均身高,而其右邊為當時人口數
  6. 黃色部分為太陽系及各星球(當時為九大行星),最左邊為太陽,而太陽後第三個為地球,高一格為此訊息為地球所發送
  7. 而最下面的則為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

令人興奮的是在27年後收到了回信!

右圖為麥田圈回信

右圖為麥田圈回信

其表達了與地球人不同的DNA結構及元素,還有疑似頭很大(?)且比人類矮的外型,而他們居住的星球為該恆星系的第3、4、5顆星球,但科學家指出這則訊息應該並非當初傳送目標的回信,而是有別的生命體攔截的此訊息的回信,因為照理說從地球發射出去的訊息應該還沒傳送到球狀星團M13。

另外還有一個令人細思即恐的麥田圈,在與回信麥田圈同一地方的隔年出現,是一個疑似外星人的臉孔及一個圓盤,經過分析後發現竟然可以以英文解讀。

raw-image

其內容為:

Beware the bearers of false gifts & their broken promises

Much pain but still time

There is good out of there

We oppose deception

Conduit closing

提防送虛假禮物的帶信人他們破壞承諾

雖然有許多痛苦但仍然有時間

外面有好的(人?)

我們反對欺騙 令溝通渠道關閉

以上像是在提醒人類小心壞的外星人(?),但包括麥田圈本身其實都是人類自己的假設及推測,信者恆信,也有一部份人始終認為根本沒有外星生物,或是麥田圈都是假造的以引起話題。


當然以我個人來說,我絕對是選擇相信所有非自然力量的事物,畢竟幻想及未知很令人著迷,雖然也有令人恐懼的部分,但如果能親眼目睹麥田圈的形成,我大概會興奮一個星期吧!(這麼短嗎?)


你們認為呢?麥田圈是外星生命創造的嗎?還是只是一種自然現象?

如果是外星生命創造的,那原因是什麼呢?

  • 為了興趣?
  • 為了藝術?
  • 為了傳達訊息?
  • 為了捉弄人類?



※希望大家以輕鬆娛樂的角度去了解未知生物或是未解之謎。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小腳怪走進大腳怪的家
0會員
4內容數
一個擁有貓及植物的普通人 沒辦法成為未知生物 也沒辦法創造未解之謎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自從人類在一萬多年前開始務農之後,就一直在對生態系統發生影響。在大面積的土地上種植單一農作物,會降低當地的生態多樣性,更不用提為了保證收穫而進行的施肥、除蟲與除草了。 而隨著人類從一個地區遷移到另一個地區,人們也會帶著自己的「農業包裹」一起移動。這些植物的移動,對在地植物會造成什麼影響呢?
Thumbnail
自從人類在一萬多年前開始務農之後,就一直在對生態系統發生影響。在大面積的土地上種植單一農作物,會降低當地的生態多樣性,更不用提為了保證收穫而進行的施肥、除蟲與除草了。 而隨著人類從一個地區遷移到另一個地區,人們也會帶著自己的「農業包裹」一起移動。這些植物的移動,對在地植物會造成什麼影響呢?
Thumbnail
太空園藝的源起: 2014第一次有人找我創業,是一位一樣讀中山大學的高中同學,項目是極小單位農業技術,可以上太空的那種。這也是此專欄名的靈感。不過這號人物會在接下來的某輯出現,也許是「如果愛迪生與特斯拉一起做實驗」或是「如果畢卡索與達利一起開畫廊」。目前有七期專欄,每期都會以幾位中心人物講個性兩極
Thumbnail
太空園藝的源起: 2014第一次有人找我創業,是一位一樣讀中山大學的高中同學,項目是極小單位農業技術,可以上太空的那種。這也是此專欄名的靈感。不過這號人物會在接下來的某輯出現,也許是「如果愛迪生與特斯拉一起做實驗」或是「如果畢卡索與達利一起開畫廊」。目前有七期專欄,每期都會以幾位中心人物講個性兩極
Thumbnail
我是安徽的一個農民,1985年夏天去一個高度發達的外星球生活了一個月時間。不但了解了他們的日常生活情況,還掌握了他們許多超前的科學技術,以及與宇宙核心秘密有關的方程。     特別是他們的人工場掃描技術,可以取代我們地球上流行的電能,是電的升級產品,一旦被我們社會所重視,立即可以引起人類天翻地
Thumbnail
我是安徽的一個農民,1985年夏天去一個高度發達的外星球生活了一個月時間。不但了解了他們的日常生活情況,還掌握了他們許多超前的科學技術,以及與宇宙核心秘密有關的方程。     特別是他們的人工場掃描技術,可以取代我們地球上流行的電能,是電的升級產品,一旦被我們社會所重視,立即可以引起人類天翻地
Thumbnail
我剛發現自己曾經畫過這張圖: 概念永遠是指出一個範圍,而人所有的認知都是由概念組成。 所以當我們要傳遞一個事實給他人的時候,有點像是夜市的套圈圈,我丟出多個圈圈(概念),被那些圈圈共同套住的部分,就是我想傳遞的事實。 沒有他人就無所謂事實 學習的時候則是反過來。 我們透過分析別人拋過來的事實來
Thumbnail
我剛發現自己曾經畫過這張圖: 概念永遠是指出一個範圍,而人所有的認知都是由概念組成。 所以當我們要傳遞一個事實給他人的時候,有點像是夜市的套圈圈,我丟出多個圈圈(概念),被那些圈圈共同套住的部分,就是我想傳遞的事實。 沒有他人就無所謂事實 學習的時候則是反過來。 我們透過分析別人拋過來的事實來
Thumbnail
以認知革命、農業革命、科學和工業革命為主軸,探討人類的發展史以及如何形塑了今天的我們。
Thumbnail
以認知革命、農業革命、科學和工業革命為主軸,探討人類的發展史以及如何形塑了今天的我們。
Thumbnail
理論學家/各自表述 宇宙的起點 從沒一個見解 能下定論且被承認 ~~~ 想要的不多 能要的更少 要得的也將轉虛無 浸淫其中/終感空乏 時刻檢點擁有的/將發現 無一事物真實不變 甚而 無跡可尋 ~~~ 宇宙大爆炸的奇點 怎麼發生 對生命價值毫無益助 ~~~ 今只想問
Thumbnail
理論學家/各自表述 宇宙的起點 從沒一個見解 能下定論且被承認 ~~~ 想要的不多 能要的更少 要得的也將轉虛無 浸淫其中/終感空乏 時刻檢點擁有的/將發現 無一事物真實不變 甚而 無跡可尋 ~~~ 宇宙大爆炸的奇點 怎麼發生 對生命價值毫無益助 ~~~ 今只想問
Thumbnail
宇宙是交織相連的這個想法不是新的; 千百年來,在東方的哲學思想裡,這樣的想法一直存在。新奇的是,西方科學慢慢開始理解這些古老的思想可能是正確的。 道路與邁向歸途… 一種家的安全感… 一切萬有在幫你指越路嗎? 還是使用一體的內在感官? 小螞蟻隨便亂爬… 找得到路回家嗎? 好像永遠勇往直前
Thumbnail
宇宙是交織相連的這個想法不是新的; 千百年來,在東方的哲學思想裡,這樣的想法一直存在。新奇的是,西方科學慢慢開始理解這些古老的思想可能是正確的。 道路與邁向歸途… 一種家的安全感… 一切萬有在幫你指越路嗎? 還是使用一體的內在感官? 小螞蟻隨便亂爬… 找得到路回家嗎? 好像永遠勇往直前
Thumbnail
探討臺灣另類食物網絡如何建立反對資本主義的經濟模式,並強調觀點需要改變人們的生活習慣與實作方式。公民食物網絡(Civic food network)也被提出,探討了各地方對工業化生產的反思,以及對社會正義和環境永續等議題的關注。此篇文章對於人類世的影響、在地生活實踐以及地球的未來也提出了思考。
Thumbnail
探討臺灣另類食物網絡如何建立反對資本主義的經濟模式,並強調觀點需要改變人們的生活習慣與實作方式。公民食物網絡(Civic food network)也被提出,探討了各地方對工業化生產的反思,以及對社會正義和環境永續等議題的關注。此篇文章對於人類世的影響、在地生活實踐以及地球的未來也提出了思考。
Thumbnail
他們調整了自己的經濟模式,並且嘗試新的專長, 同時發展出新的社會凝聚力、政治組織以及新的戰爭方式。 文明創造了與他自己本身作對的野蠻人。
Thumbnail
他們調整了自己的經濟模式,並且嘗試新的專長, 同時發展出新的社會凝聚力、政治組織以及新的戰爭方式。 文明創造了與他自己本身作對的野蠻人。
Thumbnail
穀倉效應對公司治理和社會文化有重大影響。本文從布赫迪厄的人類學觀點出發,探討穀倉效應對企業犯錯的影響。同時,提出以人類學方法破除穀倉的建議,並闡述未來思考對穀倉觀唸的重新審視,引起對於穀倉是否必要和如何破除的討論。
Thumbnail
穀倉效應對公司治理和社會文化有重大影響。本文從布赫迪厄的人類學觀點出發,探討穀倉效應對企業犯錯的影響。同時,提出以人類學方法破除穀倉的建議,並闡述未來思考對穀倉觀唸的重新審視,引起對於穀倉是否必要和如何破除的討論。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