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
如果一個故事有從無到有,第一步是先定下故事類型:
ChatGpt:
好的,我可以幫你完成。為了保證故事結構流暢,
第一步是建議我們先確定幾個要素:
故事類型:你希望是奇幻、科幻、懸疑、愛情,還是現實主義題材?主角設定:主角的身份、年齡、性格與目標。
故事氛圍:想要熱血冒險、黑暗懸疑,還是溫暖治癒?
結局走向:希望是圓滿結局、開放式結局,還是帶點遺憾?
接下來是先定下總字數是多少,再定下結構分佈:
.此卷開頭設置一條核心主線。
.先確定整卷故事的最終目標或核心衝突,例如:
.主角的命運、成長或使命
.社會/世界的危機
.主要反派勢力或障礙
.核心主線要能貫穿四大事件,並能在最終結局落點呼應。
.此卷開頭設置一個故事基調風格。
.決定語言、情緒、節奏、視覺描寫風格
.例:黑暗懸疑、溫暖治癒、奇幻冒險、科幻冷峻
.此卷共分四大事件。
.每個大事件作為故事的四個篇章
.可以先寫一句簡短概要,抓住核心事件
.每個大事件要有明顯目標/衝突與高潮設計
.每個大事件共分7中事件。
.每個中事件設定:
.目標、核心衝突、情感變化
.角色在中事件中必須完成的行動或遭遇的阻礙
.每個中事件再分3個劇情。
.每個劇情內部要有完整的「起→承→轉→合」
.角色的成長、情報獲取、危機升級的節點
.每個劇情再分7個情節。
.此情節開頭設置:故事前文背景、角色動機。
.此情節衝突1:問題初現。
.此章情節衝突 2:危機升級。
.此情節衝突 3:最高張力,主角面臨最大挑戰。
.此情節轉折:突破困境,開始解決問題,伏筆回收。
.此情節再衝突反轉,設置下一卷伏筆。
.此情節結局:情緒與主題落點完成。
1️⃣ 四大事件層級設計
- 開頭(事件1):設定核心主線與故事基調。
- 事件2 & 事件3:逐步引入衝突、危機與張力。
- 事件4(高潮收束):達到主線最高張力,解決主要衝突,同時埋伏筆留下一卷延續點。
2️⃣ 中事件 → 劇情 → 情節
每個中事件(7個)包含:
- 3個劇情:逐步推進故事,鋪陳角色與事件。
- 每個劇情7個情節:
- 開頭設置(故事背景、角色動機、環境描寫)
- 衝突1:問題初現。
- 衝突2:危機升級。
- 衝突3:最高張力,主角面臨最大挑戰。
- 轉折:突破困境,開始解決問題,伏筆回收。
- 再衝突反轉:設置下一卷伏筆。
- 結局:情緒與主題落點完成。
這樣,每個情節都有明確的功能:起承轉合 + 衝突升級 + 張力 + 伏筆。
3️⃣ 字數計算示意
假設卷總字數 950,000 字:
- 每個大事件:950,000 ÷ 4約237,500 字
- 每個中事件:237,500 ÷ 7約33,928 字(中事件的設定)
- 每個劇情:33,928 ÷ 3約11309 字(11309字的劇情)
- 每個情節:11309÷ 7約1615 字(再分給動作、對話、內心、環境。)
- 細化情節設計:動作45%(約700字)、說話25%(約400字)、內心25%(約400字)、環境5%(約80字)。
4️⃣ 故事設計好處
- 每個小節都有明確功能 → 便於控制張力、衝突與轉折
- 層級分明 → 可快速生成多卷長篇系列
- 伏筆與反轉 → 每個情節都能自然銜接下一卷
- 字數控制 → 確保故事節奏平均,避免篇幅過長或短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
那接下來我該針對那些項目做設計。例如:(線、綱、要),(綱)設計完了,接下來如何引入故事的(線)與(要)。
ChatGpt:
明白了,你問的是:
.在已經完成「綱」(大綱/骨架)的前提下,
.接下來如何落實故事的「線」(主線/支線)
.與「要」(細節/核心衝突、情節)設計。
換句話說,你想知道如何從抽象的大綱,開始鋪展故事的連貫事件與細節。下面我按邏輯給你步驟:
1️⃣ 從綱到線:主線與支線設計
目標:讓故事「動起來」,確定事件順序與衝突節奏。
步驟:
.提煉主線(故事主軸)
.從大綱中找出核心衝突/目標:
主角追求什麼?(目標/使命/解決問題)
誰阻礙他?(反派/世界規則/內心矛盾)
.將主線拆成四大事件或篇章:
.開頭事件 → 衝突升級 → 高潮 → 結局。
.形成「主線脈絡圖」,每一事件都有清楚的起點與終點。
.設計支線(角色心態副線、技能線、情感線、其它角色情報線、道具線等……)
支線服務主線:
.角色成長:友情、愛情、心理變化。
.世界背景揭露:伏筆、情報、歷史。
.小衝突、小任務:增加故事層次感。
每條支線可以用「事件-衝突-解決」三步驟表達,避免偏離主線。
2️⃣ 從綱到要:核心事件與情節細化
目標:讓抽象衝突變成具體的故事「要素」和可寫的情節。
步驟:
.定義每個大事件的核心衝突
例如:
.開頭事件 → 引出主角目標 + 世界危機。
.中段事件 → 升級反派阻礙 + 主角心理掙扎。
.高潮事件 → 主線衝突最終爆發。
.結局 → 衝突落點 + 成長/教訓/伏筆。
將核心衝突轉化為「可寫的行動/對話/場景」。
.拆解為中事件/劇情/情節
.每個大事件拆成7個中事件 → 每個中事件拆3個劇情 → 每個劇情拆7個情節。
.每個情節都明確:
.開頭設置(角色動機、環境、背景)。
.衝突升級。
.張力最高點。
.轉折/突破。
.情緒落點 + 伏筆。
使用「要素清單」
.動作、對話、內心、環境描寫。
.衝突類型:內心掙扎、外部阻礙、突發事件。
.每個要素對應主線/支線的進展。
.這樣每個小段落都清楚功能,避免冗餘。
3️⃣ 具體操作方法
.畫一張「事件線表」:
.水平軸:時間/章節。
.垂直軸:主線、支線、衝突、情緒張力。
.每個事件/劇情/情節都標明核心衝突與目的。
.把「綱」拆成「線」+「要」:
.綱 = 故事骨架(抽象)。
.線 = 主線與支線(事件連貫脈絡)。
.要 = 每個事件/劇情/情節的細節(動作、對話、內心、環境)。
.設計迭代:
.先做主線 → 再加支線。
.支線需回應主線衝突或鋪伏筆。
.每個情節都檢查:是否推動主線?是否增加張力?。
💡 簡單比喻:
- 綱 = 骨架 → 你知道整個人是什麼樣子
- 線 = 神經/肌肉 → 血液流動,讓故事動起來
- 要 = 皮膚/細胞 → 具體描寫、情感、動作、細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