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角色設定009-再談角色與對話情節的核心問題,如何利用視覺焦點的方式來掌握對話與情節的連貫性。(文長16938字)

銘記星辰之下-avatar-img
發佈於人文閱讀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3 分鐘

我:

.深入思索在整個此世界的歷史長河中,在無數的事件中,尋找某一段的視覺焦點,並確保作者所要的「情緖」、「事件」是能讀者確實感受到的。

視覺焦點大致上可分為三種。

(1)動作與觀察。

(2)對話 (說出口的話)。

(3)內心想法與獨白。

.那選擇那個視覺焦點,有沒有可能提供條列式形成範本的可用於實際創作時的點檢項目?

.以《XXXX》為例,選取一段關鍵片段—來示範如何運用三種視覺焦點:(1) 動作與觀察,描繪外部動態與環境細節;(2) 對話,捕捉說出口的話語以傳達即時情緒;(3) 內心想法與獨白,深入人物內心,強化讀者的情感共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hatGpt:

以《少年維特的煩惱》裡維特在舞會上第一次遇見綠蒂的片段作例子,因為這一刻既有外在環境的鮮活動態,也有對話與內心翻湧,非常適合示範三種視覺焦點。

我不會照抄原文,而是以原書情節精神重寫,分別展示三種視覺焦點在同一場景中的不同呈現。

背景設定:舞會初遇

場景:鄉村舞會。維特第一次看見綠蒂,她正切麵包分給弟妹,外面下著小雨,屋裡燈光搖曳。

動作與觀察焦點

目標: 讓讀者「看到」現場的動作、光線、細節,情緒從外在動作自然滲出。

木屋裡擠滿了人,雨水在門口形成一小灘。

火光把影子投在牆上,跟著舞曲顫動。

維特停在門邊,看到她——綠蒂正把切好的黑麵包一片片遞給孩子,手起手落,乾淨俐落。

她抬眼時,髮絲因濕氣貼在額角。維特的呼吸微微停住。他像被擰緊的琴弦,只能看著她走到燈下,裙角掃過地板。

技巧拆解:

  • 動詞:停住、貼、走到、掃過 → 外在動態。
  • 環境細節:雨水、火光、影子 → 建構氛圍。
  • 情緒透過身體反應(呼吸停住、琴弦)暗示,而不直接說「心動」。

對話焦點

目標: 讓角色之間的言語推進情緒或事件,讀者透過語氣和停頓感受張力。

「小姐,您需要幫忙嗎?」維特走上前,聲音有點急。

「謝謝,不必了。」綠蒂微笑,手裡的麵包還在分。

維特頓了下,像要說什麼,卻只是接過她遞來的一片麵包。

「孩子們可真乖。」他終於開口。

「他們餓了就安靜,吃飽就吵。」她笑著,眼裡閃了一下光。

技巧拆解:

  • 對話簡短,留白多,讓眼神與動作承載未說出的情緒。
  • 語氣透過「急」「頓」來暗示緊張或心動。

內心想法與獨白焦點

目標: 直接把讀者拉進維特的內心,情緒渲染最深,世界只剩下他與感受。

我不敢相信,原來一個陌生人能在這樣的瞬間奪走整個世界的顏色。

她只是分麵包,像在分一場盛宴。

我的心裡一片雜亂——雨聲、火光、孩子的笑,都在退後,像被一扇門關在遠方。我只聽見自己急促的呼吸,和她偶爾抬眼時那種溫柔的光。

技巧拆解:

  • 用第一人稱意識流,時間感被拉長。
  • 外界聲音逐漸淡出,內在情緒成為唯一焦點。
  • 比喻「奪走世界顏色」加強感受力。

三種焦點對比

.動作與觀察

語言特徵:具體動詞、場景細節、外在節奏

情緒來源:透過動作與氛圍暗示

適合用在:營造環境感、慢節奏渲染

.對話

語言特徵:簡短句、留白、語氣詞

情緒來源:語氣、交流張力

適合用在:劇情推進、角色衝突或互動

.內心想法與獨白

語言特徵:第一人稱、比喻、感官內收

情緒來源:主觀感受、心理波動

適合用在:深度情緒、浪漫或哲思場景

我幫你整理了一個條列式點檢清單,分成三部分:前期判斷 → 焦點選擇 → 撰寫檢查。你可以像選單一樣用它來判斷該用動作、對話或內心。

視覺焦點選擇點檢範本

A. 前期判斷:確定創作目標

  1. 情緒核心
    • 這一段想讓讀者感到什麼?(恐懼/羞愧/解脫/溫暖…)
  2. 事件性質
    • 是情節推進(劇情轉折)、情緒深化(心理層次)、還是氛圍營造(場景感)?
  3. 節奏需求
    • 需要快節奏衝突?→ 可能多用對話。
    • 需要慢節奏渲染?→ 可能多用動作或內心。

B. 焦點選擇條列

·  讀者是否需要看見明確行動來感受情緒?

是 → 焦點:動作/觀察

否 → 進下一題

·  角色之間有關鍵資訊或情緒交流要在當下發生嗎?

是 → 焦點:對話

否 → 進下一題

·  情緒主要在角色內心醞釀,與回憶或思考交纏嗎?

是 → 焦點:內心獨白

否 → 焦點:動作或對話

·  本段重點是推進劇情還是心理刻畫?

劇情 → 焦點:對話/動作

心理 → 焦點:內心/動作

·  需要讓讀者感受到環境氛圍嗎?

是 → 焦點:動作/觀察。

否 → 焦點:對話或內心。

C. 撰寫時檢查清單

  • 動作焦點檢查:

□每個動作是否具體可見?(抓、停、顫抖…)

□感官細節(光線、聲音、觸感)有沒有?

□情緒是否透過動作而非形容詞呈現?

  • 對話焦點檢查:

□每句對話都推動劇情或揭示關係嗎?

□有沒有留白或斷句,讓讀者填補情緒?

□說話節奏與情緒一致嗎(急促、低沉、斷續)?

  • 內心焦點檢查:

□內心語句是否有情緒張力,避免純理性分析?

□有沒有自然穿插回憶或比喻增添層次?

□是否仍讓讀者感受到當下場景,不只是想法?

D. 快速決策範例

  • 如果答案是「我要推進劇情 + 角色有衝突對話」→ 對話焦點
  • 如果答案是「我要讓讀者感到孤獨 + 沒有其他角色」→ 內心焦點
  • 如果答案是「我要慢慢渲染 + 角色有明顯動作」→ 動作焦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Gemini:

以海明威的《永別了,武器》為例,選擇亨利少尉與凱瑟琳在米蘭醫院重逢的關鍵片段。這個時刻不僅是他們愛情的轉折點,也完美體現了海明威標誌性的「冰山理論」寫作風格——檯面上是簡潔的對話與行動,檯面下則是洶湧的情感暗流。

《永別了,武器》:重逢時刻的視覺焦點剖析

場景: 奧地利前線受傷的亨利少尉被轉送到米蘭的美國醫院,他原本以為凱瑟琳會跟著他來,但她沒有。幾天後,他意外地在病房裡見到她。這是他們經歷分離與思念後,第一次見面。

視覺焦點 (1):動作與觀察

當亨利在病床上抬起頭,看見凱瑟琳站在門口,海明威並沒有用華麗的詞藻去描繪他們有多麼想念彼此,而是用最樸實的動作與觀察來呈現。

.動作: 亨利沒有立刻說話,只是 「盡可能地坐直了身子」,這個簡單的動作透露出他的驚喜與緊張。

凱瑟琳則 「沒有移動,只站在門口」,她的靜止與亨利的動態形成對比,彷彿連空氣都凝結了。

當她走近時,她 「坐到床邊的一張椅子上,摘下她的帽子」,這個動作是如此自然而生活化,卻暗示著她已經準備好要留下。

.觀察: 亨利觀察到凱瑟琳 「穿著一套新制服,看起來很陌生」,這份陌生感不僅來自於制服,也來自於他們各自在這段時間裡的改變。

他還觀察到她 「把手提包放在她的膝蓋上」,這個細節增加了她在此刻的真實感。這些外部的動作與環境細節,構建了一個充滿期待與不確定的畫面。

視覺焦點 (2):對話

海明威的對話精髓在於極度精煉,通常只說出表面意思,而將真實情感深藏不露。這段對話便是經典範例。

.「哈囉。」

.「哈囉。」

.「妳來了。」

.「我來了。我以為妳會死掉。」

.「不,我沒有。」

這幾句簡單的對白,幾乎沒有任何多餘的形容詞。但讀者可以從中讀出許多言外之意。

.「哈囉」 的平淡,掩蓋了久別重逢的激動。

.「妳來了」 是一種確認,帶著壓抑的欣喜與不可置信。

.「我來了」 則回答了這個確認,並以 「我以為妳會死掉」 這一句看似直接,實則充滿情感的表達,透露出她這段時間的擔憂與恐懼。

這段對話如同冰山露出海面的一角,讀者需要自行補足其下龐大的情感基礎,這正是海明威的巧思。

視覺焦點 (3):內心想法與獨白

在這段重逢的敘述中,海明威的內心描寫極為稀少,但他將其內嵌於敘事之中,透過看似客觀的觀察來呈現人物內心的波動。

.「她看起來與我記憶中一模一樣,但又有些不同。」

這句話雖然是觀察,但其核心是亨利內心的想法。

這份 「不同」 來自於他對她思念所產生的想像,以及此刻她真實地出現在面前所帶來的衝擊。這揭示了他對重逢的期待,以及面對現實時的細微落差。

.「我們好像沒有什麼話可說。

這句話並非單純的描述,而是亨利內心的獨白。

他意識到在重逢的喜悅與激動之後,兩人都顯得有些不知所措,不知道該如何從頭說起。這種 「無話可說」 的感覺,恰恰是壓抑在表層下的深厚情感所造成的,它比任何熱烈的告白都更具力量。

總結:

這段經典片段完美示範了如何運用三種視覺焦點來描繪一個情感豐富的時刻。

  • 動作與觀察建立了場景的真實感與人物的緊張狀態。
  • 對話用極簡的方式傳達了最深層的擔憂與關懷。
  • 內心想法與獨白則隱藏於看似客觀的敘述中,讓讀者去感受人物內心的複雜情感。

海明威之所以能成功,正是因為他深諳如何運用這些焦點,讓讀者在字裡行間,去體驗那些未被直接言說的情感,從而達到更強大的情感共鳴。

有的。將這三種視覺焦點轉化為可操作的「點檢項目」,能幫助創作者在實際寫作時,有系統地思考如何安排敘事,以達到最佳的情感效果。以下提供一套範本,你可以將其作為創作時的參考。

歷史長河中的無數事件,要選取一個切片,並讓讀者深刻感受到其「情緒」與「事件」,的確需要精準的視覺焦點。

讓我們以一個虛擬的歷史時刻為例,來剖析如何運用這三種視覺焦點,將故事的感染力最大化。

歷史切片:亞歷山大大帝與高加米拉戰役

我們將場景設定在西元前 331 年,高加米拉戰役前夕。這場戰役將決定波斯帝國的命運,也是亞歷山大大帝軍事生涯中最關鍵的一役。我們要捕捉的,是亞歷山大大帝在戰前會議上,面對他疲憊不堪的將士們,如何激勵他們。

視覺焦點 (1): 動作與觀察

亞歷山大並不是坐在寶座上發號施令。他身著簡單的皮甲,如同一個普通的士兵,在營帳中來回踱步。他沒有直視任何人,目光掃過營帳頂部,像是在回憶過往的每一場戰役,每一位逝去的戰友。他緊握著腰間的劍柄,指節因用力而泛白。他的雙唇抿成一條線,沒有人敢發出任何聲響。這種動作與觀察,讓讀者看到了一個背負著沉重壓力、孤獨而堅毅的領導者,而非一個高高在上的帝王。

  • 情緒: 壓抑、沉重、決絕。
  • 事件: 戰前緊張的氣氛,領導者所承受的無形壓力。

視覺焦點 (2): 對話 (說出口的話)

當他終於停下腳步,他沒有慷慨激昂的演說,只有一句平靜而有力的話語。他看著面前那些身經百戰,卻也已顯露疲態的將軍們,開口了:

「我們從馬其頓出發,只為了尋找一條通往榮耀的道路。你們之中的每一個人,都將在明日的陽光下,刻下屬於你們的傳奇。明天,我們不為帝國而戰,我們為自己而戰。」

這段對話簡短、精煉,卻直接命中要害。它不談宏大的戰爭目標,而是將焦點拉回到個體、榮譽和個人價值。他沒有許諾財富或權力,只承諾「傳奇」。這種對話不僅傳遞了資訊,更是一種情感的傳遞,讓將士們感到被理解和尊重。

  • 情緒: 激勵、鼓舞、信念。
  • 事件: 亞歷山大對軍隊的最後動員,從而扭轉軍心。

視覺焦點 (3): 內心想法與獨白

在軍事會議結束後,當亞歷山大獨自一人站在營帳外,凝望著遠方波斯軍隊營火的光點時,我們進入他的內心世界。這段獨白不需說出,只需描寫其內心的波瀾。

「明天,會是這場征途的終點,也是另一個世界的開端。達利烏斯擁有數十萬大軍,而我們只有區區四萬人。我曾見證過無數的勝利,但這一刻,勝利從未顯得如此沉重。我肩負著他們的榮譽,他們的生命,還有他們的信仰。如果我倒下了,這條通往榮耀的路,將會被黃沙掩埋,再也無人記起。不,我不能倒下。我必須讓他們相信,他們所追隨的,不僅僅是一個帝王,而是一個永不言敗的信念。」

這段內心獨白,揭示了亞歷山大大帝光環下的脆弱與責任感。他並非超人,也有恐懼,但他將恐懼轉化為決心。這種內心的掙紮與信念的堅定,是動作與對話所無法完全傳達的,它讓讀者真正地走進了這個歷史人物的靈魂深處。

.情緒: 掙紮、孤獨、堅定、使命感。

.事件: 亞歷山大在戰前所經歷的個人心路歷程。

總結:

這三個視覺焦點並非孤立存在,它們相互交織,共同構築了一個立體而有層次的故事。

.動作與觀察設定了氛圍,讓讀者「看見」情緒。

.對話直接傳遞了核心思想,讓讀者「聽見」力量。

.內心獨白則揭示了人物的真實本質,讓讀者「感受」到深度。

透過這種組合拳,一個單純的歷史事件變成了充滿張力與情感的人性故事。它超越了歷史書上的數字與年代,讓讀者得以身歷其境,深刻感受亞歷山大大帝在高加米拉戰役前夕所承受的一切。

視覺焦點寫作範本:點檢項目

第一步:選擇你的「核心情感時刻」

.問題一: 故事中哪個瞬間的情感張力最強?(例如:勝利前夕的孤獨、訣別時的掙紮、發現真相時的震驚。)

.問題二: 這個時刻你最希望讀者感受到什麼?(例如:恐懼、希望、絕望、勇氣。)

.問題三: 誰是這個時刻的中心人物?他/她的目標和動機是什麼?

備註: 確定這個核心情感時刻,能讓你精準地選擇適當的視覺焦點。

第二步:運用「動作與觀察」

.動作:

.肢體語言: 人物的手勢、姿態、行走方式如何反映內心狀態?(例如:緊握拳頭、來回踱步、癱坐在地。)

.微小動作: 捕捉那些不經意的細節。(例如:顫抖的指尖、額頭的汗珠、咬緊的下唇。)

.行動意圖: 人物此刻正在做什麼?這個動作的意義是什麼?(例如:擦拭武器、寫信、整理遺物。)

.觀察:

.環境細節: 描述周圍環境的氛圍。光線、聲音、氣味如何烘托情緒?(例如:微弱的燭光、遠處的戰鼓聲、雨水的氣味。)

.他人反應: 觀察其他人物的反應。他們的沉默、眼神、表情如何加強當下的緊張感?

.道具互動: 人物與特定物品的互動,這個物品本身是否有象徵意義?(例如:凝視著舊照片、撫摸著一柄生鏽的劍。)

第三步:運用「對話」

.說什麼:

.直截了當: 說出核心想法,不拐彎抹角。

.言外之意: 說出的話語與真實想法相反,製造反差。

.留白: 說出關鍵詞後,留下未說出的部分,讓讀者自行想像。

.怎麼說:

.語氣: 聲音是平靜、憤怒、還是顫抖?

.節奏: 說話的速度是快、慢、還是斷斷續續?

.停頓: 沉默比言語更有力量,人物為什麼會停頓?(例如:深吸一口氣、猶豫、難以啟齒。)

.誰在聽:

.對話對象: 對方是親人、敵人、還是陌生人?這會如何影響對話內容?

.讀者視角: 透過這段對話,讀者除了資訊之外,還能從中感受到什麼情感及意義?

第四步:運用「內心想法與獨白」

.揭露核心:

.真實動機: 人物外在行為背後,最真實的動機是什麼?

.內心掙紮: 呈現人物內在的矛盾與衝突。

.過往回憶: 連結當下情境與過去的記憶,解釋人物為何會有當下的情感。

.語氣與形式:

.第一人稱獨白: 使用「我」的視角,直接且私密。

.第三人稱內心描寫: 透過全知視角,描述人物的思緒流動。

.象徵性語言: 用比喻或意象來表達抽象的情感。(例如:「恐懼像冰冷的毒蛇,盤踞在我的心口。」)

.獨白功能:

.情感深化: 讓讀者的情感與人物同步。

.情節推進: 內心獨白可能促使人物做出一個重大決定。

.主題昇華: 透過獨白,昇華故事的主題思想。

.提醒:

這三種焦點並非互斥,它們可以交替使用,甚至在同一場景中並行。

關鍵在於選擇最能有效傳達當下情感的焦點,並避免冗長、無意義的細節。這個範本能幫助你在創作時,有意識地安排敘事,確保每一個文字都為「情感傳遞」這個最終目的服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erplexity:

以台劇《斯卡羅》為例,選取關鍵片段來示範三種視覺焦點的運用。

這裡聚焦1867年“羅妹號事件”後,斯卡羅部落內部以及外來勢力壓力下,卓杞篤帶領族人應對局勢的一幕。

(1) 動作與觀察 視覺焦點示範

卓杞篤凝視著面前鬧哄哄的族人,夕陽緩緩沉落,金黃光芒在叢林間投下斑駁影子。村頭老樹的葉子隨風沙沙作響,微弱的海風吹拂著保力溪畔的椰子葉。

族勇們緊握木槍,步伐沉穩,眼神堅定地守望著遠方的海岸線。遠處,矮小的漢人村落冒出薄薄炊煙,與叢林的綠意形成強烈對比。

這些外在動態和自然環境細節,構築出緊迫且充滿張力的氛圍,讓讀者直觀感受當時不安的氣息。

(2) 對話 視覺焦點示範

卓杞篤語氣沉穩而堅決:「我們不能被外人嚇倒,這片土地,是我們祖先留給我們的。」

族人阿傑激動地喊道:「他們派軍隊了,我們要怎麼防禦?」

卓杞篤望向遠方,沉聲回應:「用勇氣和智慧守護家園,不能讓分裂摧毀我們。」

這段對話透過簡潔有力的語句呈現族人內心對外患侵襲的恐懼和卓杞篤作為領袖的決心,捕捉當下緊張且激盪的情緒。

(3) 內心想法與獨白 視覺焦點示範

卓杞篤心裡盤算著:「外來的勢力如同潮水般洶湧而來,我的責任是將這波濤化為我們的屏障。族人的信任重如千鈞,但我亦須提防內部陰謀與分裂。無論多艱難,我必守護這片斯卡羅的土地,北京的清廷、遠方的洋人,都必得明白我們不是可以輕易征服的影子。」

這段內心獨白揭示卓杞篤面對巨大壓力的堅毅與複雜情緒,讓讀者深刻感受到領導者的責任與掙紮,增強情感共鳴。

針對《斯卡羅》中如何選擇與展現有效結合動作、對話與內心的片段,並具體描寫卓杞篤發言的肢體動作與部落環境、李仙得與蝶妹的權力緊張對話,以及如何用內心獨白與行動對照強化情感,提供以下建議:

.選擇片段的原則:選擇的片段最好同時包含:

.緊張的情勢變化或衝突(如部落會議、重大決策、族內權力爭鬥)。

.關鍵角色間的直接互動(說話與肢體語言都具表現力)。

.角色面臨抉擇或壓力時的內心掙紮或獨白。

具體可挑選卓杞篤在族人面前做重要表態的場景,或李仙得與蝶妹爭奪影響力的對話片段,因為這些時刻兼具動作情境、鮮明對話和心理刻畫。

.卓杞篤發言時的肢體動作與環境細節描寫建議:

描述卓杞篤全身姿態:如挺胸、牢牢站立,用力攥緊拳頭或手掌輕拍松木桌面,展現決心與壓力。

眼神描寫:凝視遠方或環視族人,目光堅定或偶有掙紮閃現。

配合部落環境氣氛:風吹動竹葉、炊煙在空氣中飄散,背景偶爾傳來哨聲或孩子們低語,強調現場的生動感與緊張氛圍。

.動作節奏:發言時的停頓配合深呼吸,或者手勢隨語氣強弱起伏。

李仙得與蝶妹權力緊張的對話推薦:

對話內容短促且具威脅、挑戰意味。

兩人語氣的微妙差異(蝶妹可能語帶譏諷或咄咄逼人,李仙得則冷峻回應或暗藏盤算)。

.使用反問、暗示或雙關句製造張力。

配合肢體語言如交叉雙臂、瞪視、短促的眼神接觸,彰顯彼此試探與抗衡。

.內心獨白與當下行動的對照強化情感技巧:

在描述內心獨白時,使用短句或碎片化想法,呈現角色焦慮、矛盾或企圖。

立刻描寫其反差行動,例如心中掙紮卻堅決出言、內心恐懼但外表鎮定。

利用情緒強弱不同的動作(如緊握、頓足、顫抖)呼應內心波動。

刻意在故事節奏中穿插內心和行動,讓讀者同時感受心理與現實鬥爭。

三種視覺焦點切換的最佳節奏與句型安排

開頭用動作與環境描寫設立場景基調,加深讀者沉浸感(短句描寫動態細節+氛圍營造)。

逐步過渡到對話,用直白或潛台詞方式推動角色間衝突,對話中穿插肢體語言描述,增添情感層次。

在對話製造張力或轉折點時,插入內心獨白,用斷句、破折號或斜體強調心理活動,使心理與語言行動反差鮮明。

節奏均衡,避免冗長獨白或長時間純動作描寫,保持句型簡潔,有節奏感。例如:

「卓杞篤握緊拳頭,目光如炬。『我們不能退縮。』他說。心裡卻不停問自己——真的有辦法守住家園嗎?」

透過這三種視覺焦點的配合運用,作者能以動作和環境刻畫場景氛圍,以對話展示人物互動與情感波動,並透過內心獨白深入人物內心世界,立體展現歷史事件的張力與人物心理。這種結合方式有助於讓《斯卡羅》這段豐富的歷史故事更生動、具感染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laude:

《等待果陀》三種視覺焦點創作示範

原劇情境

弗拉基米爾和愛斯特拉貢在荒涼的路邊等待果陀,天色漸暗,兩人開始懷疑果陀是否會來。

【焦點一:動作與觀察】

夕陽將那棵孤樹的影子拉得老長,像一根巨大的手指指向虛無。弗拉基米爾的靴子在沙土上劃出一道道弧線,來回踱步的軌跡已經踩出一條淺淺的小徑。他的手不斷撫摸著帽沿,指節因為反覆的動作而泛白。

愛斯特拉貢蜷縮在樹根旁,雙臂環抱著膝蓋,偶爾抬頭看看天空中漸暗的雲層。風吹過時,樹葉發出乾澀的沙沙聲,像老人的咳嗽。遠方的地平線開始模糊,白日與黑夜的界限正在消失。

愛斯特拉貢伸手撿起一顆小石子,用拇指反覆摩擦著它光滑的表面,然後隨意拋向遠方。石子在空中劃出一道弧線,落地時發出微弱的響聲,隨即被寂靜吞沒。

【焦點二:對話】

「他不會來了。」愛斯特拉貢的聲音在夜風中顯得格外單薄。

「還早。」弗拉基米爾停下腳步,聲音裡帶著一絲不確定,「也許他在路上遇到了什麼事。」

「什麼事?」

「我不知道。車禍,或者...」弗拉基米爾的話音越來越小。

「昨天他也沒來。」

「昨天?昨天是星期幾?」

愛斯特拉貢沒有回答,只是把臉埋得更深。

「我們約好的是今天,對吧?」弗拉基米爾的語調上揚,像在尋求確認,「今天,在這棵樹下。」

「如果這是今天的話。如果這是那棵樹的話。」

兩人陷入沉默。遠方傳來夜鳥的啼叫,聲音尖銳而孤獨。

「我們走吧。」愛斯特拉貢說。

「我們不能走。」

「為什麼?」

「我們在等果陀。」

【焦點三:內心想法與獨白】

弗拉基米爾的內心獨白:

又是一天。又是同樣的等待。我的腳好痛,這雙靴子已經不合腳了,就像這個世界已經不合我了一樣。

果陀...他的臉我甚至記不清楚。我們真的約定過嗎?還是這只是我們為了繼續下去而編造的謊言?

看看愛斯特拉貢,他又累了。總是累。但至少他還會累,至少他還有感覺。

我呢?我只是在重複,像一台壞了的時鐘,滴答滴答,卻再也不能準確地指示時間。

如果我們離開,如果我們現在就走...但走向哪裡?這裡,那裡,有什麼區別嗎?至少在這裡,我們還有一個理由停留。等待果陀。這個理由或許毫無意義,但總比毫無理由要好。

愛斯特拉貢的內心獨白:

我的胃又開始痛了。飢餓?恐懼?還是單純的絕望?這些詞語在我腦海裡失去了界限,就像白天和黑夜一樣。

弗拉基米爾還在踱步。永遠在踱步。他的希望比我持久,或者說,他的自欺能力比我強。

果陀不會來的,就像昨天一樣,就像明天一樣。但說出這個真相又有什麼意義呢?

有時候我想起童年,想起母親的聲音,想起那些有意義的日子。

但這些記憶像霧一樣,越抓越散。現在只剩下等待,只剩下這個無止境的現在。我們是誰?我們為什麼在這裡?這些問題的答案也許就在等待的過程中,也許永遠不會有答案。

技法分析

動作與觀察:通過具體的物理動作(踱步、撿石子、環抱膝蓋)和環境細節(樹影、夕陽、風聲)來營造氛圍,讓讀者感受到時間的流逝和人物的焦慮狀態。

對話:保持了貝克特原作中對話的循環性和不確定性,通過簡短、重複的交談展現人物關係和存在困境。

內心獨白:深入探索兩個角色不同的心理狀態——弗拉基米爾的執著與自欺,愛斯特拉貢的疲憊與清醒,強化了存在主義的主題。

這三種焦點的交織使用創造了多層次的閱讀體驗,既有視覺的具象,也有情感的共鳴,最終指向劇作的哲學核心——人類存在的荒謬與等待的意義。

視覺焦點選擇檢核範本

情境分析階段:

情感強度評估:這個場景的核心情感是什麼?(憤怒、恐懼、愛情、絕望等)。

節奏需求:需要快節奏推進還是深度沉浸?

讀者距離:希望讀者與角色保持多近的心理距離?

資訊傳達:主要是傳達事實、情感還是角色關係?

視覺焦點選擇指引

選擇【動作與觀察】:

□ 當需要展現緊張、急迫的情境。

□ 當想要「展示而非告訴」角色狀態。

□ 當場景需要視覺化的衝擊力。

□ 當角色的內在狀態難以言喻。

□ 當需要推進情節發展。

檢核問題:

  • 這個動作是否具有象徵意義?
  • 讀者能否從動作推斷出情感?
  • 這個細節是否獨特且難忘?

選擇【對話】:

□ 當需要揭示角色關係動態。

□ 當推進衝突或揭露秘密。

□ 當展現角色個性和背景。

□ 當創造戲劇張力。

□ 當提供必要的背景資訊。

檢核問題:

.對話是否包含潛台詞?

.每個角色的說話方式是否獨特?

.是否避免了單純的資訊傾倒?

.選擇【內心獨白】:

□ 當需要深度情感連結。

□ 當展現複雜的心理掙紮。

□ 當提供獨特的個人視角。

□ 當處理哲學或道德議題。

□ 當創造親密的閱讀體驗。

.檢核問題:

.內心聲音是否真實可信?

.是否避免了過度解釋?

.思緒流動是否自然?

.組合運用檢核:

層次感:是否運用了2-3種焦點創造豐富層次?

節奏變化:不同焦點的轉換是否流暢?

情感一致性:各種焦點是否服務於同一情感主題?

讀者體驗:整體閱讀節奏是否符合預期?

.最終確認:

□ 選擇的視覺焦點是否最能服務故事目標?

□ 是否創造了想要的情感共鳴?

□ 讀者是否能清晰感受到核心訊息?

這個範本可以幫助您在創作時做出更有意識的選擇。

三種視覺焦點的特質與運用

(1)動作與觀察

這是最直接的敘事方式,透過具體的行為和細節觀察來展現角色狀態。

比如:一個人緊握雙拳、來回踱步,比直接說「他很焦慮」更能讓讀者感同身受。關鍵在於選擇富有象徵意義的動作細節。

(2)對話(說出口的話)

對話不僅傳達資訊,更重要的是揭示角色性格、關係動態和內在衝突。

真實的對話往往包含潛台詞——角色說的和真正想表達的之間的落差,這種張力能創造強烈的戲劇效果。

(3)內心想法與獨白:

這提供了最直接的情感接觸,讓讀者進入角色的內心世界。

但需要避免過度解釋,最有力的內心獨白往往是片段式的、跳躍的,就像真實的思維流動。

如何選擇歷史時刻的視覺焦點

在選擇歷史事件的視覺焦點時,我建議:

.尋找轉折點:歷史的關鍵時刻往往蘊含強烈情感。

.聚焦個人體驗:將宏大歷史縮小到個體感受。

.運用對比手法:將三種視覺焦點交織使用,創造層次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eepseek:

以《梅岡城故事》中最關鍵、最緊張的法庭場景為例——湯姆·魯賓遜(Tom Robinson)的審判高潮,以及阿提克斯·芬奇(Atticus Finch)的結案陳詞。

分析段落:法庭內的對峙與情緒爆發

我們聚焦於阿提克斯做完結案陳詞後,場景即將失控前的一段。這裡混合了三種焦點,將情緒推向頂點。

1. 動作與觀察:描繪外部動態與環境細節

原文精髓(改寫以聚焦動作):

阿提克斯說完後,他轉過身,像一個老人那樣慢慢地走回他的座位。他走過時,沒有一個黑人是看著他的,他們出於敬意的古老禮儀,在他經過時紛紛起身。從二樓的「有色人種」觀衆席上,傳來一陣輕微的移動聲響。

「史考特小姐,」一個聲音響起,「起立。妳的父親要經過了。」

功能分析:

「像一個老人那樣慢慢地走回」:這個動作觀察極具力量。它沒有直接說「阿提克斯精疲力盡、心灰意冷」,而是通過一個緩慢、沉重的動作來展現他內心的耗竭與沉重。

「紛紛起身」:這是一個無聲的、集體性的動作。它傳達的不是聲音,而是一種沉重的、充滿敬意的視覺畫面。這比任何對話都更有力地說明瞭黑人社區對阿提克斯的認可與感謝。

「二樓傳來一陣輕微的移動聲響」:這是一個細緻的聽覺觀察。它描繪了場面的莊嚴與肅穆,連聲音都是「輕微的」,突出了這種敬意的真誠與克制,與後面白人群體的喧囂形成鮮明對比。

給讀者的感受:讀者通過這些觀察,看到了一幅無聲的畫卷:一個疲憊的英雄和一群用最崇高方式向他致敬的無聲民眾。情緒是壓抑的、莊重的、充滿敬意的,為後續的爆發積蓄了力量。

2. 對話:捕捉說出口的話語以傳達即時情緒

原文(雷維倫德·賽克斯對史考特說的話):

「史考特小姐,起立。妳的父親要經過了。」

功能分析:

這句對話極其簡短,但卻是整個場景的點睛之筆。

它解釋了黑人們起身的動作,賦予了這個動作明確的意義——這不是混亂,而是儀式。

這句話的語氣是命令式的,但充滿了尊重與莊嚴。它傳達出發言人(雷維倫德·賽克斯)內心的堅定與對阿提克斯的無比敬重。

這句話是對史考特說的,也是對讀者說的。它強迫讀者也從史考特的視角去「起立」,去見證並參與到這場莊嚴的儀式中。

給讀者的感受:這句話像一聲低沉的號令,瞬間將場景的情緒從觀察提升到參與。讀者理解了動作的含義,並被這句話中蘊含的深刻尊重所打動。它傳達的情緒是崇高、教導和群體認同。

3. 內心想法與獨白:深入人物內心,強化情感共鳴

原文精髓(透過史考特的內心視角):

我環顧四周,在他們站立的瞬間,一種細微的、與眾不同的情感湧上心頭。這不是為了我們勝訴了——我們並沒有,而是為了阿提克斯所做的一切。他曾讓我們驕傲地挺起胸膛,就像他是我們的父親一樣。而現在,他們在用無聲的方式回報他。

功能分析:

這段內心獨白是通過敘述者史考特(Scout)的兒童視角進行的。

它直接向讀者解釋了前面「動作」和「對話」的深層含義(「不是為了我們勝訴了……而是為了阿提克斯所做的一切」)。

它將外部事件(眾人起立)與內部情感(驕傲、尊重、回報)連結起來。

「一種細微的、與眾不同的情感湧上心頭」:這句內心描述讓讀者與史考特共用了這種模糊但強烈的感動,強化了讀者的情感共鳴。

給讀者的感受:讀者不再只是旁觀者,而是通過史考特的內心,感受到了這個場面的全部重量。我們理解了為何這個無聲的動作如此有力,並與史考特一樣,心中充滿了對阿提克斯的驕傲和對這種敬意的感動。情緒在此達到共鳴的頂點。

總結:三種焦點的完美協作

哈珀·李在這關鍵段落中,完美示範了三種視覺焦點的交替運用:

【動作與觀察】鋪墊氛圍:用緩慢的腳步、集體起立的無聲畫面,建立起莊嚴肅穆的外部環境和視覺基調。

【對話】點明意義:一句簡短的對話,如同畫外音,為無聲的動作賦予了明確的解釋和情感指令,引導讀者理解當下的情緒。

【內心獨白】深化共鳴:通過孩子的內心感受,將外部事件內化,直接向讀者揭示其深層的情感價值,完成從「觀察」到「感受」的最後一躍,讓讀者與角色同心共感。

這個流程「展示(動作) → 解釋(對話) → 感受(內心)」 是一個極其強大的敘事模式,它確保了作者想要傳遞的「情緒」——即對正直與勇氣的崇高敬意——能被讀者毫無遺漏地、深刻地接收到。

視覺焦點選擇策略:創作點檢範本

【第一階段:策略選擇 —— 我該用哪種焦點?】

劇情焦點檢查清單

一、為了推動劇情 / 事件:

是否需要向讀者清晰地展示事件過程?→ 焦點類型:【動作與觀察】

.是否有關鍵的外部事件正在發生?(如:戰鬥、追逐、意外發現)

.角色的物理行動是否至關重要?(如:打開一封信、按下按鈕、揮出一劍)

二、為了展現衝突 / 關係:

角色的語氣、用詞本身是否就是一種武器?→焦點類型:【對話】

.角色之間是否有直接的意志對抗?

.是否需要通過話語來隱藏或暴露真實意圖?

三、為了塑造角色 / 內在:

是否有無法對他人言說的秘密動機或回憶?→ 焦點類型:【內心想法與獨白】

.角色的外在表現與內心真實是否存在巨大落差?

.是否需要讓讀者深度共情角色的恐懼、渴望或創傷?

四、為了渲染核心情緒:

想要的情緒是私密、憂傷、反思的嗎?(更依賴內心)→ 焦點類型:視情緒性質而定

.想要的情緒是壓抑、懸疑、磅礡的嗎?(更依賴環境與動作)

.想要的情緒是緊張、尖銳、諷刺的嗎?(更依賴對話交鋒)

【第二階段:執行優化 —— 我用的好不好?】

選擇焦點後,用以下清單精煉你的寫作。

若焦點為【動作與觀察】:

.具體性:我是否用了具體的名詞和動詞(「他用顫抖的手指摳著褪色的紅漆」),而非抽象概括(「他很緊張地站在舊門前」)?

.感官細節:我是否調動了至少兩種感官?(視覺、聽覺、觸覺、嗅覺等)

.比喻新穎:我的比喻或類比是否新鮮、準確,能強化想要的情緒?

.鏡頭邏輯:讀者的「視線」是否流暢?是從整體到局部,還是跟隨一個角色的動線?

若焦點為【對話】:

.潛台詞:角色說的話和他們真正的意思是否有差距?讀者能看出來嗎?

.聲音辨識度:僅憑台詞,我能分辨出是哪個角色在說話嗎?(用詞、句式、長短)

.節奏感:對話的節奏是快是慢?短句是否製造了緊張感?長句是否體現了沉思或掩飾?

.標籤動作化:我是否用「動作」或「描述」代替了「他說/她說」?(例:...」她將菸摁滅在菸灰缸裡。「...」)

若焦點為【內心想法與獨白】:

.聲音獨特性:內心的聲音是否符合角色的身份、經歷和當下情緒?(一個士兵和一個學者的內心獨白絕不相同)

.誠實與脆弱:我是否寫出了角色不願為外人道的真實想法?這是最能打動讀者的部分。

.格式清晰:我是否用斜體、「引號」或敘述語氣清晰地標明瞭這是內心活動,避免讀者混淆?

.與外在做對比:我是否利用內心獨白與角色外在言行製造了有趣的張力或反差?

【第三階段:最終混合 —— 我的切換是否流暢?】

.主次分明:在這個段落中,我是否確立了一個主導焦點,而不是三者平均用力?

.過渡自然:從一種焦點切換到另一種時,是否生硬?(例:從激烈的對話,自然地過渡到角色聽完話後內心的震驚與盤算)

.相輔相成:我的對話動作是否在互相強化?(一句尖銳的台詞配上一個冰冷的眼神,殺傷力加倍)

.情緒統一:無論我使用哪幾種焦點,它們是否都在共同服務於同一個核心目的和情緒?

最終檢查:

.大聲朗讀出來。這是檢驗節奏、對話真實性和整體流暢度的終極法寶。任何拗口或不自然的地方,耳朵都會第一時間發現。

這份範本就像一個導航系統,幫助您在創作的迷宮中始終朝向正確的「情緒」與「事件」目的地前進。熟練之後,這些檢查要點會內化為您的寫作直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Grok:

在文學的長河中,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與罰》(Crime and Punishment)如一場心靈風暴,探討犯罪、贖罪與人性深淵。

以下,我以小說中拉斯柯爾尼科夫(Raskolnikov)謀殺老太婆阿廖娜·伊萬諾夫娜(Alyona Ivanovna)的關鍵片段為例——這是Part 1, Chapter 7的高潮時刻,標誌著主角從理論走向行動的轉折。

這個片段不僅是事件的爆發點,還蘊含強烈的情緒衝突:理性辯護下的瘋狂、恐懼與自責的交織,讓讀者感受到道德崩潰的重量。

我將示範如何運用三種視覺焦點:(1) 動作與觀察,描繪外部動態與環境細節;(2) 對話,捕捉說出口的話語以傳達即時情緒;(3) 內心想法與獨白,深入人物內心,強化讀者的情感共鳴。敘述基於原作情節,但以創作性方式重述以突出焦點。

敘述片段:《罪與罰》,拉斯柯爾尼科夫的謀殺時刻

拉斯柯爾尼科夫推開老舊公寓的門,狹窄的樓梯間瀰漫著黴味和油燈的昏黃光芒,他的腳步在木地板上發出輕微的吱嘎聲,手中的斧頭隱藏在大衣下,冰冷的金屬貼著皮膚讓他微微顫抖。

老太婆阿廖娜坐在桌前,瘦削的身影在燭光中投下扭曲的影子,她的手指靈巧地數著錢幣,銀幣的叮噹聲在悶熱的房間裡迴盪。

突然,他舉起斧頭,動作迅猛而猶豫,斧刃在空中劃出一道弧線,擊中她的頭部,血跡濺灑在泛黃的牆紙上;門外傳來腳步聲,她的妹妹麗紮薇塔闖入,眼睛瞪大,拉斯柯爾尼科夫轉身,又一次揮下斧頭,房間頓時充滿了沉悶的撞擊聲和鮮血的腥甜味,窗外聖彼得堡的霧氣模糊了街燈的光芒。

(動作與觀察——透過感官細節如聲音、氣味和視覺影像,描繪犯罪的殘酷動態與 claustrophobic 環境,讓讀者感受到緊張的壓迫感和事件的不可逆轉。)

「誰在那裡?」老太婆在斧頭落下前低聲問道,聲音尖銳而警覺,帶著慣有的貪婪與懷疑。「是來贖當的嗎?」拉斯柯爾尼科夫沒有回答,他的呼吸急促,麗紮薇塔進門時驚叫道:「上帝啊,不!」她的聲音顫抖,充滿純粹的恐懼,像一聲破碎的祈禱。拉斯柯爾尼科夫喃喃自語:「該死的……為什麼她也在?」他的話語斷斷續續,夾雜著喘息,傳達出意外的慌亂與強迫性的自辯。

(對話——捕捉簡短、即時的話語,反映人物的警覺、驚恐與主角的內心動搖,讓讀者感受到犯罪時刻的人際張力與情緒爆發。)

這是必要的,她是寄生蟲,世界會更好……但為什麼我的手在抖? 拉斯柯爾尼科夫的腦海中湧現一波波思緒,像狂風中的漩渦,他回想自己的理論——超人可以超越道德——卻感覺胸口如火燒般灼熱,恐懼如毒蛇般纏繞:如果這不是正義,而是瘋狂呢?血腥的景象讓他惡心,內心的獨白在沉默中迴盪,他強迫自己搜刮房間,試圖壓抑那湧上的自責,但深處的聲音低語:你已經毀了,一切都毀了。

(內心想法與獨白——深入主角的心理衝突,揭示隱藏的理性崩潰與道德折磨,讓讀者不僅看到行動,還能感受到內心的煎熬與人性掙紮,強化情感的深度。)

深入思索與分析

在這段敘述中,我選擇謀殺場面作為關鍵片段,因為它是小說的轉折點,從拉斯柯爾尼科夫的哲學理念轉向實際犯罪,情緒從自以為是的冷靜滑向混亂的悔恨。

這段視覺焦點的捕捉確保讀者感受到「罪」的即時衝擊與「罰」的心理預兆:動作營造視覺恐怖,對話增添人性互動,獨白則深化內心層次。

原作中,陀思妥耶夫斯基透過細膩心理描寫強調這一點,讓事件不僅是情節,更是靈魂的鏡子。如果應用到其他文學作品,可調整焦點以匹配不同情緒,例如在浪漫小說中強調溫柔的動作與內心獨白。

視覺焦點選擇與應用範本:條列式點檢項目

在創作歷史敘述時,選擇視覺焦點是關鍵步驟,能確保讀者感受到事件的核心情緒(如恐懼、希望、衝突等)。

以下提供一個條列式的點檢項目範本,作為實際創作的指南。

你可以按順序檢查每個項目,逐一應用到你的故事片段中。

範本分為三大階段:準備階段(選擇焦點前)、應用階段(針對三種焦點類型)、檢視階段(整體評估)。每個項目後附簡要說明,幫助你自問自答。

1. 準備階段:定義事件與情緒基礎

  • .確認歷史事件的核心片段:選擇一個具體的歷史時刻(如敦克爾克撤退的海灘等待),確保它有強烈的情緒張力或轉折點?(目的是聚焦,避免敘述過於廣泛。)
  • .界定要傳達的情緒:明確主要情緒(如絕望中的堅韌),並列出2-3個次要情緒(如恐懼、團結)?(確保情緒能透過視覺焦點自然顯露。)
  • .考慮讀者共鳴:這個片段的情緒是否能讓讀者代入(例如,透過普遍人性如生存本能)?如果不,調整事件細節。
  • .決定焦點組合:是否使用單一焦點(例如,只用動作),或混合三種?(建議初次創作從單一開始,逐步層疊以增加深度。)

2. 應用階段:針對三種視覺焦點的具體檢查

.動作與觀察:外部動態描繪

.描述感官細節:是否包含視覺(顏色、形狀)、聽覺(聲音)、觸覺(質感)、嗅覺(氣味)等元素,讓讀者「看見」場景?(例如,海風的鹹味、沙子的黏膩。)

.捕捉人物動作:動作是否反映情緒(如顫抖的手挖掩體,傳達恐懼)?避免靜態描述,確保動態流暢。

.融入環境互動:環境如何影響人物(如轟炸機的陰影壓迫感)?這是否強化事件張力?

.長度控制:這部分是否簡潔(2-4句),避免過長分散焦點?

.對話:說出口的話語

.反映即時情緒:對話是否直接傳達人物感受(如咒罵表達沮喪、互勉表達希望)?使用口語化語言,增加真實感。

.考慮語境與互動:對話是否與周圍事件連結(如夾雜槍聲)?人物間是否有回應,形成對比或衝突?

.控制對話量:是否精簡(每人1-2句),避免冗長?負面情緒可用短促語句,正面可用稍長鼓勵。

.文化/歷史準確性:語言是否符合時代(如1940年代英國士兵的俚語)?這是否增強讀者沉浸感?

.內心想法與獨白:內在層次探索

.揭示隱藏情緒:獨白是否深入未說出口的感受(如內心恐懼與倔強)?使用斜體或標記區分。

.連結個人與事件:是否將內心想法與外部事件對照(如回憶家鄉對比戰場絕望)?這是否創造情感深度?

.避免過度解釋:獨白是否暗示而非直述情緒(如用比喻「胸口如鉛塊」)?保持簡短(1-3句),讓讀者自行體會。

.轉折設計:內心是否有情緒轉變(如從絕望到希望)?這是否與整體事件弧線一致?

3. 檢視階段:整體評估與優化

  • .情緒傳達一致性:讀完整片段後,讀者是否能明確感受到預設情緒?如果不,調整哪個焦點?
  • .平衡三種焦點:是否避免某種焦點過重(如全用對話,忽略動作)?理想比例:動作50%、對話25%、獨白25%。
  • .歷史準確性檢查:細節是否基於事實(如事件時間、地點、人物行為)?若有虛構,確保不扭曲核心真相。
  • .讀者體驗測試:想像讀者反應——片段是否引發情感(如緊張或感動)?如果平淡,重寫焦點以增加張力。
  • .反覆運算應用:完成後,是否能複製此範本到下一個片段?記錄調整經驗,為未來創作優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銘記星辰之下的沙龍
2會員
307內容數
2025/08/24
如何“展示”某角色是如何看待其他角色的行為?這角色看其他角色的行為的時候,他們自己是內心怎麼想的? 就像你拿著攝影機跟著角色走。 你會看到三層反應:對話:角色說了什麼。動作:表情、手勢、眼神、呼吸,這些比話更真實。想法:從話和動作的落差裡,猜他心裡在想什麼。當三層重疊,你就看到真正的故事。
2025/08/24
如何“展示”某角色是如何看待其他角色的行為?這角色看其他角色的行為的時候,他們自己是內心怎麼想的? 就像你拿著攝影機跟著角色走。 你會看到三層反應:對話:角色說了什麼。動作:表情、手勢、眼神、呼吸,這些比話更真實。想法:從話和動作的落差裡,猜他心裡在想什麼。當三層重疊,你就看到真正的故事。
2025/08/24
角色與對話情節的核心問題,如何利用分鏡的方式來掌握對話與情節的連貫性。
2025/08/24
角色與對話情節的核心問題,如何利用分鏡的方式來掌握對話與情節的連貫性。
2025/08/23
現在,我們看文章都想快點找到答案,等不及含蓄或慢慢理解。- 但書裡的角色,往往要在幾章裡完成現實中可能花好幾年的事。作者必須仔細鋪陳,才不會把角色變成只是文字堆砌。- 真正的過程不是靈光一閃就完成,而是在對的時間、對的人、對的事裡,一步步努力,慢慢積累張力,最後才水到渠成。
2025/08/23
現在,我們看文章都想快點找到答案,等不及含蓄或慢慢理解。- 但書裡的角色,往往要在幾章裡完成現實中可能花好幾年的事。作者必須仔細鋪陳,才不會把角色變成只是文字堆砌。- 真正的過程不是靈光一閃就完成,而是在對的時間、對的人、對的事裡,一步步努力,慢慢積累張力,最後才水到渠成。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本文探索了視覺的特性,分享如何解讀非語言訊號(微表情)並提供相關小練習,最後提出了突破視覺侷限的方法,以及成為更好的觀察者的實際行動。
Thumbnail
本文探索了視覺的特性,分享如何解讀非語言訊號(微表情)並提供相關小練習,最後提出了突破視覺侷限的方法,以及成為更好的觀察者的實際行動。
Thumbnail
相對於故事的架構、詭計的設計,我覺得"對白"的經營是更難的事。來閒聊一下關於對白的五四三。 當然不是小說裡所有的對白設計都很難,許多的對白就該是生活上很自然的交流呈現,不過如果是情節中需要利用對白將之帶入一個階段性的高潮,或需要經營對白去鋪墊一個情境為往後的劇情做準備,就需要較為精巧的對白才會讓小
Thumbnail
相對於故事的架構、詭計的設計,我覺得"對白"的經營是更難的事。來閒聊一下關於對白的五四三。 當然不是小說裡所有的對白設計都很難,許多的對白就該是生活上很自然的交流呈現,不過如果是情節中需要利用對白將之帶入一個階段性的高潮,或需要經營對白去鋪墊一個情境為往後的劇情做準備,就需要較為精巧的對白才會讓小
Thumbnail
關於對錯的部分,之前有寫過一篇,這次或許可以從同一個脈絡繼續發展,簡單來說當問題確定了,要用何種觀點就有判斷對錯的標準。 上一篇討論的觀點,那是從何種角度出發看事情,這確實無關對錯,但是要從何處切入問題,這就可以區分好壞了。 對錯爭議 跳得太快了,簡單說,當有問題時,觀點是否切題這就能區分對錯
Thumbnail
關於對錯的部分,之前有寫過一篇,這次或許可以從同一個脈絡繼續發展,簡單來說當問題確定了,要用何種觀點就有判斷對錯的標準。 上一篇討論的觀點,那是從何種角度出發看事情,這確實無關對錯,但是要從何處切入問題,這就可以區分好壞了。 對錯爭議 跳得太快了,簡單說,當有問題時,觀點是否切題這就能區分對錯
Thumbnail
即使對方擁有良好的口才和分析能力,但如果你無法抓住問題的核心,則可能會迷失在瑣碎的細節中。要訓練自己善於捕捉問題的關鍵所在,以便在交流中保持清晰並有效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Thumbnail
即使對方擁有良好的口才和分析能力,但如果你無法抓住問題的核心,則可能會迷失在瑣碎的細節中。要訓練自己善於捕捉問題的關鍵所在,以便在交流中保持清晰並有效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Thumbnail
文字是文明的象徵,是歷史的開始,因此人在不知不覺間成為文字的僕人。 影視的起點也是文字,演員照著劇本上的文字,賦予其靈魂,以自身演譯。 那文案應該怎麼寫才不會生硬而空洞呢? 嘗試去把名詞替換成動詞,動詞替換成場面。 本篇文章將告訴你如何將畫面基礎的用文案表述。
Thumbnail
文字是文明的象徵,是歷史的開始,因此人在不知不覺間成為文字的僕人。 影視的起點也是文字,演員照著劇本上的文字,賦予其靈魂,以自身演譯。 那文案應該怎麼寫才不會生硬而空洞呢? 嘗試去把名詞替換成動詞,動詞替換成場面。 本篇文章將告訴你如何將畫面基礎的用文案表述。
Thumbnail
在自媒體時代,更要學會表達不是相機一開,說說話就是「表達」。 更精確一點是要會「描述」一個感覺,而不是直接說「情緒」與「感覺」 因為這兩個都是很抽象的。 你說快樂,觀眾無法體會。 你說事情,沒親身經歷的不會懂。 本篇文章告訴你如何使觀眾感同身受。
Thumbnail
在自媒體時代,更要學會表達不是相機一開,說說話就是「表達」。 更精確一點是要會「描述」一個感覺,而不是直接說「情緒」與「感覺」 因為這兩個都是很抽象的。 你說快樂,觀眾無法體會。 你說事情,沒親身經歷的不會懂。 本篇文章告訴你如何使觀眾感同身受。
Thumbnail
有時候對話來自於討論某個議題,想要幫助他人解決問題… 多一個人一起思考多一個思維,從談話裡構築思想,也從中找出一些生活方向。
Thumbnail
有時候對話來自於討論某個議題,想要幫助他人解決問題… 多一個人一起思考多一個思維,從談話裡構築思想,也從中找出一些生活方向。
Thumbnail
對於渴望提升溝通和寫作技巧的人來說, 了解論證的本質是關鍵。 論證不僅是一種言論形式, 更是一種藝術, 它影響著我們如何表達和理解爭議性問題。 本文將揭示論證的三大核心關係, 幫助你在任何溝通場合都能更有效地傳達自己的立場。
Thumbnail
對於渴望提升溝通和寫作技巧的人來說, 了解論證的本質是關鍵。 論證不僅是一種言論形式, 更是一種藝術, 它影響著我們如何表達和理解爭議性問題。 本文將揭示論證的三大核心關係, 幫助你在任何溝通場合都能更有效地傳達自己的立場。
Thumbnail
諸君: 今天來講:研究變項之間的關係設定。(2023-08-23)
Thumbnail
諸君: 今天來講:研究變項之間的關係設定。(2023-08-23)
Thumbnail
畫面的溝通其實已經超越各種語言的溝通,意思的表達其實已經超越各種語言文字。世界上的語言發展,都有其歷史背景與時空下的發展路徑與意義。 其實最終的目的在於把心裡真正想表達的意思,陳述清楚,並且讓對方知道。這也是當我們在看韓劇,日劇,雖然沒有字幕,我們也知道這部戲大概在表達什麼故事。語言的理解只是幫助
Thumbnail
畫面的溝通其實已經超越各種語言的溝通,意思的表達其實已經超越各種語言文字。世界上的語言發展,都有其歷史背景與時空下的發展路徑與意義。 其實最終的目的在於把心裡真正想表達的意思,陳述清楚,並且讓對方知道。這也是當我們在看韓劇,日劇,雖然沒有字幕,我們也知道這部戲大概在表達什麼故事。語言的理解只是幫助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