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來慚愧,這是我第一次完整欣賞伊朗名導Jafar Panahi的電影,云云作品之中,我最早聞說這套電影,當年覺得「的士看世界」的意念很有趣,十年後終於能在電影節的大銀幕欣賞
導演沒有明確說明,我姑且稱之為「偽紀錄片」:觀眾無從考證導演接載的是乘客還是演員(片中一位賣翻版影碟的男乘客亦曾經表示質疑,但這段亦有可能是戲中戲,很奇妙),導演的侄女及人權律師是真有其人,然而整套電影起承轉合的結構又相當完整,情節頗為巧合及戲劇化,格外耐人尋味
(下有劇透)無戲可拍,轉行揸的士?拍片禁令下,巴納希並未山窮水盡,再來第三度還擊;今次更在白日之下,駕着黃色的士穿梭德黑蘭街道,在車頭擺定迷你攝錄機,將車廂變為流動風景,一樣拍出精彩絕倫的人間百態。老翻賣家、金魚老嫗、人權女律師,還有人細鬼大的姪女,一架車載百樣人,談死刑、論拍戲、評法治,種種虛實互為表裏、真假互相詰問的自然對話,信口點破社會荒謬與世情窘相
Panahi藉乘客的故事談論諸多社會議題,但最想說的還是(如何拍)電影
導演自2010年起被禁拍電影20年,但政府的箝制無阻思想及創作的自由,正如導演利用的士及行車記錄儀「偷拍」了一套介乎紀實與戲劇之間的偽紀錄片,與當地政府要求影視作品要粉飾「污穢的現實」相映成趣,即使畫面局限於車廂(以及車外一小片範圍),也足以呈現伊朗人民的百味人生;而導演屢次遭受政治逼害,但片中諷刺獨裁政策和制度的同時仍保持對生活的幽默感,實屬難得
雖然導演勇於挑戰權威,但從導演系學生請教他推薦外國電影作參考、侄女為拍攝一套符合模範的電影功課而苦惱等等,可見導演對當地電影及文化發展的擔憂,尾聲更揭示導演原來一直受監控,更有神秘人士企圖刪去行車記錄儀的footage,幸好現實成功把這套影片偷運出境
時至今日,禁拍令仍然未解除,伊朗政局比十年前更加不穩,導演繼續拍電影,有能力拍得一套多一套,作為觀眾,也就有能力支持一套就多一套
片中一對老婦人要去阿里泉放生金魚、再撈新的金魚續命,頗有輪迴的意味;在這趟一個多小時的車程中,過客來去匆匆,導演卻因故要尋回這對老婦人,難道是表達循環不息的意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