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工作不上班的自主人生】透過一百次行動帶來的深刻改變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前言

很多人想要逃離上班族的日子(包含大叔也是),但卻不知道該怎麼開始。瓦基(莊勝翔)的第一本書《只工作不上班的自主人生》,就是他從台積電工程師轉型為全職自媒體的真實經驗。這本書不是勸你衝動離職,而是教你如何一步步盤點想法、打造價值,最後走出屬於自己的自由人生。

🍕2段心得感悟

一生最重要的能力,是「學習」的能力

我們常常會羨慕別人琴棋書畫樣樣精通,而回頭看自己,好像沒有一項能稱得上「專業」的能力。瓦基卻認為,沒有人天生就會某種專長,真正重要的反而是「學習」的能力。

他整理出四個常見的學習迷思:

  1. 天賦與智力:很多事情只是「還不擅長」而已。只要找到適合的方法,加上適度的指導,上手只是時間問題。
  2. 固定的方式:有人偏好靜態閱讀,有人適合影音學習,重點不是形式,而是你喜歡、能持續的方法。
  3. 特定的動機:機會常常在「等待」中流逝。只要有興趣,就值得嘗試並朝目標前進。
  4. 學習的時間:高品質的學習,比總時數更為關鍵。在圖書館讀一整天書,不代表就能考高分。

當我們突破這些框架後,該如何真正把「學習」當作一門專業呢?瓦基提出了五個關鍵技巧:找到自己認可的價值、設定明確目標、模仿並聽取回饋、嘗試教導別人,以及與自身產生連結

而在瓦基的閱讀心得實踐中,「利己」「利他」正是他最核心的出發點。他認為,不管是寫心得、學語言,甚至練臨床技術,都可以套用這樣的思維。我們天生就不完美,大叔覺得不用要求一開始就是第一名,先從「倒數第一名」開始,就已經是踏入陌生領域的最好起點。

透過一百次行動帶來的改變

瓦基引述個人品牌教練于為暢的分享:「想要成功,必須過分的努力」,有效的運動至少要達到每分鐘心跳130下才有用,如果你想成功,勢必要比別人付出更多。瓦基舉例以Podcast來說,作到周更一次是合理的頻率,而他選擇周更兩次,讓更多人快速的認識他,相對他在工作之餘的休息時間幾乎歸零,這是不得不的取捨。

回到「自律、自然、自願」的觀點,瓦基認為應該反著來看,一定要先發自內心喜歡,並且透過「一百次行動」加速成長,像是寫一百篇讀書筆記、製作一百篇簡報、進行一百次演講等等,經過這樣的實踐後,我們可以比別人學的更好更有自信得到深刻的見解,所以不必羨慕自律的人,他們只是在看不見的地方,比我們付出更多的努力。

圖片來源:閱讀前哨站Facebook

圖片來源:閱讀前哨站Facebook

🍕值得記錄的關鍵字

十年願景、兩年封面故事、商業模式、自媒體、北極星指標、Big Picture、微型目標、 覆盤、疊代、A/B測試、PDCA

🍕這本書讓你啟發了什麼

Google AI Overviews 來襲!現在寫部落格還會有人看嗎?

自從Google搜尋導入AI Overviews後,搜尋者找尋資料時,因為在首頁就能取得想要的資訊,所以自然就不會點擊下方的連結。根據 AhrefsSEO 分析約 30 萬個關鍵字的數據,當搜尋結果存在 AI Overviews 時,排名第一的連結點擊率平均下降 34.5%。另一方面,SurferSEO 研究了超過 405,000 個搜尋實例,發現 AI Overviews對不同領域的影響差異極大,原本依靠資訊型文章獲取流量的網站,其點擊數會被明顯壓縮。

因為找尋資料上節省更多時間的關係,Google用戶搜尋後「零點擊」的比例更高了,以工具性、資料型為主的部落格、報章雜誌的網站將會受到大幅影響,我們嘔心瀝血整理的文章除了被AI橫刀截取外,更不會獲得SEO流量帶來的報酬。若想突破這個困境的話,最好在關鍵字策略、人味、多元化下些功夫,並且朝向多平台經營、線上互動,增加個人品牌黏著度,仍有機會突圍。

雖然 Google 的 AI Overviews 正在改變搜尋生態,但它奪走的只是「簡單答案的曝光機會」,卻無法取代創作者的獨特經驗與真實故事。讀者會因為 AI 得到資訊,卻依然需要人性化的觀點來獲得啟發、共鳴與陪伴。我認為與其擔心被流量淘汰,不如思考如何把 AI 當成助力,讓自己更快整理資料、更有效率地寫作,不然還得上班哪有那麼多空閒時間?我們應該多把時間投入在「只有你能訴說的故事」,不要讓整篇文章發散出滿滿的「AI味」,沒有感情的文章,一眼就看得出來。

大叔的觀點

幾年前大叔曾有一點中年危機的煩惱,整個人變得容易焦躁倦勤,當時在書店翻到《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這本書,心中的衝擊感觸良多,但當想和朋友分享時,卻發現說不出幾句完整的心得。

那時靈機一動,想起了 Podcast 這個媒介,於是上網搜尋,看看有沒有人分享過這本書。結果第一個跳出來的,就是瓦基的頻道。瓦基的聲音沉穩平實,很適合在開車或夜深人靜的時候聆聽,於是我花了一、兩個月,聽完至少100集的節目,透過他的分享,才知道原來有這麼多不曾接觸,卻非常受用的書籍。

瓦基提到,不論什麼樣的職業,都應該要找到自己在工作上的「Big Picture」,像大叔在公職體系上班,若硬是講的偉大些,就是提供「社區民眾優質且良善的醫療服務」,雖然個人投資能力不佳,很難像許多優秀公職人員如99啪、股海老牛、Chris可以財富自由提早退休,但是大叔仍然要牢牢抓緊屬於自己的方向盤,往心所嚮往的道路前進。

就像澳洲歌手布朗妮.威爾(Bronnie Ware)在安寧療護機構擔任護士八年,所記錄臨終病人最懊悔的遺憾:沒有勇氣過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把太多心力耗在工作上、沒有勇氣表達感受…這些提醒都讓大叔深思,人生的意義,或許就是要避免這些遺憾。所以,當遇到自己真正有興趣的事情時,應該勇敢去做,寧可在多年後說「我試過了」,而不要鬱悶的說「我錯過了」。

🍕若這本書只能帶走一句話,你的選擇是?

我現在的成就,就是實現每一本書的總和

只工作、不上班的自主人生

只工作、不上班的自主人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直線大叔的閱讀札記
4會員
26內容數
我是直線大叔,在平凡無奇的公職生活中,藉由閱讀找出人生中的細微不同之處,內容常有個人延伸的超譯主題,喜歡多瞭解、多多認識不同的世界。
2025/09/02
伊隆·馬斯克是當代最具爭議和影響力的人物之一,這本傳記由華特·艾薩克森撰寫,深入探討了他的創業精神和管理風格。馬斯克在特斯拉和SpaceX的成功背後,強調質疑每項要求、簡化流程和快速失敗的重要性。他的工作方式包括親自參與生產、挑戰傳統規範,及在面對困難時不懈努力,展現出強烈的冒險精神和對創新的追求。
Thumbnail
2025/09/02
伊隆·馬斯克是當代最具爭議和影響力的人物之一,這本傳記由華特·艾薩克森撰寫,深入探討了他的創業精神和管理風格。馬斯克在特斯拉和SpaceX的成功背後,強調質疑每項要求、簡化流程和快速失敗的重要性。他的工作方式包括親自參與生產、挑戰傳統規範,及在面對困難時不懈努力,展現出強烈的冒險精神和對創新的追求。
Thumbnail
2025/08/22
控制血糖可以逆轉多種慢性病,穩定血糖的關鍵在於選擇正確的食物、進食順序和控制份量。建議先吃蔬菜,再吃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以減緩血糖上升。避免將菜肉飯混合食用,並強調進食速度對飽足感的影響。透過簡單的飲食調整,如餐前喝蘋果醋和飯後運動,可以有效穩定血糖,促進健康。
Thumbnail
2025/08/22
控制血糖可以逆轉多種慢性病,穩定血糖的關鍵在於選擇正確的食物、進食順序和控制份量。建議先吃蔬菜,再吃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以減緩血糖上升。避免將菜肉飯混合食用,並強調進食速度對飽足感的影響。透過簡單的飲食調整,如餐前喝蘋果醋和飯後運動,可以有效穩定血糖,促進健康。
Thumbnail
2025/08/12
本書重點在於提升閱讀效率與知識內化,作者強調「思考」而非「抄寫」的重要性,建議讀者透過瞬間思考、關鍵字整理與個人化摘要,將知識轉化為自身資產。
Thumbnail
2025/08/12
本書重點在於提升閱讀效率與知識內化,作者強調「思考」而非「抄寫」的重要性,建議讀者透過瞬間思考、關鍵字整理與個人化摘要,將知識轉化為自身資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瓦基以作者身份分享如何選擇自主生活,主要內容包含四個步驟:認識自己、以終為始、保持動力和復盤。這篇文章介紹了瓦基的思維和方法,如建立身分認同、晨間習慣、以及自我反省等技巧,可供讀者借鑑。
Thumbnail
瓦基以作者身份分享如何選擇自主生活,主要內容包含四個步驟:認識自己、以終為始、保持動力和復盤。這篇文章介紹了瓦基的思維和方法,如建立身分認同、晨間習慣、以及自我反省等技巧,可供讀者借鑑。
Thumbnail
覺得隨著時代的發展,單單死跟著一家企業的做法已經不行了,人們更渴望可以提早下班,發展第二專長的工作。在現有的職涯線條之外再開出一條可能性,就是要把自己當成一個公司來經營。也許不需要成為自由工作者或自媒體,但起碼要為自己打造新的可能。希望透過這本書,能夠大概知道要怎麼做。 擁有個人賺錢的能力
Thumbnail
覺得隨著時代的發展,單單死跟著一家企業的做法已經不行了,人們更渴望可以提早下班,發展第二專長的工作。在現有的職涯線條之外再開出一條可能性,就是要把自己當成一個公司來經營。也許不需要成為自由工作者或自媒體,但起碼要為自己打造新的可能。希望透過這本書,能夠大概知道要怎麼做。 擁有個人賺錢的能力
Thumbnail
找到目標→拆解成微小目標→執行與嘗試→檢討與調整→繼續嘗試。能夠瞻前顧後又把握當下的人,是對自己人生負責的​駕駛;總是顧此失彼只願活在當下的人,是任由人生迷航的乘客。
Thumbnail
找到目標→拆解成微小目標→執行與嘗試→檢討與調整→繼續嘗試。能夠瞻前顧後又把握當下的人,是對自己人生負責的​駕駛;總是顧此失彼只願活在當下的人,是任由人生迷航的乘客。
Thumbnail
記錄閱讀瓦基《只工作、不上班的自主人生:人氣podcast製作人瓦基打造夢幻工作的14個行動計畫》一個小章節的摘要筆記。
Thumbnail
記錄閱讀瓦基《只工作、不上班的自主人生:人氣podcast製作人瓦基打造夢幻工作的14個行動計畫》一個小章節的摘要筆記。
Thumbnail
雖然不是人人的人生目標都想成為一個自由工作者,但我覺得如果能夠用自由工作者的角度來思考工作跟時間的話,也會是一個學習如何為自己工作的自主人生吧,就來看看這本書能為我們帶來甚麼吧!
Thumbnail
雖然不是人人的人生目標都想成為一個自由工作者,但我覺得如果能夠用自由工作者的角度來思考工作跟時間的話,也會是一個學習如何為自己工作的自主人生吧,就來看看這本書能為我們帶來甚麼吧!
Thumbnail
這本書以「打造夢幻工作、實現自主人生」為主題,從察覺自己真正的興趣開始、一步步打造自己的夢幻職涯,並實現自主人生,開啟人生新旅途。本書談到了許多有關生涯規劃以及提升自我能力的方法和建議,並包含了作者的個人故事和經歷。閱讀者可以透過本書獲得一些珍貴的啟示和激勵。
Thumbnail
這本書以「打造夢幻工作、實現自主人生」為主題,從察覺自己真正的興趣開始、一步步打造自己的夢幻職涯,並實現自主人生,開啟人生新旅途。本書談到了許多有關生涯規劃以及提升自我能力的方法和建議,並包含了作者的個人故事和經歷。閱讀者可以透過本書獲得一些珍貴的啟示和激勵。
Thumbnail
在現在的社會,科技發達讓發展第二人生越來越有可能,自己本身也透過不同的嘗試,希望可以拓展更多我可以做的事,就來看看這本書會教我們甚麼吧!
Thumbnail
在現在的社會,科技發達讓發展第二人生越來越有可能,自己本身也透過不同的嘗試,希望可以拓展更多我可以做的事,就來看看這本書會教我們甚麼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