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千百問 您會怎麼答?W12 『一段失敗的關係造成對愛的恐懼』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 讀者來信

小書房您好:


我曾經有過一段很深刻的感情,但最後卻以失敗收場。

那種被背叛、被放下的感覺,讓我到現在都還心有餘悸。

我發現自己開始害怕再去談感情,總覺得如果再投入,就會再一次受傷。

可是同時,我又渴望被愛,也渴望能給愛。

小書房,我該怎麼辦呢?


——一個在愛裡退縮的人


🏠 小書房回信

親愛的你:

你好。你的心情,我能感受到那份既渴望又害怕的矛盾。

愛,本來就不是一條沒有風險的路,每個選擇裡都有受傷的可能。

但在歷史與文學裡,也有人曾面對過同樣的心境,他們的路徑或許能給你一些參考。


1️⃣ 拜倫——帶傷前行型

浪漫派詩人拜倫一生風流,感情故事眾多,也因此飽受批評與傷痛。

他愛得強烈,也常失敗,但從未因此否定愛情。

即使愛帶來傷痕,他仍選擇繼續愛、繼續燃燒。

他就像是在告訴我們:

「恐懼不會消失,但我願意帶著恐懼去愛。」

他的方式提醒我們:若你仍渴望愛,也許可以允許自己在傷口還痛時,依舊勇敢往前。


2️⃣ 賽珍珠——重建信任型

《大地》的作者賽珍珠,年輕時的婚姻並不幸福,她長期陷在孤單與失落中。

然而她沒有因此否定愛,而是先修復自己,專注於寫作與公益,直到後來才找到更合適的伴侶。

更特別的是,她將愛延伸到社會,收養孩子,推動教育,讓愛的形式不只限於親密關係。

她的故事告訴我們:

「失敗的愛不是結束,而是另一種愛的開始。」

她提醒我們:你可以先照顧自己,再給自己一次機會;不同形式的愛也可以更寬廣、更有力量。


3️⃣ 林黛玉——退縮守護型

在《紅樓夢》裡,林黛玉自幼寄人籬下,與賈寶玉之間的愛情更是充滿波折。

她的多愁善感,讓她既渴望被理解,又害怕失去。最終,她選擇的是收緊心門,把愛變成詩與眼淚。

她沒有找到一個能安放自己的歸宿,但她仍然活出了屬於自己的真實。

她彷彿在提醒我們:

「如果此刻還無法再愛,也沒關係,先守住自己。」

有時候,暫時不愛別人,而是先保護自己,也是一種選擇。

親愛的您,

愛本來就不是非走不可的路,每個人都能選擇自己的節奏。

你可以像拜倫那樣帶著傷也勇敢前行,像賽珍珠一樣慢慢修復再出發,也可以像林黛玉一樣先暫時退守,給自己時間。

沒有哪一種比較正確,只有哪一種此刻比較適合你。

我們一起想想看,也一起來等待。

願你在愛裡,不再只是恐懼,而能慢慢找到安穩的力量。

企鵝不捨小書房敬上 🏠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企鵝不捨的沙龍
3會員
92內容數
歡迎來到 企鵝不捨小書房 的線上角落。這裡不僅是一家實體書店,更是一個靜靜等待你駐足的思想棲地。 我們相信,每個人都會在人生的不同階段遇上難題——是否該冒險?該妥協嗎?要堅持理想,還是先顧眼前?在這樣的時刻,希望這些文字能成為你的燈塔。
企鵝不捨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8/30
回應讀者職場不公與偏袒的困境。藉三位人物提供啟發:于謙為守護原則而直面攤牌。司馬懿選擇忍耐,為未來反擊鋪路。喬治·克隆尼則改變賽道,尋找新機會。這三種路徑,分別代表了在面對不公時,直面、觀望與轉化的不同選擇。文章提醒讀者,關鍵在於評估自身位置、個性與風險,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重新布局方式。
Thumbnail
2025/08/30
回應讀者職場不公與偏袒的困境。藉三位人物提供啟發:于謙為守護原則而直面攤牌。司馬懿選擇忍耐,為未來反擊鋪路。喬治·克隆尼則改變賽道,尋找新機會。這三種路徑,分別代表了在面對不公時,直面、觀望與轉化的不同選擇。文章提醒讀者,關鍵在於評估自身位置、個性與風險,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重新布局方式。
Thumbnail
2025/08/23
主要探討許多人面臨的兩難:返鄉與留城。作者透過陶淵明的「返鄉」、福澤諭吉的「堅守」以及瑪麗·居禮的「折衷」三種不同人生選擇,提醒讀者沒有標準答案,最重要的是思考內心真正的價值排序,並做出不後悔的決定,讓自己的人生得以開枝散葉,或找到心之所向。
Thumbnail
2025/08/23
主要探討許多人面臨的兩難:返鄉與留城。作者透過陶淵明的「返鄉」、福澤諭吉的「堅守」以及瑪麗·居禮的「折衷」三種不同人生選擇,提醒讀者沒有標準答案,最重要的是思考內心真正的價值排序,並做出不後悔的決定,讓自己的人生得以開枝散葉,或找到心之所向。
Thumbnail
2025/08/16
回應「社交中常被問隱私」的焦慮。藉三位人物啟發:林語堂用幽默風趣化解尷尬,讓對方笑著忘記問題。宮崎駿則直接劃清界線,堅定表示「我的作品公開,生活不是」。張愛玲以含蓄、不解釋的方式,如「人生是一襲華美的袍,裡頭爬滿虱子」,讓語焉不詳成為保護色。這些方法皆旨在保護自我又不傷和氣。
Thumbnail
2025/08/16
回應「社交中常被問隱私」的焦慮。藉三位人物啟發:林語堂用幽默風趣化解尷尬,讓對方笑著忘記問題。宮崎駿則直接劃清界線,堅定表示「我的作品公開,生活不是」。張愛玲以含蓄、不解釋的方式,如「人生是一襲華美的袍,裡頭爬滿虱子」,讓語焉不詳成為保護色。這些方法皆旨在保護自我又不傷和氣。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哭過之後似乎有些什麼卡住的能量,開始流動了,原來我們不需要將自己療癒到完全無傷才能夠說愛,即使滿身瘡疤,帶著傷去說我愛你,會長出力量。 這篇文章也記錄下了我的最後一個挑戰,也是破關的最後一步,當我將這些赤裸寫下勢必有被故事中那位男主角看見的風險,但走到這邊已經明白了,我清醒地看清是什麼勾起情緒
Thumbnail
哭過之後似乎有些什麼卡住的能量,開始流動了,原來我們不需要將自己療癒到完全無傷才能夠說愛,即使滿身瘡疤,帶著傷去說我愛你,會長出力量。 這篇文章也記錄下了我的最後一個挑戰,也是破關的最後一步,當我將這些赤裸寫下勢必有被故事中那位男主角看見的風險,但走到這邊已經明白了,我清醒地看清是什麼勾起情緒
Thumbnail
愛情是人生中最深刻的情感體驗之一,然而,當一段戀情結束時,我們常常面臨強烈的失落感。失戀不僅僅是情感的痛苦,它還可能對我們的自我價值感、生活方式和未來的期望產生深遠的影響。本文旨在分析失戀的過程,提供有效的策略來恢復自我,並重新找到愛的希望。
Thumbnail
愛情是人生中最深刻的情感體驗之一,然而,當一段戀情結束時,我們常常面臨強烈的失落感。失戀不僅僅是情感的痛苦,它還可能對我們的自我價值感、生活方式和未來的期望產生深遠的影響。本文旨在分析失戀的過程,提供有效的策略來恢復自我,並重新找到愛的希望。
Thumbnail
在戀愛中對於自我的迷失,但同時也發現了更多真正的自己。從過去的經歷中汲取智慧,希望在未來的愛情中能夠更加理性和投入。與我一起,讓我們一起學習如何在愛情中找到自己。
Thumbnail
在戀愛中對於自我的迷失,但同時也發現了更多真正的自己。從過去的經歷中汲取智慧,希望在未來的愛情中能夠更加理性和投入。與我一起,讓我們一起學習如何在愛情中找到自己。
Thumbnail
在人生中的低谷時刻,失戀、喪親等相關失去的體驗是大多數人都會經歷的。然而,這些挫折也是我們成長的機會,成為我們生命體驗的一部分。這篇文章分享了一些從失戀中成長與轉變的心得與體悟,並提供了建議與希望。有關失戀、關係溝通和自我認同的內容,可以幫助讀者找到支持和鼓勵。
Thumbnail
在人生中的低谷時刻,失戀、喪親等相關失去的體驗是大多數人都會經歷的。然而,這些挫折也是我們成長的機會,成為我們生命體驗的一部分。這篇文章分享了一些從失戀中成長與轉變的心得與體悟,並提供了建議與希望。有關失戀、關係溝通和自我認同的內容,可以幫助讀者找到支持和鼓勵。
Thumbnail
大家不知道是否分手或是離婚過,如果是兩個人走不下去,雙方有共識分開,讓時間慢慢地沖散痛苦,或是轉移注意力,就可以平安穿越這個時期,但如果是因為這段關係分開,你得到了「創傷」,且這個「創傷」之後成為「傷疤」,影響未來日子的每一天或是下一段關係,且有些人或許之後就不敢再談戀愛了,對愛失去信心。 其實在
Thumbnail
大家不知道是否分手或是離婚過,如果是兩個人走不下去,雙方有共識分開,讓時間慢慢地沖散痛苦,或是轉移注意力,就可以平安穿越這個時期,但如果是因為這段關係分開,你得到了「創傷」,且這個「創傷」之後成為「傷疤」,影響未來日子的每一天或是下一段關係,且有些人或許之後就不敢再談戀愛了,對愛失去信心。 其實在
Thumbnail
愛情帶來的痛苦和不確定性常常讓人感到困惑。走過這些痛苦的經歷,我們才能更加珍惜幸福。
Thumbnail
愛情帶來的痛苦和不確定性常常讓人感到困惑。走過這些痛苦的經歷,我們才能更加珍惜幸福。
Thumbnail
也許,我們都錯想了愛能解決所有問題,殊不知愛可能讓關係變得更加脆弱與忽視。認清關係不存在永遠的幸福,關係是會跌跌撞撞,充滿考驗,有這樣的前提假設,我們對關係更能感到得來不易,這就是愛的模樣。
Thumbnail
也許,我們都錯想了愛能解決所有問題,殊不知愛可能讓關係變得更加脆弱與忽視。認清關係不存在永遠的幸福,關係是會跌跌撞撞,充滿考驗,有這樣的前提假設,我們對關係更能感到得來不易,這就是愛的模樣。
Thumbnail
當人生中遭遇傷心時,怎樣處理愛?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在面對傷感與悲劇時的感悟。無論是感性的情緒還是理性的考量,如何選擇和接納愛的包容。這是一個關於成長和改變的故事。
Thumbnail
當人生中遭遇傷心時,怎樣處理愛?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在面對傷感與悲劇時的感悟。無論是感性的情緒還是理性的考量,如何選擇和接納愛的包容。這是一個關於成長和改變的故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