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者來信
小書房您好:
我最近在公司遇到一個讓人很不舒服的情況——主管明顯偏袒幾位同事,無論是工作分配還是獎勵機會,總是優先給他們。
有些事情甚至明明是我完成的成果,最後也被歸功給那幾位同事。
我感到很不公平,但又擔心直接攤牌會影響職場氣氛,甚至損害我的位置。
我應該攤牌還是忍耐呢?
——不想再悶著頭的我
🏠 小書房回信
親愛的你:
面對職場上的偏袒與不公,是許多人都曾有過的挫折感。
我們找到三位來自不同時空的人物,他們選擇了截然不同的方式,或許可以作為我們的參考。
1️⃣ 于謙——直面攤牌型
明朝名臣于謙在朝廷上多次直言不諱,無論對象是同僚還是皇帝,他都敢指出不公與錯誤。
在「土木之變」後,他更是頂住壓力,力排眾議,保衛京城。
于謙的方式是——當大義與原則受威脅時,不惜冒險也要據理力爭。
他明白,這樣做可能會得罪權貴,但換來的是長久的清白與心安。
提醒我們:若形勢已嚴重損害到你的核心價值,直接表態,或許比默默承受更能保護自己。
2️⃣ 司馬懿——策略觀望型
司馬懿早年在曹魏政壇中,並非處處受重用,甚至曾被猜忌與壓制。
他的選擇是「以退為進」——先接受當下不公平的局面,努力鞏固自身實力,同時保持觀察。
當時機成熟,他才展開反制與掌權。
這種策略適合那些願意等待,並且能在忍耐中累積籌碼的人。
提醒我們:忍耐並非被動,而是有意識地為未來的反擊鋪路。
3️⃣ 喬治·克隆尼——轉化賽道型
在成為好萊塢巨星之前,喬治·克隆尼在影視圈多年跑龍套,甚至在一些劇組中遭遇明顯的偏愛與排擠。
他沒有選擇硬碰,也沒有長期忍耐,而是改變方向——拒絕一成不變的小角色,主動尋找新的合作夥伴與作品類型。
這個轉變讓他跳出了原本被邊緣化的圈子,最終走向國際舞台。
提醒我們:有時改變戰場,比在同一個不公平的場域死守,來得更有突破性。
親愛的你,
選擇哪條路,取決於你當下的職場位置、個性,以及可承受的風險。
直面需要勇氣,觀望需要耐性,轉化則需要對不確定性的包容。
關鍵不在於別人偏袒誰,而在於你要如何讓自己在任何局面下,都有重新布局的力量。
一切都很不容易,但就一步一步讓我們一起面對與努力吧。
企鵝不捨小書房敬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