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週六會讓你重新感受到什麼叫做「正常生活」,而今天就是這樣的一個週六。
仔細想想,其實也沒有離開正軌多久,不過是中間去了趟曼谷。但人就是這樣,稍微脫離日常軌道一下,回來就會有種重新適應的感覺。早上一樣去運動,中午寫日記,下午多了和朋友的late brunch約會。
我們去了民生社區那家東京來的法式吐司店,據說很難預定的名店。排隊一個月才訂得到位子,而且還訂不到早上的黃金時段。吃完之後的感想是:真的很一般。唯一值得稱讚的就是那兩片吐司確實好吃,但J一針見血地說,那主餐的烤雞肉比他在家用烤箱烤的還普通。這種「盛名之下,其實難副」的體驗,總是讓人有種被行銷綁架的無奈感。超高的價位,一個月後的預約,然後換來一頓平庸的餐點。但我們還是乖乖付錢,乖乖拍了照片,繼續這個消費主義的循環。
不過真正讓我印象深刻的,不是那片法式吐司,而是聊天的內容。
朋友聊到近來的工作壓力,不只是睡不著,更可怕的是睡著了害怕醒來,因為醒來就是一堆事情等著處理。這種描述讓我瞬間有了共鳴,那種被待辦事項追著跑的焦慮感,簡直像影子一樣甩不掉。
然後朋友開始分享他的抗焦慮藥經驗,包括藥效以及身邊朋友的使用心得。他說這藥可以很清楚地把焦慮感拿掉,讓他能夠focus在幾件重要的事情上,一件件地按重要性排序,沒有情緒地處理完畢。對他來說,這極其重要。
聽到這種神奇的效果,我都想試試看了。但當我準備分享自己也有類似的焦慮,提到有東西要提案給客戶時會焦慮到不行的狀況時,話到嘴邊卻突然覺得心虛。
我這算是什麼焦慮?這不就是大家都有的工作日常嗎?跟朋友比起來,我的這點小焦慮實在是拿出來說都有點丟臉。於是我沒有繼續接話,只是安靜地聽著。
朋友的焦慮和工作項目,我是可以理解的。但相對地,他的回報也是相當驚人的。所謂一分錢一分貨,在這裡得到了最真實的驗證。
這讓我想起一個很現實的道理:我們總是習慣看著別人的成就和所有的報酬,卻很少去想像背後的努力和辛苦。那些光鮮亮麗的成功故事背後,往往有著我們這種一般人無法想像的代價。
走回家的路上,我想著今天這個奇妙的對比:一頓過度包裝的法式吐司,和一場關於真實焦慮的對話。前者讓我們花錢買虛榮,後者讓我們看清自己的真實處境。
這個很一般的週六,平凡的日常中,突然被現實的重量提醒,每個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努力地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