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產室的夜晚,總是嘈雜。
產婦壓抑不住的呻吟聲、家屬不安的呼喚聲,醫生急切的指令聲,和新生兒初啼的哭聲,交錯成一首繁雜的樂曲。
對護士來說,這樣的混亂才是日常。可當一切聲音慢慢退去,夜深人靜時,真正的詭異才會浮現。
值班室的燈光冰冷,牆上的時鐘「嗒、嗒」地滴答。
走廊空曠得出奇,能聽見輪子推動時發出的尖銳摩擦。
就在這種寂靜裡,常會響起另一種聲音。
細碎的腳步,像幾個孩子在地板上奔跑追逐,伴隨著清脆的笑聲與尖細的呼喊。
聲音忽遠忽近,像是從候診區一路竄進來,最後停在待產室的門口。
有時,甚至會輕輕拍打門板,「咚、咚」兩聲,像在催促誰開門。
「妳聽到了嗎?」新人護士往往會忍不住低聲問。
老護士只會沉默,不回答。她們知道,這不是錯覺,也不是幻聽。
因為這家醫院,雖然迎接過無數新生命,卻也有更多生命,還沒來得及睜眼,就被迫留在了這裡。
那些聲音,或許是怨,也或許只是單純的渴望。
渴望有人看見,渴望有人記得他們曾存在。
有位剛值夜班的護士,某次在巡房時,不小心瞥見走廊盡頭的玻璃反射。
那裡,模模糊糊站著幾個小小的影子,個子不高,卻一動不動。
她嚇得心臟一縮,再回頭,走廊空無一人。
只是那串腳步聲,卻又從背後傳來,緊緊跟隨。
自此以後,夜班的護士們學會了——
聽見聲音,就當沒聽見;看見影子,就當沒看見。
因為一旦承認,祂們就會相信:
這裡,衪們沒有被忘記,還有人願意陪祂們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