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是由大大小小的決定所組成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我們的人生就是由大大小小的決定所組成
小的決定像是今天一天的規劃是甚麼、要用甚麼樣的心態度過;再大一點的決定或許是接下來要轉職或是繼續在原本的領域進修;而更大的決定則像是要不要買下一間房子、要不要步入一段婚姻、要不要放棄現在的工作自己創業...
但正也是這一次次的決定造就了每個人走上不同的人生道路
這樣說起來,說是這一次次的決定組成了我們現在的人生也不為過呢!
我們要在科系中做出選擇,因為我們沒有時間跟心力一直重讀大學;我們要選擇未來要往哪一個方向發展,因為有限的能力跟時間讓我們沒有辦法在多個領域來回;我們也需要在家庭跟工作做出平衡
而這也讓我開始思考究竟要怎麼做出適合自己的選擇,才不會導致走錯方向、將有限的資源投資在錯誤的地方呢?
🎀 做出不後悔的人生決定
【真實地面對自己內心的需要】
當你是基於外界的眼光或是社會的壓力來做出決定,那顯然這個決定並不會真正的適合你、也不會貼近你的需求,反而會磨耗動力還有浪費時間
而這裡我想強調的是,很多時候我們很難區分出"別人眼中的好"跟"自己真實的需要"
很多人都拼命賺錢,為了賺更多的錢願意犧牲家庭時間甚至是健康
我完全理解擁有錢的快樂、滿足自己物慾的痛快,但在你提著名牌包或是開著名車的時候,真的有真實地感受到活出自己理想的樣子嗎?還是反而因此被禁錮在了別人的眼光中?
我認為真正的辨別自己的需求、排除掉社會大眾眼光或他人期待造成的"偽需求"
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將自己的真實需要排序】
之前看到兼職的飲料店的老闆夫妻為了兼顧家庭放棄了原本穩定的工作改為自己經營加盟店,理論上存到第一桶金、開啟自己喜歡的事業、成為老闆,應該是令人振奮的事情,但在他們身上卻沒有看到那樣的快樂,反而更多的是一種疲憊感還有焦慮感,而後來飲料店也草草收尾結束營業
這也讓我開始思考,為什麼一樣的選擇有些人可以得到滿意的結果,有些人卻失敗呢?
而我認為,這就是將自己的需要排序的重要性,因為要用有限的時間心力優先滿足自己前面順位的需求
以飲料店老闆夫妻的例子,他們在轉職的選擇中有三個考量
第一順位:想要兼顧家庭、增加陪伴小孩的時間
第二順位:穩定的收入
第三順位:經營的品牌要符合自己的理念
然而很遺憾的是,有時候這三者卻是不能並存的
比如:想要兼顧家庭又選擇開小眾而生意比較清淡的品牌,顯然就會壓縮到收入;而假如想要經營符合自己理念的品牌又維持之前的收入,想必就得增加自己的輪班時間來提高營業額、節省人力成本,但自然就會壓縮到家庭時間
這可以讓我們發現,通常做一個決定時我們勢必要犧牲其他、很難有完美的選擇
這也是為什麼將自己的需要排序會如此重要,因為我們只能將有限的資源依照自己的需求進行分配,才能做出最適合自己的決定
比如:以兼顧家庭為主、有穩定收入為次要需求的時候,就應該選擇一個比較賺錢的品牌,也就是在加盟的時候應該優先考慮"哪一個品牌最賺錢、可以長期回本",而假如評估之後覺得無法達到自己的經濟目標,那或許自己開店這個方法就不可行
【 在決定之後提醒自己的決定】
我想不論做出哪一個決定,一定都有損失的部分也有收穫的部分
假如選擇開店又一直懷念過去只要坐在辦公室、不用承擔風險的時間,那顯然永遠都會活在懊悔跟不滿足之中,最終也無法享受得到的部分了
所以我認為提醒自己當初的選擇也是很重要的!
有意識地告訴自己,雖然現在薪水沒有像以前穩定,但得到了更多的自由、也有時間陪伴孩子,將失去的部分視為是去換取更重要的需求,我認為這樣的想法轉變可以幫助自己減少後悔,也可以讓自己對於現況產生更大的滿足感
🎀 人生往往有超乎預期的部分
我想剛剛提到的排序方法,可以避免因為不理解自己需求以及迎合大眾而做出錯誤的決定、也可以避免因為過於理想化而最終反而甚麼都不能掌握住的窘境
然而也不得不說很多時候我們的選擇只能盡力"最大化達到自己的需要"
人生中還是有很多不測的因素以及無法如預期的部分,我想將選擇視為一個旅程的開啟,並且以享受的心態去體驗整個過程,同時提醒自己"之前的你已經盡力做出最好的決定"
或許也是不讓自己後悔的一部份














